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004)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大为程丽芳程亮魏霖胡青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柔比星
  • 3篇体外
  • 2篇脂质体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活性
  • 2篇瘤活性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活性
  • 2篇活性
  • 2篇PH敏感
  • 1篇多柔比星脂质...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多柔比星
  • 1篇叶酸
  • 1篇体外抗肿瘤
  • 1篇体外抗肿瘤活...
  • 1篇体外评价
  • 1篇体外释放
  • 1篇透明质酸
  • 1篇组氨酸

机构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5篇陈大为
  • 4篇程亮
  • 4篇程丽芳
  • 2篇胡青
  • 2篇魏霖
  • 1篇龙苗苗
  • 1篇黄发珍
  • 1篇朱蓉
  • 1篇季鹏
  • 1篇李玲
  • 1篇邱立朋
  • 1篇杨佳
  • 1篇宿露
  • 1篇朱亚勤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Asian ...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压微射流优化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在薄膜分散-超声法的基础上,采用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粒径进一步降低且更稳定的空白脂质体,再以pH梯度法包载盐酸多柔比星。结果表明,空白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大豆磷脂-胆固醇为4∶1(w/w),高压微射流压力为25 000 psi,循环10次;载药脂质体的最佳载药条件为:药脂比1∶20,70℃温育60 min。所得优化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16.9±1.2)nm,包封率为(98.27±0.60)%,40 h药物累积释放率为67.9%。该脂质体在4℃避光密闭条件下放置14 d,粒径无明显变化,包封率保持在90%以上。
魏霖程丽芳程亮朱蓉陈大为
关键词: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
Preparation of CaP/pDNA nanoparticles by reverse micro-emulsion method: Optimization of formulation variables using experimental design
2017年
In this study, the CaP/pDNA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using Triton X-100/Butanol/Cyclohexane/Water reverse microemulsion system.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as based on evaluation of particle size by Box–Behnken design method. The particle sizes of the optimized CaP/pDNA nano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60.23 ± 4.72 nm, polydispersity index was 0.252 and pDNA encapsulate efficiency was more than 90%. The optimized CaP/pDNA nanoparticles have pH sensitiv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Further, optimized CaP/pDNA nanoparticles showed higher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enpan LiShasha JingXiu XinXirui ZhangKang ChenDawei ChenHaiyang Hu
关键词:CAPNANOPARTICLESPDNAREVERSEMETHOD
RGD修饰的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被引量:3
2013年
合成了胆固醇-聚乙二醇-RGD(CHOL-PEG 2000-RGD),并经1H NMR确证结构。采用pH梯度法制备多柔比星脂质体,再以上述RGD衍生物为配体以后插入法制备RGD修饰脂质体。所得制品平均粒径为(122.5±2.8)nm,电位为(-18.35±0.78)mV,包封率为(95.23±1.14)%,透射电镜显示脂质体形态为类球体。对黑素瘤细胞B16的体外生长抑制试验结果显示,原药、未修饰及经RGD修饰的多柔比星脂质体的IC50分别为0.264、0.191和0.106 g/ml。且经RGD修饰的空白脂质体并无明显的细胞抑制作用。
魏霖周有霞程丽芳程亮陈大为
关键词:RGD多柔比星脂质体体外抗肿瘤活性
叶酸修饰pH敏感聚酰胺-胺多柔比星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合成及表征叶酸(FA)修饰的pH敏感聚酰胺-胺(PAMAM)多柔比星(DOX)复合物。方法:FA、聚乙二醇(PEG)及DOX通过酰胺、酯的肼解反应连接到PAMAM的外周。采用薄层色谱(TLC)、红外光谱(IR)、氢核磁共振(1H-NMR)表征合成产物,考察复合物的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形态以及DOX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合成的复合物连接了8个FA及10个DOX分子,TLC、IR、1H-NMR均证实了复合物为目标化合物。复合物粒径为(75.2±0.25)nm,Zeta电位为(7.04±0.11)mV,呈类球形。48h内复合物中DOX在pH4.5、5.5、7.4的释放介质中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40%、29%、13%。结论:成功合成了FA修饰的pH敏感复合物,该复合物体外释放呈现pH依赖性。
胡青季鹏黄发珍朱亚勤程亮程丽芳陈大为
关键词:多柔比星聚酰胺-胺PH敏感叶酸体外释放
载多柔比星透明质酸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超声法制备了载多柔比星的透明质酸-聚组氨酸聚合物(HPH)胶束。结果所得胶束呈类球形,粒径为(212.2±11.9)nm,多分散系数为0.28±0.02,?电位为(-11.91±0.66)m V,包封率为(92.09±0.88)%,载药量为(7.24±0.46)%。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载药胶束具有明显的p H依赖性。胶束在酸性(p H 5.0和6.0)介质中的释药速度明显高于在中性(p H 7.4)介质中。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表明,空白载体对表面过表达CD44受体的肿瘤细胞MCF-7和A549以及正常细胞L929均无明显毒性;但载药胶束对肿瘤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而即使胶束中1浓度达到10?g/ml,L929细胞的存活率仍接近60%。细胞摄取试验表明,载药胶束在肿瘤细胞中的相对摄取量显著大于正常细胞。
邱立朋龙苗苗田晨敏李玲陈大为
关键词:多柔比星透明质酸P
组氨酸修饰pH敏感PAMAM-His/DOX复合物的制备及体外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构建组氨酸(His)修饰pH敏感响应的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复合物PAMAM-His/DOX,并对其进行表征及初步评价。方法:通过控制His和PAMAM的投料比,合成3种不同His修饰程度的PAMAM-His载体;采用物理包埋的方式将DOX包载在PAMAM的疏水空腔内制备系列载药复合物。对各载药复合物的粒径、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行为等进行考察,并采用MTT法评价各复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PAMAM-His/DOX复合物的粒径均在10nm左右;随着His修饰程度的增加,其Zeta电位降低,且对抗MCF-7的细胞毒性增加;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物具有明显的pH酸敏感特性,并且在酸性条件下(pH5.0),药物累积释放量与His修饰程度成正比。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并初步评价了3种His修饰程度的PAMAM-His/DOX,为下一步的体内外抗肿瘤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宿露程丽芳程亮胡青杨佳陈大为
关键词:组氨酸PAMAMPH敏感性体外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