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177)
- 作品数:12 被引量:621H指数:9
- 相关作者:俞立中张卫国史利江周坚华赵敏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被引量:241
- 2009年
-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t/(104元)降到2006年的1.07 t/(104元).通过比较2005年上海与全国以及主要经济大国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发现,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全国的3.5%;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和全球水平,但比英国、德国、日本高;人均碳排放量为2.7 t/a,是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原因,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平均碳排放系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主要原因.
-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
- 关键词:能源碳排放
- 上海城市草坪CO_2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
- 2011年
- 草坪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量化其在城市碳平衡中的作用,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上海结缕草草坪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的特点,最大排放通量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最小在清晨,最大日较差为1 187.7mg/(m2.h)(7月1日),最小89.2mg/(m2.h)(1月3日)。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夏季7月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1月最小,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观测期间年平均CO2排放通量为619.4mg/(m2.h)。对上海城市结缕草草坪观测期间,温度是CO2排放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城市草坪碳排放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城市碳循环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 梅雪英史利江张卫国俞立中杨龙元
- 关键词:城市草坪温度水分
- 城镇绿地植被固碳量遥感测算模型的设计被引量:20
- 2010年
- 城镇绿地是增加城市碳汇的积极因素之一。但城镇绿地植被结构和分布的极高空间异质性、影响植物生产力的环境压力因子的极高空间异质性等,使城镇绿地碳汇水平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完全由遥感数据驱动的城镇绿地植被固碳量测算模型。它以分树种单株测算来适应城镇绿地植被结构和分布等的高异质性;以小尺度提取影响植物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压力和管养模式因子,来适应这些因子空间分布的高异质性。该模型可以用于自动测算城镇绿地植被地上干生物量和地上净第一生产力,它的提出对于评价城镇绿地植被的碳捕获能力和储量分布、碳汇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城镇地区碳循环和生态承载力等的定量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论证该技术框架中一些关键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局部试验,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 周坚华胡永红周一凡俞立中
- 关键词:城镇绿地
- 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被引量:63
- 2009年
- 节能减排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给上海碳排放政策的制订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采用IPCC 2006年提出的各类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量的计算方法,根据近年来上海工业能源消耗和GDP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化相关数据,分析了上海城市的碳排放变化趋势,探讨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能源结构的变动尤其是高排碳的煤类能源比重下降,热、电等能源比重上升,是上海万元GDP碳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提出继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类能源比重,鼓励使用电、热类能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上海周边资源开发潮汐能等新能源促进能源类型的多元化等多种应对策略。
- 帅通袁雯
- 关键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碳排放
- 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2
- 2010年
- 区域土壤碳库的估算不仅是陆地土壤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为国家尺度的土壤碳库的估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利用上海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GIS技术对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0~10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5.76×107 t,占全国的0.062 6%,0~100cm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0.55kg/m2,高于全国平均值,反映出上海土壤具有较高的碳蓄积能力。各类土壤中,水稻土的土壤碳储量最大,其次是灰潮土和滨海盐土,而黄棕壤由于面积狭小,所以土壤碳储量最小。各类土壤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水稻土>灰潮土>黄棕壤>滨海盐土。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上海土壤碳密度呈现为西高东低,在局部范围内还表现出高低相间,错综复杂的局面,这种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形、微地貌、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快速的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土壤碳库的净碳损失量为392.44万t,相当于2000年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的9.86%,这表明在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土壤碳库的重要驱动力。
- 史利江郑丽波张卫国俞立中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变化
- 上海地区土壤碳汇功能评估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上海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2004年—2005年上海耕地地力调查资料,以及2009年实地调查采样、实验分析获得的数据,研究了3个时期上海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多年来上海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土壤有机碳库逐渐减小,从而使得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土壤成为一种碳源,而不是碳汇。城市郊区以扩大蔬菜、果树、苗木种植为特征的旱地作物种植方式代替水稻田,是城市化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明显特征,而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林地、菜地。种植结构的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重要影响,同时,耕作制度、耕作方式、施肥等农业管理方式也有一定影响。虽然园林绿地得到快速发展,但没有弥补城市化过程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带来的有机碳损失。
- 赵敏胡静汤庆合
- 关键词:城市化碳源
- 城镇绿地树种识别的数学描述符被引量:14
- 2011年
- 讨论了城镇绿地树种识别数学描述符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本着具有确切的物理意义、几何意义或植物生态学意义以及分割阈值具有环境不变性的原则,设计了归一化阴影指数、饱和度明度相对差、相对边缘点数、相对暗细节密度、相对骨架密度和加权平均冠径等14个分别涉及波谱、纹理和形状特征的新描述符。经过样本统计分析和遥感图像实例测试,证明这些描述符在城镇绿地树种识别方面比经典描述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更强的适应性。此外,本文还讨论并测试了红色欠饱和像元补偿集的提取方法,以及基于cell分割或分类的方法。对于城镇绿地树种分类问题,在决策树分类输入矢量中,使用本文的描述符组合误分率为5.8%,相比传统的分色亮度组合(误分率为25.9%)有明显改进。
- 周坚华周一凡穆望舒
- 关键词:城镇绿地网格
- 植被覆盖度与沙尘暴形成条件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以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为指标分析了我国1981年到1998年期间植被覆盖变化情况,给出了植被急剧减少产生新沙源的实例。通过对1998年4月强沙尘暴的分析,指出影响沙尘暴产生和运移的因素除了地形、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外,当地植被覆盖和土壤因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并通过对植被覆盖度(NDVI)与浮尘指数(Aerosol Index)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植被的存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浮尘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沙尘运移路径上,采取封山封荒,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以固结当地土壤和泥沙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沙尘暴灾害的发生。
- 陈志刚周坚华
- 关键词:沙尘暴植被指数遥感
- 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被引量:88
- 2009年
- 以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指南中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探讨2002—2006年上海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对CO2排放的影响和规律,并提供应对策略.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上海市因居民出行导致的交通CO2排放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私家车的CO2排放量增加速度最快,截至2006年私家车CO2排放量约相当于出租车、轨道交通和公交车3种公共交通方式之和.公共交通中,出租车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都最大,轨道交通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最小.公交车和出租车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减少,轨道交通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增加,这种排放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减少CO2排放总量.CO2减排的具体措施包括限制私家车数量,设计合理的道路交通方案,使汽车尽可能接近其经济车速,改变汽车燃料种类等,其中限制私家车数量最为关键.
-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
- 关键词:居民出行方式城市交通CO2排放能源消耗
- 区域扬沙强度与环流动力条件相关性的遥感分析
- 2009年
- 大气环流动力条件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沙尘暴分析预测模式,它以TOMS-EP卫星逐日大气气溶胶指数(Aerosol Index)数据提取区域气溶胶指数积分强度和以西风急流表征的大气环流动力条件,通过给出两者的相关性,来实现分析预测沙尘暴的目的。与此前有关沙尘暴预报的研究相比,有如下进展:①提出和试验了通过TOMS-EP数据提取大气环流动力条件的方法;②修正了区域气溶胶指数积分强度的定义和改善其提取精度;③提出和试验了表现扬沙强度的气溶胶指数积分强度与环流大气环流动力条件之间较稳定的统计相关形式,和试验分析了季节对这种相关关系的影响;④试验和分析了沙尘暴起尘的环流动力条件。本研究提出的模式/方法有可能为分析预报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和强度提供新的参考数据。
- 周坚华YF ZHOU周杰
- 关键词:沙尘暴西风急流动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