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990140046)
- 作品数:22 被引量:386H指数:10
- 相关作者:邓良基张世熔刘世全胡玉福高雪松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聊城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四川省土地退化的现状及防治对策被引量:30
- 2002年
- 四川占据长江上游流域的主体,自然灾害频繁,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承载的压力大。但近几年耕地资源以每年5 47%的速度减少,自然灾毁使全省每年减少耕地近4000hm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1 2%,占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的56 5%,平均侵蚀模数达4000~5000t/(hm2·a),土壤性质恶化,中低产田土占75%,工业"三废"污染范围大,中性和酸性土壤pH值继续下降,化肥用量超过生态安全标准的6~8倍,川西北草地病虫鼠害严重、草场退化。本文在分析四川土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生态农业等主要对策。
- 赵齐阳邓良基张世熔
-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农业
- 川西盆周山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发展模式——以雅安市天全县为例被引量:3
- 2005年
- 采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天全县1992~200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2年达79.14%,但年变化率则很小,只有0 29%;耕地占的比例很小,仅有5 50%,而且10年间面积减少了4813 3hm2,但年变化率比林地大,高达2 68%。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0年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不断下降。由此得出产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是受地形条件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更受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 李宏邓良基张世熔吴金涛
-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被引量:7
- 2004年
- 以学校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以网络、通讯、电视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雅安星火科技网、农民科技110、电视网络"三套信息服务系统,同时用三套信息服务系统向农民传输信息。这对指导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农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实现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邓良基高雪松
-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管理农业结构传统农业
- 城市土地经营的利弊分析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营已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而城市土地经营更是城市经营的核心。从分析当前城市土地经营的优势及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城市土地经营的优化对策,藉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 高雪松邓良基夏建国
- 关键词:城市经营
- 横断山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在分析横断山区土壤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利用途径:以河谷为主,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发展多功能林业;强化草地建设和管理,发展商品性草地牧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
- 袁大刚刘世全张宗锦高丽丽邓良基
- 关键词: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
- 城市用地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分析——以成都市土地利用为例被引量:20
- 2007年
-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应用1996和2002年两期的TM影像资料,对该市6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出该市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至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耕地、未利用土地的大量减少和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的大幅度增加,而水域、草地面积变化不十分明显;②6年间,成都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其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之间;③成都市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同时,相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黄成毅邓良基方从刚
- 关键词:遥感监测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区域耕地供需动态变化预测与模拟--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被引量:2
- 2008年
- 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基于区域1996-2004年耕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他相关预测方法,对未来年期内耕地供需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与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内耕地供给呈直线下降,且趋势较为明显,而耕地的需求量却逐年增加。在此双重影响下,研究区耕地的供、需形势将日趋紧张。因而,文章分别从经济、法律、市场机制以及节约和集约型利用机制等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 黄成毅邓良基李宏方从刚胡玉福凌静高雪松
- 关键词:耕地
- 川西盆周山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机制与对策研究——以雅安市天全县为例被引量:12
- 2005年
- 采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和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天全县1992~2002年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2年达79.14%,但年变化率则很小,只有0.29%;耕地占的比例很小,仅有5.50%,而且10年间面积减少了4813.3 hm2,但年变化率比林地大得多,高达2.68%.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0年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不断下降.由此得出产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除了受地形条件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更为主要的是受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 李宏邓良基张世熔吴金涛
- 雅安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途径探讨被引量:4
- 2005年
- 在产业化、市场化的今天,如何把科学技术与市场有机融合,使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真正为农业服务,是农业信息化领域的深层次问题。文章以四川省西部重镇雅安市为例,阐述其特色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以及在解决信息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作的探索,提出了促进雅安农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对四川乃至西部农业信息化深入发展提供借鉴。
- 邓良基高雪松张世熔
-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 四川典型紫色土肥力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通过典型采样和室内理化分析,从土壤剖面构型、颗粒组成、养分特征、环境特性及适宜性等级等5个方面分析了典型紫色土的肥力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紫色土持续利用的途径与对策。
- 王振健张保华李如雪邓良基夏建国凌静
- 关键词:四川盆地紫色土肥力特征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