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112)

作品数:11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张科利曹龙熹熊亚兰孔亚平徐宪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土壤侵蚀
  • 2篇小流域
  • 2篇黄土高原
  • 2篇公路
  • 1篇道路网
  • 1篇地形分析
  • 1篇典型小流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输沙
  • 1篇输沙模数
  • 1篇水沙
  • 1篇水沙特性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措施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泥沙

机构

  • 11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交通部科学研...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交通运输部

作者

  • 11篇张科利
  • 4篇曹龙熹
  • 4篇熊亚兰
  • 3篇孔亚平
  • 2篇张卓栋
  • 2篇张卫香
  • 2篇徐宪立
  • 1篇梁婵芬
  • 1篇陈济丁
  • 1篇张兴奇
  • 1篇刘宪春
  • 1篇张卫
  • 1篇徐宪利
  • 1篇罗丽芳
  • 1篇刘雯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为贵州省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的治理提供依据,运用K-means聚类从垦殖率、≥25°坡耕地/耕地、多年平均降雨量、梯田/耕地、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和土壤厚度7个指标对贵州省土壤侵蚀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侵蚀危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明显,大致从西至东递减;土壤侵蚀危险度极强度区域的主要问题是垦殖率高,强度区域主要问题是梯田占耕地的比例小,中度区域主要问题是土层偏薄,在进行土壤侵蚀治理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熊亚兰张科利宁茂岐
关键词:土壤侵蚀危险度
青藏公路路堤边坡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公路建设加速了区域的原有侵蚀,为了摸清公路边坡的侵蚀特征,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青藏公路边坡布设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观测小区,进行了两年的观测(2003年和2004年),结果表明:(1)工程措施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其减流(减沙)效益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达到38.83%(81.89%)和48.72%(95.81%),其中截排水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一方面说明公路路面来水也是边坡侵蚀的重要动力,有效拦截路面来水将会极大地减少径流和泥沙,另一方面也说明要提高公路边坡土壤侵蚀的预测能力,应该将路面来水作为重要的驱动力之一;(2)植被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减流减沙效果,其中人工植被措施有很大的潜力,其减蚀效益都在50%以上;(3)综合措施表现出了极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减流在40%以上,减沙在97%以上),尤其土工格室+植被措施,兼具水土保持与景观双重效益。该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徐宪立张科利刘雯孔亚平陈济丁
关键词:青藏公路路堤边坡水土保持措施
贵州省年降雨量和天然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贵州省总年均降雨量和径流量的突变点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1956-2000年降雨量呈弱变异并且无明显增加趋势,而径流量具有中等程度的变异且有一定的增加趋势;降雨量无明显突变点,径流量在1964年和1989年有明显的突变特征;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具有同步性,降雨量的变化周期大致为42年、22年和5年,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大致为40年、22年和5年。40年和22年尺度的周期具有全局性,而5年尺度的周期变化主要在1960s-1980s表现活跃。全省11个水资源三级区中洪水河、沅江浦市镇以上、思南以上、北盘江、石鼓以下干流和柳江的降雨、径流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熊亚兰张科利杨光檄顾再柯
关键词:小波变换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道路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08年
通过GPS野外实测黄土高原纸坊沟小流域的道路特征,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支持下研究了流域内各级道路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道路可分为4级,2级以下的土路是小流域的代表路型。各级别道路总长度都随级别增大而增加且累计总长度与道路级别线性相关,道路平均长度和密度则随级别增大而减小。道路网系和流域水系在结构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级别道路分布范围受地形特征影响不同。爬坡道路坡度与地表坡度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次级道路分布受主路控制;典型爬坡路在大于25°坡度范围内多呈"之"字形弯曲,随坡度的减小道路弯曲跨度和与等高线夹角增大。研究结果有助于定量模拟黄土高原地区道路分布特征,并为土壤侵蚀模型中道路影响因子的确定提供参考。
曹龙熹张科利张卓栋张卫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流域地形分析
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对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进行分析,是解决长江上游泥沙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防灾减灾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对乌江流域主要水文站鸭池河站、乌江渡站和思南站的降雨──径流──泥沙随时间的变化、降雨──径流和径流──泥沙的相关性和双累积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降雨量、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随时间的变化无明显趋势,历年输沙模数是鸭池河>乌江渡>思南。1980年以后由于实施了大量水土保持工程使得输沙模数大量减少。在年均径流模数相同的情况下,1971—1979年这一时期的产沙量要高于1961—1970年。从1971年开始输沙模数相对于径流而言出现趋势性增多,这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三个站点的双累积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说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的影响,既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方式、程度,也受制于流域环境条件。
熊亚兰张科利杨光檄顾再柯
关键词:输沙模数径流模数
贵州省河流水文泥沙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河流泥沙是流域水土流失与河流水文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河流泥沙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规律,可以反映水土流失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利用贵州省1956—2000年水文泥沙资料,分析研究了河流输沙模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河流泥沙分布格局和时间动态变化,基本上与植被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相吻合;河流输沙模数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在时间上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逢3~4a就出现一个极端值,形成波峰或波谷。1965年之前的时间段内,输沙模数较小值年份出现的频率高,1965年以后则是输沙模数较大值年份出现的频率则高。1966—1967年枯水和低输沙量、1971—1972年的平水和高输沙量现象的出现,对进一步研究分析贵州省径流泥沙关系和水土流失演变过程具有莺要的指示意义。
张卫香张科利熊亚兰杨光檄张兴奇
关键词:水文泥沙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坡长因子评价问题被引量:42
2008年
坡长是决定坡面能量沿程变化,影响坡面径流与水流产沙过程的重要地貌因素之一。进行土壤侵蚀预报,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离不开对坡长因子的评价。关于坡长的研究从定性描述到作为模型因子的定量考察已经进行的十分深入,但大多是经验性的,从物理意义上对坡长因子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尤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更为欠缺。在总结国内外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土壤侵蚀在坡长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展望,指出在坡长因子评价方面应加强对侵蚀产沙过程的研究。
孔亚平张科利曹龙熹
关键词:坡长土壤侵蚀
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道路网系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流域道路对侵蚀产流产沙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小流域道路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对于模拟小流域路网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两时期遥感图像中道路的提取,结合对应时期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等级道路分布位置和长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别道路分布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程度不同,3,4级路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比2级路显著;4级路长度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吸引程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梁婵芬曹龙熹张科利
关键词:小流域土地利用黄土高原
道路侵蚀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6年
道路建设的加速会引发道路侵蚀的加剧,继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为了减轻或控制道路侵蚀,必须了解道路侵蚀的特征,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道路建设是对当地地形的改造,开挖以及填埋等扰动活动,会在原来地貌上形成不同的微地形,它们各有特点,形成不同的侵蚀特征。不同的道路部位侵蚀机理和侵蚀过程差别很大,现有研究对各个部位的侵蚀强度进行了比较,但结果并不一致。与其他用地相比,道路用地显著的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水文性质,加速了产流产沙过程。尤其对一个流域而言,道路的线性特征使其成为汇流引流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流域的行洪泄洪,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道路侵蚀预报仍然集中在经验统计模型的研究上,由于经验模型固有的弊端,不能明确反映侵蚀的机理,物理模型的研究更加迫切,尤其结合已有的农地侵蚀的过程模型更是加强的重点。道路侵蚀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两者的组合,其水保效益都比较明显,但也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道路侵蚀研究成果,结合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对理解道路侵蚀机理,开展道路侵蚀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徐宪立张科利刘宪春
公路建设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程度评价方法研究——以綦江流域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本研究结合公路建设对流域水文过程的作用机制,从公路建设、环境背景以及路河作用三方面选取12个基本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提出了进行公路对区域水资源潜在影响以及现状路网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并在层次分析法的支持下以綦江流域为例进行了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公路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受地形条件和路河位置关系影响显著,单位长度路段的影响强度取决于公路施工强度和影响范围,但不同等级的公路对流域尺度的影响强度则由公路长度和单位长度路段特征共同决定。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交通建设规划。
曹龙熹张科利孔亚平张卓栋张卫香
关键词:公路水资源指标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