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4038)

作品数:22 被引量:475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棋福陈颙陈顒张先康齐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地震
  • 6篇首都圈
  • 4篇地壳
  • 4篇SEISMI...
  • 3篇EARTHQ...
  • 3篇M
  • 2篇应力场
  • 2篇余震
  • 2篇震源
  • 2篇首都圈地区
  • 2篇数据共享
  • 2篇盆地
  • 2篇网格
  • 2篇反演
  • 2篇VIBRAT...
  • 2篇GRID
  • 2篇INDUCE...
  • 2篇泊松比
  • 2篇层析成像
  • 2篇TRAIN

机构

  • 10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休斯顿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2篇陈棋福
  • 8篇陈颙
  • 4篇陈顒
  • 3篇张先康
  • 3篇王夫运
  • 3篇王宝善
  • 3篇齐诚
  • 2篇葛洪魁
  • 2篇李丽
  • 2篇黄静
  • 2篇王培德
  • 2篇李文军
  • 1篇杨卓欣
  • 1篇乔学军
  • 1篇李增学
  • 1篇王明镇
  • 1篇杨锋杰
  • 1篇徐文立
  • 1篇李春来
  • 1篇高福旺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学报
  • 4篇Earthq...
  • 3篇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都圈地震活动构造成因的小震精定位分析被引量:40
2007年
应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及其邻区1980-2004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进行首都圈的地震构造成因分析表明:重定位的地震表现为与区域构造更为密切的“井”字形活动分布,地震震源分布证实了人工地震勘探所推断的深大断裂的存在;首都圈地区的地震多发生于地壳的中、上部,可能存在局域构造块体运动变形和深部构造动力作用的二种不同地震构造成因;地震活动图像表明中强震易发生在上下地壳相交的脆一韧性转换带中,并揭示了首都圈地区潜在的地震空区和陡倾角的隐伏断层.
李乐陈棋福陈颙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地震构造深大断裂首都圈
首都圈地震精定位的应用研究
<正>地处华北北部的首都圈地区(38.5°-41.0°N,114.O°-120.0°E),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该地区既是新构造运动比较强烈的地区,又是世界上大陆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频繁,...
李乐陈棋福
文献传递
陆地人工激发地震波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71
2007年
为测试利用气枪水库激发作为陆地震源的可能性,在水库进行了容积为6000in3的气枪激发实验.实验中所使用气枪震源一次激发释放的能量为6.68×106J,大约相当3.4kg炸药的能量当量.用100台短周期地震仪排列组成180km长的测线,记录气枪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实验有两个显著的结果:第一,气枪激发对水库大坝安全无影响,激发时未见死鱼,这种震源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第二,气枪激发的地震波与在华北地区陆地800kg炸药激发的地震波强度相当,周围地震台的记录表明,一次激发相当于一次0.5级(Ml)的天然地震.在离激发点220km的基岩台,可以接收到气枪激发产生的地震波信号.气枪激发是照亮约100000km2地下(地壳,上地幔)的一盏明灯.
陈颙张先康丘学林葛洪魁刘宝金王宝善
Reduc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s被引量:1
2003年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es on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of the past four years in China.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quantification shows that the losses increase remarkably when population concentrates in urban area and social wealth increase. The article also summarizes some new trends of study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mitigation, which are from seismic hazard to seismic risk, from engineering disaster to social disaster and introduces the community-centered approach.
陈颙陈祺福黄静徐文立
关键词:EARTHQUAKEDISASTERSEISMICHAZARDSEISMICRISKSOCIALDISASTER
华北地震台阵探测计划被引量:24
2005年
计划利用华北地区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和密集布设的数百个流动地震台组成的地震台阵,在渤海湾内利用气枪作为主动探测震源,依托正在发展的编码地震探测新技术,辅以陆地“人工爆炸震源”和天然地震,进行高精度海陆联合地震探测,深入了解华北地区的深部精细结构,监测深部介质物性随时间的变化,研究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和岩石圈的演化,探索地震预测新途径。
陈颙周华伟葛洪魁
关键词:地震台阵地球动力学
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地区泊松比分布被引量:51
2005年
泊松比做为了解地球内部介质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地震学上可以通过P波和S波速度的比值来确定.利用远震P波波形记录中包含的壳-幔速度间断面的Ps转换波及其多次反射转换波信息,采用在地壳厚度-波速比平面上对接收函数转换波能量的叠加搜索方法,可以测定台站下方区域内地壳的平均厚度和泊松比.我们对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地区68个宽频带台站近两年的远震记录资料进行了处理研究,得到了该区域的地壳厚度以及泊松比分布.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的泊松比值分布横向变化复杂,山区侧与盆地侧存在明显差异;山区侧泊松比值分布相对均匀,盆地侧变化剧烈,但存在小区域范围内(100~200km)的一致性,与地表出露岩石的对比表明:形成渤海湾盆地的新生代伸展作用在下地壳深度有明显的响应,从地震学上获得的泊松比分布对于了解该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可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许卫卫郑天愉
关键词:泊松比地壳厚度接收函数渤海湾盆地
Seismic features of vibration induced by train被引量:14
2004年
Based on schematically formulation of the vibrations induced by moving train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waveforms along the Datong-Qinhuangdao railroad in Northern China recorded in the suburban Huairou district of Beijing on March 8, 2003. It is illustrated that vibrations induced by train, except traditional recognized noises and interfer- ence effects, could be used as a seismic source to detect crustal structures with its advantage of abundant frequency spectrum, repeatability and no additional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It will bring lights to the traditional exploration seismology with the further studies of signal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methods, and related models and new observing systems.
陈棋福李丽李纲陈凌彭文涛汤毅陈颙王夫运
关键词:列车振动
Study on the earthquake fault of the Lulong ML=6.2 earthquake by precise relocation of aftershock
2005年
We have selected 171 near-field records from 391 aftershock records of the Lulong, Hebei Province, earthquake in October 1982 and relocated the hypocenter of 45 aftershocks using the program Hypoinverse. The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reveals a set of earthquake faults: a WNW stretching fault truncates two NNE stretching faults. The two branches of faults show the conjugate structure which is often seen in brittle fracture. The NNE stretching fault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e Luanhe river valley near Lulong developed to a rudiment rift basin surrounded by a series of faults. The fault of Lulong earthquake is a strike-slip fault with tension component. This fault type matches with the activity of Zhangjiakou-Bohai seismic belt (Zhang-Bo belt) and also shows the action of Zhang-Bo belt as a boundary of two secondary active blocks that truncates the NNE fault.
李文军王培德李春来陈棋福
关键词:EARTHQUAKESEISMIC
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首都圈地区1992~2004年间280多个GPS点位复测资料,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地壳形变速度场,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速度场由北向南由4mm/a逐渐增加到9mm/a;采用边界元(BEM)理论及住移不连续的多边形元素构建断层的三维模型,并利用均匀介质且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弹性空间模型反演计算了断层滑移量,模拟了GPS点位的位移场,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主要活动断层和首都圈地区的地表、地表下15km和25km剖面的静态位移场、应力及应变场。结果表明,GPS点位的模拟位移场与观测值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误差分别为0.68mm及0.77mm,各个主要活动断层在1992~2004年间的构造活动较弱,随着深度的增加,剖面的应变逐渐增加。
乔学军陈顒王琪杨少敏
关键词:GPS边界元首都圈
WebGIS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60
2003年
WebGIS系统出现至今,我国在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但限于条件,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至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WebGIS应用实例。为了促进WebGIS的应用进程,有必要对这些年研究和探索的成果作一个总结。在大量浏览近几年登载在国内各类媒体上的有关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学位论文以及应用实例的基础上,概括了WebGIS的主要特点,总结了WebGIS的关键问题和实现技术,并着重介绍了目前WebGIS在农业、林业、气象、水利、地震、海洋、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铁路交通、电力、城市建设和规划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WebGIS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开放性的应用平台,WebGIS在我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刘吉夫陈颙陈棋福黄静
关键词:WEBGIS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二次开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