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51051)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欧阳大霖更多>>
- 相关机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田野调查实录系列——贵州侗族村落文化被引量:1
- 2014年
- 侗族,主要聚居在贵州黎平、天柱、榕江、从江、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侗族自治县、万山区及石阡县等地区,与贵州毗邻的湖南、广西、湖北等地也有分布。贵州侗族人口288万人(2000年),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9.72%。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户、小寨三、五十户,极少单家独户。鼓楼与风雨桥,是侗族村寨特有的标志。每座侗寨都是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有侗寨就有鼓楼,一般一个族姓建一座鼓楼,大的村寨多达四五座。鼓楼是杉木结构的塔形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部靠卯榫衔接,综合展示了侗族精妙的民间建筑技艺。鼓楼作为侗族社会政治文化中心,具备侗寨议事、集会、娱乐、休息等诸多功能,在侗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欧阳大霖
- 关键词:侗族田野调查村落建筑技艺生态博物馆
- 北侗民众家族意识文化解读
- 2010年
- 侗族北部方言区目前留存诸多宗祠,天柱宗祠群业已获批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侗族北部方言区的宗祠、家谱、家族公共坟山可以看出北侗民众强烈的家族意识,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欧阳大霖
- 关键词:侗族方言区家族意识
- 关于深入开展侗族北部方言区传统文化研究的思考
- 2012年
- 侗族文化由南北两大方言区传统文化共同组合而成,两者都是侗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具有代表性。只有同时加强侗族南北方言区传统文化的宣传、研究,实现侗族南北方言区传统文化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全面彰显侗族文化特色,才能全面展示侗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促进侗族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 欧阳大霖
- 关键词:侗族方言区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