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08SZ0035)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1
相关作者:邓力陈晓禾蔡加琴李秀群黄永灿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分化
  • 2篇BMSCS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低氧
  • 1篇低氧预处理
  • 1篇多向分化
  • 1篇多向分化潜能
  • 1篇心肌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软骨
  • 1篇软骨分化
  • 1篇胎盘
  • 1篇胎盘组织
  • 1篇糖代谢
  • 1篇体外
  • 1篇通路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代谢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遵义医药高等...

作者

  • 4篇邓力
  • 2篇陈晓禾
  • 1篇智伟
  • 1篇张珏
  • 1篇朱鸿明
  • 1篇谭美云
  • 1篇黄永灿
  • 1篇李秀群
  • 1篇蔡加琴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KH26与BrdU体外双重标记兔BMSCs在心肌补片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PKH26与BrdU体外双重标记兔BMSCs的生物学特性,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肌补片。方法取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分离培养BMSCs,并用细胞膜荧光染料PKH26和细胞核标记物BrdU对BMSCs进行标记,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MTT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荧光标记前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ALP、茜素红、油红O染色及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观察和评价标记前后BMSCs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的能力。将标记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复合后共培养5~7d构建组织工程心肌补片,在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SIS上的生长情况,并做活体及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结果标记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基本生长特性无明显改变;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标记后细胞膜上红色荧光呈颗粒状分布;细胞表面干细胞标志性抗原表达与标记前无明显差异。标记后的BMSCs成骨诱导后,ALP、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表达骨钙素及Ⅰ型胶原蛋白;成脂诱导后,细胞胞浆内出现明显的脂滴。标记细胞与SIS共培养5~7d后,标记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在材料上呈现出多层细胞结构。活体及石蜡包埋后HE染色可见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兔BMSCs能被PKH26和BrdU稳定标记;标记的细胞在体外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标记的BMSCs与SIS体外复合培养可以构建组织工程心肌补片。
张珏智伟谭美云陈晓禾李秀群邓力
关键词:BMSCSPKH26BRDU
胎盘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来源被引量:1
2009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是最早分离自人骨髓组织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随后陆续在人脂肪组织、外周血、肌肉和结缔组织中也发现了MSC。目前MSC是临床研究最普遍的细胞来源,在组织工程研究、创伤修复和肿瘤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但MSC在骨髓、外周血等组织中的含量极低,并且有研究表明MSC含量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同时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也大大下降因此国内外学者们开始探索在更为幼稚的组织如胚胎、胎盘组织中是否含有MSC。
邓力黄永灿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胎盘组织多向分化潜能骨髓组织结缔组织细胞来源
Hedgehog信号通路对MSCs的调控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综述Hedgehog信号通路对MSCs的增殖和多向分化的调控。方法查阅并综合分析近年有关Hedgehog信号通路对MSCs生物学特性调控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Hedgehog信号通路促进MSCs的增殖,并在其成骨、成软骨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其成脂分化。结论 Hedgehog信号通路对MSCs增殖与多向分化调控的功能可作为组织或器官缺血、骨质疏松、软骨发育不全和肥胖症等新的治疗靶点。
蔡加琴邓力
关键词:HEDGEHOG信号通路MSCS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成脂分化
低氧预处理对大鼠BMSCs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低氧预处理对BMSCs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潜在机制,为干细胞疗法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3日龄SD大鼠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BMSCs,取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A组采用常氧培养24 h;B组以1%低氧浓度培养24 h;C组于低氧预处理前用20μmol/L甲氧雌二醇处理24 h;D组于低氧预处理前用50μmol/L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特异的siRNA处理12 h。采用MTT法、生化分析仪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BMSCs活力、葡萄糖代谢以及HIF-1αmRNA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mRNA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示A、B、C、D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387.67±58.92、322.50±50.60、297.00±53.00、286.00±41.0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生成量显著增加(P<0.05);C、D组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HIF-1αmRNA和Glut-1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C、D组HIF-1αmRNA和Glut-1 mRNA表达较B组大幅度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A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预处理可上调大鼠BMSCs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力,其机制涉及HIF-1 mRNA及其下游基因Glut-1 mRNA的表达上调。
朱鸿明陈晓禾邓力
关键词:BMSCS低氧预处理缺氧诱导因子1葡萄糖转运蛋白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