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10JBG011)

作品数:58 被引量:321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士林刘新静孔铎张立群盛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经济管理
  • 16篇文化科学
  • 14篇社会学
  • 5篇艺术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1篇城市
  • 16篇都市
  • 15篇文化
  • 13篇城市化
  • 10篇都市化
  • 9篇城市文化
  • 8篇城市群
  • 6篇都市化进程
  • 6篇城镇化
  • 6篇大都市
  • 4篇中国城
  • 3篇都市文化
  • 3篇新区
  • 3篇新型城镇化
  • 3篇人文
  • 3篇文化产业
  • 3篇文化型
  • 3篇城市发展
  • 3篇大城市
  • 2篇学科

机构

  • 53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杉达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32篇刘士林
  • 7篇刘新静
  • 6篇孔铎
  • 3篇张立群
  • 3篇于炜
  • 3篇盛蓉
  • 2篇张书成
  • 2篇汤莉华
  • 2篇耿波
  • 1篇宋海艳
  • 1篇朱逸宁
  • 1篇周武忠
  • 1篇张懿玮
  • 1篇聂翔宇
  • 1篇杨翠红
  • 1篇唐亚林
  • 1篇姜晓云
  • 1篇艾慧
  • 1篇严明
  • 1篇高小康

传媒

  • 8篇学术界
  • 8篇中国名城
  • 4篇南通大学学报...
  • 3篇甘肃社会科学
  • 3篇艺术百家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国情国力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2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企业经济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民族艺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14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科学建构与中华民族的城市启蒙
2012年
"众声喧哗"和"谱系杂乱"是当下中国城市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与我们在研究中缺乏具有独立形态的城市科学体系的逻辑规约和价值引导直接相关。在世界城市化背景下,有必要形成新的理论共识和自觉,以城市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为中心,推动城市研究的学科整合,通过跟踪与解决城市重大与关键问题带动相关理论研究的系统集成及协同创新。当前急需解决的是树立正确的城市观和普及城市科学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重建当代中华民族对城市的感觉、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和审美趣味。"城市启蒙"的目的是推进人在城市中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当代城市启蒙的主要任务在于:一是建构城市理性,发现人作为城市人的存在;二是大胆使用城市智慧,破除城市化带来的蒙蔽和愚昧。人文科学在未来的城市科学中是基础的基础,具有知识枢纽和价值灵魂的双重重要意义。
刘士林
关键词:学科整合人文学科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城市化战略与路径被引量:8
2013年
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真实背景,才能真正实现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当下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正是席卷全球并在中国表现尤其突出的城市化进程。在后工业社会或消费文明时代,文化产业本身已成为当代城市的核心机能和重要存在方式之一。任何具有文化产业性质的生产活动无不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以矿山开采、冶炼、纺织等传统工业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城市相比,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资本运营、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为基本标志的后现代工业与商业,构成了后工业城市在物质生产与经济发展方面的主导性机制。文化产业与当代高度发达的大都市与城市群的关系更加密切。加快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与中国城市化整体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开展文化产业城市化战略的基础理论与总体框架研究。其次,要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构架与新增长极研究。
刘士林
关键词:文化产业城市化
中国都市化进程的病象研究与文化阐释被引量:6
2011年
受中国城市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的局限,中国城市规划正由"规划不足"走向"规划过度"的另一极端,"被规划折腾"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棘手问题。很多城市的品牌战略主要是建一个"洋气十足"的建筑物,这是一些城市在打造和营销城市品牌时发生的最大闹剧。"蜗居不易,逃离更不容易"说明我们的城市已经出现了很大很严重的问题,并逐渐滑向"人心涣散"、人去城空的绝境,如何通过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切实努力,重建"过美好生活"的城市文化本质和功能,是中国城市面临的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和最需要解决的现实矛盾。
刘士林
关键词:城市文化
2015中国大都市新城新区发展报告被引量:13
2016年
以符合国家最新城市层级划分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和人口在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标准的我国12座大都市规划和建设的130余座新城新区为研究对象,对规划与建设的总体情况、基本特点、最新进展与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大都市新城新区面积大、数量多、在功能上以综合型为主、由单一型升级而来,并具有级别较高和区城共生等特点,同时呈现出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网络化、追求"宜居"、"生态"和注重产城融合的新趋势,但仍存在着体制僵化、创新意识淡薄、集聚效应冷热不均、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建议从七方面提升层次和质量:一是区别对待大都市新城新区的审批;二是从顶层设计角度重新考虑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三是走文化型城市发展路径十分必要;四是深入研究新城新区的比较性优势;五是要理性客观看待新城新区;六是提升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七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等在规划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刘士林刘新静孔铎周继洋
关键词:城市化都市化
为什么要建设“中国城市科学”
2018年
在世界城市化的整体背景下,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与关键矛盾为对象,凝聚和集成各民族、各地区、各阶段的知识、方法、思想、理论和智慧,探讨和建立一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交叉学科——中国城市科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美"和"自由"为灵魂的城市人文科学是核心结构,以"善"和"秩序"为主要内涵的城市社会科学是中层结构,而以"真"和"物质"为主体的城市自然科学则是表层结构。研究城市,就是研究人类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问题,建设中国城市科学,最核心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家利益、因应人民需要的系统解决方案。
马娜刘士林
2016全球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
全球智慧城市研究水平保持着逐渐上升的趋势,2013年出现爆发增长态势,目前仍处于成长期。中国研究实力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发文量占比高达45.48%。其中,中国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突出,中国科学院处于领跑地位。智慧城市研究相关热点关键词有:智能城市、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生态城市、数字城市、低碳城市等。从专利产出机构来看,专利族数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思科技术公司与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汤莉华马君杨翠红李泳涵宋海艳
关键词:智慧城市
城市科学理论建构与中国都市化进程——上海交通大学2012城市科学秋季论坛会议综述被引量:8
2013年
城市科学是关于城市化或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层本质、整体特征及当代形态的理论体系。城市科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建构对解决当代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中国问题"意义重大,如大都市治理能力建设、城市层面的空间公平问题、城市设计能力、新城新区建设、后都市空间的文化生态、城市品质提升及代表城市文化根基的记忆场所的拯救等问题,都将通过对城市科学的系统研究得以解决,另外,传统农耕文化与江南娱乐精神对当代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刘士林耿波唐亚林张立群刘新静高小康周武忠陆邵明王郁严明姜晓云周捷聂翔宇王真周继洋
关键词:城市文化
应对城市老龄化的思想资源与现实构想被引量:1
2012年
全球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后果促使老龄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直接威胁到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不忍人之心"是儒家找到的关于人性起源的最终根据,并贯穿于儒家思想和实践的每一层面。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儒家对养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也是以"不忍人之心"为逻辑起点的。从历史经验上看,主要有两种形态值得注意,一是从社会理想角度提出的"大同之世"。二是从社会现实形态上看,中国古代把养老问题解决得最好的是汉代。养老城市建设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按照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的规律,率先建设以养老文化为主题和特色的城市文化服务模式。二是按照当代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规律,率先建设以养老文化产业为主题和特色的城市文化产业模式。
刘士林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不忍人之心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2016年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绿色发展"、"美丽中国"之"绿色"和"美丽",其根本是人类聚居模式应顺应"天"意——尊敬和回归自然和谐的原生态环境与生命体系统机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其实质为突出"人"本——新型聚居模式(新型城镇化)目的是让人生活更美好;究其其初心和愿景,就是营建"天人合一"持续发展的聚居环境;因此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从源头分析人类聚居理念的初衷,反思传统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认知局限,对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新环境,对构建人类聚居的全新模式——城乡一元生命体,具有理论的纠偏作用和实践的引领意义。
于炜艾慧
关键词:聚居模式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历史还原与理论思考被引量:1
2019年
北京在城市战略定位上“放弃经济中心、高举文化中心”,既出自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强烈现实需要,也深深契合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主要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去消费化”、五六十年代“工业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中心”建设和新时代以来的“文化中心”建设等主要阶段。凡是符合中国城市发展规律的政策、战略、规划就会落实得比较好。而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与现实需要不协调的则会在实践中逐步被纠正和调整。建设作为中国新型人文城市最高层级的“全国文化中心”,不仅有助于北京深入探索如何“取‘文化之长’补‘不协调不平衡之短’”,也可以在文化引领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上作出首都应有的担当和示范作用。
马娜刘士林
关键词:文化中心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