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59)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郝春博王广才王丽华蔡五田张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石家庄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地下水
  • 3篇油污染
  • 3篇石油污染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污染
  • 3篇RDNA
  • 2篇真核
  • 2篇真核生物
  • 2篇水中细菌
  • 2篇酸性矿山
  • 2篇酸性矿山废水
  • 2篇矿山废水
  • 2篇废水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深度处...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态学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石家庄钢铁股...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北京市自来水...

作者

  • 6篇郝春博
  • 3篇王丽华
  • 3篇王广才
  • 2篇张倩
  • 2篇李思远
  • 2篇张丽娜
  • 2篇蔡五田
  • 2篇冯传平
  • 2篇吕铮
  • 1篇刘莹
  • 1篇董健楠
  • 1篇董建楠
  • 1篇尚海涛
  • 1篇石萍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安徽某铁矿酸性矿山废水中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酸性矿山废水中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构建18S rRNA基因克隆文库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解析环境因子对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普遍存在于4个样品中,并在样品1和样品3中占统治地位,而绿藻门(Chlorophy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分别为样品2和样品4的优势类群。该酸性矿山废水中的克隆与许多已知的耐酸耐重金属真核生物亲缘关系较近,如Sarcinomyces petricola、Penicillium janthinellum、Coniochaeta velutina、Trichoderma viride、Chlorellaprotothecoides var.acidicola、Ochromonas sp.等。此外,样品中还存在大量的已知人类病原菌,如Lecythophorahoffmannii、Cryptococcus neoformans。CCA分析表明:TN、SO24-、Fe2+、Eh是影响真核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所研究的酸性矿山废水中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水体的理化性质有关;高含量人类致病菌的存在是之前研究所未发现的;酸性环境中真核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有助于开发高效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方法。
张丽娜郝春博王丽华李思远冯传平
关键词:酸性矿山废水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石油污染地下水中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采集了某废弃炼油厂的石油污染地下水样品,提取水中微生物总DNA,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通过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库中阳性克隆的16S rDNA序列分属10个细菌类群,分别为γ-Proteobacteria(49.1%)、α-Proteobacteria(12.9%)、β-Proteobacteria(11.1%)、Bacteroidetes(9.2%)、Verrucomicrobia(6.7%)、Acidobacteria(2.5%)、δ-Proteobacteria(1.2%)、Actinobacteria(1.2%)、Planctomycetes(0.6%)、Unidentifiedbacteria(5.5%).在这一生态系统中,γ-Proteobacteria类细菌占据主导地位,接近50%,尤其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生物在文库中的比例达35.6%.该石油污染地下水样品中细菌与许多其它已知的降解菌亲缘关系较近,如鞘胺醇单胞菌(Sphingomonas)、红球菌(Rhodococcus)和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等.此外,文库中克隆的16S rDNA序列与许多类似的污染场地中发现的环境克隆相似性很高,如氯代烃污染的土壤及地下水、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及地下水、多氯联苯污染的土壤、抗生素生产废水及活性污泥等,证明该石油污染地下水中有大量降解菌群的存在.
郝春博王广才董健楠张倩蔡五田
关键词:石油污染地下水RDNA克隆文库细菌多样性
饮用水深度处理活性炭池中微生物群落分布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采集2种炭龄饮用水深度处理活性炭池表面生物膜,提取微生物总DNA,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通过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 a炭龄炭样克隆文库中阳性克隆的16S rDNA序列分属11个细菌类群,分别为α-Proteobacteria(26.5%),β-Proteobacteria(16.3%),δ-Proteobacteria(16.3%),Planctomycetes(12.2%),Gemmatimonadetes(6.1%),Acidobacteria(4.1%),Nitrospira(2.0%),γ-Proteobacteria(2.0%),Bacteroidetes(2.0%),Actinobacteria(2.0%),Unclassified Bacteria(10.2%).1.5 a炭龄炭样克隆文库中阳性克隆的16S rDNA序列分属10个细菌类群,分别为α-Proteobacteria(21.6%),Planctomycetes(10.8%),Bacteroidetes(10.8%),β-Proteobacteria(9.0%),Acidobacteria(9.0%),Nitrospira(7.2%),δ-Proteobacteria(7.2%),Unclassified Proteobacteria(5.4%),Gemmatimonadetes(3.6%),Unclassified Bacteria(14.4%).可以看出,2种炭龄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种群均十分丰富,变形菌门细菌在2个克隆文库中均居较大比例,优势种群为α-Proteobacteria纲和β-Proteobacteria纲.在炭龄5 a的活性炭表面,δ-Proteobacteria纲所占比例较高,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所占比例较低,而炭龄1.5 a的活性炭上的情况恰好相反.在2个炭样中共发现了阿菲波菌属(Afipia)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这2种潜在致病菌,可能对饮用水生物安全性带来一定风险.
王敏尚海涛郝春博骆鹏顾军农
关键词:活性炭微生物种群致病菌
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降解菌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某废弃石化冶炼厂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该研究通过钻孔取样的方法,采集了厂区内距地表约30 m深的石油污染地下水,分析了该样品的水质参数及主要石油污染物组成。同时提取水样中微生物总DNA,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通过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的降解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下水样品中的污染物主要为苯环类物质;水样中的降解菌则分属10个细菌类群。在这一生态系统中,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44.2%)细菌占据主导地位,其中Altererythrobacter spp.在文库中的比例高达25.9%。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发现Altererythrobacter属细菌存在于地下水环境中。β-变形杆菌纲(Betaproteobacteria,24.8%)和γ-变形杆菌纲(Gamaproteobacteria,20.9%)在系统中所占比例也均超过了20%,其中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细菌所占比例分别达16.1%和15.3%。石油污染物的种类对降解菌群落结构组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丽华吕铮郝春博王广才石萍
关键词:降解菌RDNA群落结构
酸性矿山废水区域废矿石中真核生物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采集安徽某铁矿酸性矿山废水库周边的废矿石样品,分析了样品的主要物化参数,进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真核生物18S rDNA克隆文库,对样品中的真核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呈现强酸性,pH均在3以下,Fe、SO2-4、P、NO-3-N含量都显示同一个趋势,即裸露的废矿石样品PD和1M的含量高于有植被覆盖的样品LW和XC.4个样品含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这4类真核生物.其中球囊菌门可以与植物形成绝对共生关系,是早期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关键.包含球囊菌门的样品LW和XC,有植被保护,其生物多样性比裸露的废矿石样品PD和1M的生物多样性更丰富.此外,还发现样品中存在很多对极低pH、重金属有耐受力的菌种,如Penicillium purpurogenum、Chaetothyriales sp.、Staninwardia suttonii等.
李思远郝春博王丽华吕铮张丽娜刘莹冯传平
关键词:酸性矿山废水RDNA群落结构
石油污染地下水中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采集了某废弃炼油厂的石油污染地下水样品,提取水中微生物总DNA,构建细菌16SrDNA克隆文库,并通过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库中阳性克隆的16S rDNA序列分属11个细菌类群,分别为Betaproteobacteria(38.1%),Alphaproteobacteria(35.3%),Gamaproteobacteria(5.1%),Deltaroteobacteria(5.2%),Bacteroidetes(4.0%),Verru-comicrobia(2.5%),Epsilonproteobacteria(1.9%),Nitrospira(1.3%),Planctomycetes(1.3%),Candidate Di-vision OD1(1.3%),Unclassified Bacteria(3.8%)。在这一生态系统中,Betaprote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类细菌占据主导地位,二者所占比例均在三分之一以上。群落中最主要的降解菌是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细菌,它们在文库中所占比例达23.9%和19.5%。该石油污染地下水样品中细菌与许多其他已知的降解菌亲缘关系较近,如Sulfuricurvumkujiense、Trichlo-robacterthiogenes、Rhodoferax ferrireducens以及红细菌属(Rhodobacter)、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和涅瓦菌属(Nevskia)细菌等。此外,文库中克隆的16S rDNA序列与许多类似的污染场地中发现的环境克隆相似性很高,如煤焦油污染的地下水、苯污染的地下水、原油污染的土壤、溴甲烷和氯甲烷污染的土壤、抗生素生产废水以及活性污泥等,证明该石油污染地下水中有大量降解菌群的存在。石油污染物的种类对降解菌群的组成有一定的选择作用。
郝春博王广才董建楠张倩蔡五田
关键词:石油污染地下水分子生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