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09]3-003)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范元硕罗建华于瑞萍刘波喻日成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细胞
  • 3篇非肥胖糖尿病
  • 3篇肥胖
  • 3篇肥胖糖尿病
  • 2篇吡格列酮
  • 2篇细胞核
  • 2篇细胞核因子
  • 2篇活化
  • 2篇活化T细胞核...
  • 2篇格列酮
  • 2篇核因子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依赖
  • 1篇胰岛素依赖型
  • 1篇疫苗
  • 1篇疫苗预防
  • 1篇糖尿病小鼠

机构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喻日成
  • 3篇刘波
  • 3篇于瑞萍
  • 3篇罗建华
  • 3篇范元硕
  • 2篇李占伟
  • 2篇黄海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对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脾细胞分化的调节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激动剂吡格列酮调节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脾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 (1)取12周龄未发病NOD鼠脾细胞培养,分别为加培养液、吡格列酮、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激动剂豆蔻酰佛波脂乙酯(PMA)、NFAT抑制剂11R-VIVIT培养的对照组、吡格列酮组、PMA组和11R-VIVIT组。(2)ELASA法检测上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脾细胞核因子PPARγ、NFATc1活性水平。结果 (1)在培养的脾细胞中,吡格列酮组和11-RVIVIT组与对照组比,PPARγ活性增加(0.08±0.01、0.06±0.02 vs 0.02±0.01,P=0.000和P=0.001)、NFATc1活性下降(0.18±0.01、0.18±0.02 vs 0.23±0.03,P=0.029和P=0.012)。(2)培养的脾细胞上清液中,IFN-γ水平(pg/mL)在吡格列酮组和11R-VIVIT组比对照组降低(500.70±66.45、337.92±20.57 vs 692.20±44.98,P=0.006和P=0.000),PMA组IL-4水平(pg/mL)比对照组低(134.31±56.12 vs 214.63±49.16,P=0.006)。(3)与对照组比,IL-4/IFN-γ值在吡格列酮组和11R-VIVIT组增高(0.49±0.08、0.66±0.09 vs 0.31±0.08,均P=0.000),在PMA组降低(0.19±0.10 vs 0.31±0.08,P=0.036)。(4)PPARγ活性与NFATc1活性和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598、r=-0.610,P=0.005和P=0.004),与IL-4/IFN-γ值呈正相关(r=0.588,P=0.006)。结论吡格列酮能活化NOD鼠脾细胞PPARγ,降低NFATc1活性、下调上清液IFN-γ,使Th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减少,上调IL-4/IFN-γ值,免疫平衡向Th2偏移。
罗建华李占伟黄海杨冬花于瑞萍喻日成范元硕刘波
关键词:糖尿病活化T细胞核因子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DNA疫苗预防NOD小鼠的机制探讨
2019年
目的探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DNA疫苗预防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NOD雌鼠随机分为PBS(n=15)、PcDNA(n=15)、GM(n=15)3组,由胫前肌分别注射PBS、质粒PcDNA3.1、人GM-CSF DNA疫苗100μg,1周后重复1次,观察30周龄小鼠的累积糖尿病发病率。各组取12周龄未发病NOD鼠(n=6)胰腺HE染色观察胰岛炎;取PBS组未发病10~12周龄NOD鼠脾脏制成细胞悬液加GM-CSF(2ng/mL)培养72h;ELISA法测定血清、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和IL-10水平。结果 30周龄时,PBS、PcDNA、GM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80.0%、73.3%和46.7%;平均发病时间分别为(143.9±46.1)、(156.9±40.0)、(188.3±30.0)d,与PBS组和PcDNA组比较,GM组发病时间显著延迟(P=0.004和P=0.034)。12周龄时GM组胰岛炎积分低于PBS组(P=0.001)和PcDNA组(P=0.027),GM组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水平显著高于PBS组和PcDNA组,IL-4水平显著性高于PBS组,而IFN-γ、IL-1β水平则低于PBS组和PcDNA组。GM组脾细胞上清液IL-4和IL-10水平高于PBS组;IFN-γ和IL-1β水平则低于PBS组。结论人GM-CSF DNA疫苗上调了IL-10、IL-4及下调IFN-γ、IL-1β,使免疫平衡偏向Th2,而减轻NOD鼠胰岛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发生。
喻日成罗建华杨冬花范元硕刘波吕利撒于瑞萍
关键词:DNA疫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活化T细胞核因子在吡格列酮预防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糖尿病中作用机制的探讨
2013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预防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糖尿病的机制及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的作用。方法 (1)将4周龄NOD雌鼠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摄食含0.02%吡格列酮的混合饲料)及对照组(普通营养饲料),各21只。观察30周龄的累积糖尿病发病率。(2)各组取12周龄未发病NOD鼠(n=15)胰腺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岛炎的严重程度;RTPCR半定量检测脾脏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核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IL-4和IFN-γ水平及脾脏PPARγ、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活性。结果 (1)15周龄时,吡格列酮组及对照组发病率分别为4.76%和33.33%(P<0.05);30周龄时,吡格列酮组及对照组发病率分别为57.14%和76.19%(P>0.05)。(2)12周龄时,吡格列酮组胰岛炎指数(1.79±0.75)低于对照组(2.38±0.66)。(3)吡格列酮组脾脏IFN-γmRNA相对光密度值(0.16±0.07)显著低于对照组(0.53±0.26);而PPARγmRNA表达水平(0.91)则高于对照组(0.25)。(4)12周龄NOD鼠吡格列酮组血清IFN-γ水平(561.05±78.6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666.43±28.42)pg/mL。(5)12周龄吡格列酮组NOD鼠脾细胞PPARγ活性(0.05±0.01)高于对照组(0.02±0.01),NFATc1活性(0.23±0.04)低于对照组(0.33±0.04)。结论吡格列酮活化PPARγ,降低NFATc1活性,减少IFN-γmRNA,血清IFN-γ下降,辅助性T(Th)细胞向辅助性T细胞1型(Th1)方向分化减少,减轻NOD鼠胰岛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罗建华李占伟黄海杨冬花于瑞萍喻日成范元硕刘波
关键词:活化T细胞核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