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10104010201)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卢炎生徐丽萍黄靖查虎平于本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复用
  • 1篇应用系统
  • 1篇语义
  • 1篇语义研究
  • 1篇软件复用
  • 1篇软件开发
  • 1篇实时应用系统
  • 1篇基于角色
  • 1篇角色
  • 1篇构件复用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徐丽萍
  • 7篇卢炎生
  • 5篇黄靖
  • 1篇查虎平
  • 1篇于本志

传媒

  • 6篇计算机科学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面向特征的反射式实时应用系统领域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主要研究实时应用系统领域工程中领域模型规约描述的问题,即开展实时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垂直复用研究。通过扩展FODA(Feature-Oriented Domain Analysis)方法,引入实时特征作为谊领域的需求规约单元,并从语义的角度来认识实时特征及其领域需求组织方式,同时应用反射技术来增强领域需求规约的动态性,最终归结为将实时特征作为实时应用需求空间的一阶实体来认识和组织实时应用系统领域模型,以寻求今后对实时应用系统领域语义一致性和可演化性的逻辑表达。
黄靖卢炎生徐丽萍
基于反射的实时构件模型规约描述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以现有的构件模型为研究基点,应用反射技术,针对实时应用系统的开发,提出一类新的构件模型——反射式实时构件模型,由反射式实时构件语义模型和反射式实时构件语法模型组成。该模型在规约构件应有的功能需求特征的基础上,有效地标识构件的时间约束特征,使得与传统的功能性构件区别开来,能被系统开发者更好地选用。同时,该模型结合反射技术,能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对实时构件进行动态修改,以便更准确地保障实时应用系统的构建与开发,并增强构件设计的活性,达到构件更好实现的效果。反射式实时构件模型既是一个构件理论模型,也是一个工程模型。
黄靖卢炎生徐丽萍
PCCM:具有性能约束的构件模型被引量:8
2004年
构件模型是构件复用的基础。本文根据3C和REBOOT模型提出一种具有性能约束的构件模型,实现具有性能约束的构件复用。首先简要分析了构件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及复用现状,引出了在特殊领域的具有性能要求的构件复用;然后提出具有性能约束的构件模型及描述;接着给出实现关键技术的路线,并对模型进行了优点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卢炎生查虎平徐丽萍
关键词:构件复用软件开发
反射式实时构件的实现被引量:2
2007年
反射式实时构件的实现,是对基于反射的实时构件模型规约描述机制[1]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其实现过程中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即实时构件模型到实时构件实现体的转换,以及实时构件实现体反射动态性的体现。本文主要围绕这两个关键问题,给出反射式实时构件的实现方法。
黄靖卢炎生徐丽萍
实时构件合成的语义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实时构件合成是实时应用系统中软件合成的基础,是实现软件复用思想的软件生产活动,其语义研究从实时构件的反射式语义模型、实时构件合成的适配性验证和合成构件的语义规约机制三个方面展开,规约为实时构件合成中的分析理论。
黄靖卢炎生徐丽萍
反射式集成框架的规约描述方法研究
2007年
反射式集成框架的规约描述方法,主要研究在分布式实时应用领域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模式中集成框架的形式化规约描述问题。这种描述方法通过引入反射技术,除了描述集成框架中组成要素的业务逻辑之外,还对各要素的实时性能约束、运行时状态的变化以及可能具有的需求变更等特征进行形式化规约,从而支持软件在需求分析阶段的演化进程,并以指导与实现实时应用软件开发时业务逻辑与系统非功能性特征的关注分离。
黄靖卢炎生徐丽萍
基于角色的构件合成
2005年
构件合成技术已成为软件复用研究的热点,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构件合成方法,并讨论了基于该方法的构件的逻辑合成和物理合成两种合成方式。该方法通过引入角色有效地描述了各个子构件所提供的功能服务之间的交互关系,这种方法自身的特点使其既适用于进行本地构件的合成也适用于进行分布式的构件合成。
卢炎生于本志徐丽萍
关键词:软件复用角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