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74111)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厚美瑛陆坤权孙刚王强姜泽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辽宁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主题

  • 5篇颗粒物
  • 5篇颗粒物质
  • 4篇地震
  • 4篇地震前
  • 4篇地震前兆
  • 4篇震前
  • 4篇前兆
  • 3篇地震预报
  • 2篇地震成因
  • 2篇岩石
  • 2篇颗粒介质
  • 1篇弹性介质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岩石
  • 1篇地震机制
  • 1篇地震预测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播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作者

  • 6篇陆坤权
  • 5篇厚美瑛
  • 4篇刘寄星
  • 4篇姜泽辉
  • 4篇孙刚
  • 4篇王强
  • 1篇史庆藩
  • 1篇彭政
  • 1篇韩汝取
  • 1篇佟晓辉
  • 1篇沈容
  • 1篇黄德财
  • 1篇曹则贤
  • 1篇王玉莹

传媒

  • 5篇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对地震成因、地震前兆和地震机制的新认识
地壳、地幔是大尺度离散态体系,在研究其准静态运动行为时,不可作为连续介质处理。针对地壳和地幔这种复杂集合态物质,及其慢动力学运动行为的基本特点,以已有观测事实为依据,从物理学发展的新视角来认识地震。包括地震孕育过程,前兆...
陆坤权厚美瑛曹则贤姜泽辉王强沈容孙刚刘寄星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震机制地震预报颗粒物质
文献传递
声波在一维易膨胀介质中传播的计算机模拟被引量:1
2005年
建立了一种新的介质模型 ,其弹性模量在声波处于压缩状态时较大 ,而在膨胀状态时较小 .在这种介质中 ,纯的压缩或膨胀波的传播特性与一般弹性介质类似 ,只是它们分别以压缩声速或膨胀声速传播 .但当它们在某一区域中同时存在时 ,它们之间会相互耦合 ,产生非常强的非线性效应 .对这两种波在对行和追赶两种情况的耦合特性作了详细地模拟计算 .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 ,压缩波和膨胀波的耦合均会造成体系的膨胀 .体系的膨胀与压缩弹性模量和膨胀弹性模量的相对差有关 .此外 ,还对弹性模量随声波压力连续变化的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 .结果证实由非连续变化的弹性模量所得的结论可由连续变化的弹性模量的极限情况得到 .
韩汝取史庆藩孙刚
关键词:颗粒物质声波弹性介质计算机模拟
地震前兆信息传播、分布及其探测原理被引量:3
2011年
地壳岩石层由板块、断层和其间的断层泥构成,在研究地震前兆信息传播这类准静力学问题时,应将其作为大尺度离散态颗粒物质体系处理.地震孕育过程中,在大地构造力驱动下,岩石层块克服所受摩擦力和边界断层泥阻力发生滞滑移动.当岩块间断层泥受挤压后其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又推动下一岩石层块滞滑移动,就这样渐次使其他岩石层块发生移动,并以力链形式分布和传递.文章给出了此模型的物理依据和实际观测例证;通过模拟实验和分析阐述了力-移动-形变在地层中分布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时间序;说明了地震前兆信息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联,以及探测有效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原理.同时,论述了用颗粒物理原理与连续介质观念对地震前兆认识的本质区别,解释了连续介质观点难以理解的若干地震学问题.
陆坤权厚美瑛王强姜泽辉刘寄星
关键词:地震前兆颗粒物质
颗粒速度在颗粒流稀疏流-密集流转变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06年
用实验和计算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颗粒流中的颗粒速度与颗粒流特性的关系.实验研究发现当入口流量固定时,在出口上方高速运动的颗粒会使颗粒流由稀疏流向密集流转变的临界出口尺寸变小.当颗粒流转变为密集流后,颗粒速度的作用被出口上方的颗粒堆积区所消耗,最终变得与颗粒速度无关.二维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了与实验相同的结论.通过二维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还给出了不同颗粒速度下体系的密度和速率在空间的分布图.这些分布图显示随着颗粒到达出口上方的瞬间速度的不同,颗粒堆积区的密度和高度均会改变,并最终导致颗粒流流动状态的改变.
黄德财孙刚厚美瑛陆坤权
关键词:颗粒流分子动力学模拟
颗粒介质中探测地震前兆和前兆应力-应变传播模型被引量:7
2011年
使用埋设于土层沙坑中的应变传感器,探测到地震前兆信息,确定其对应特定地震.通过模拟实验与实际探测进行对比,表明所探测的信息是地层中的应变.依据颗粒物质的特性和运动规律,分析了用此方法探测前兆应变信息敏感的原因,并提出了地震前兆应力-应变传播模型.地壳岩石层由板块、断层和其间的断层泥构成,在地震前兆应力-应变传播准静态力学问题中,地壳岩石层应作为大尺度的颗粒体系处理.孕育地震的作用力使附近岩石层块产生滞滑(stick-slip)移动,并渐次推动其他岩石层块滞滑位移,层块位移的切变作用导致土层挤压形变.沙坑中沙子的离散态特性使传感器对形变信号有良好响应,从而可探测这种地震前兆信息.通过对地层中应力-应变传播物理机制的分析,也解释了在岩石中难以测量到地震前兆应变信息的原因.所提出的原理和方法为浅源地震前兆信息探测提供了新途径.
陆坤权厚美瑛王强彭政孙威孙晓明王玉莹佟晓辉姜泽辉刘寄星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震预报颗粒物质
The earthquake precursor detected in a granular medium and a proposed model for the propagation of precursive stress-strain signal被引量:2
2011年
A way to detect the seismic precursor in granular medium is described and a model of propagation for precursive stress-strain signals is proposed.A strain sensor buried in a sandpit is used to measure a seismic precursor signal.The signal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confirmed to originate from a specific earthquake.A comparison of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signals indicates that the signal results from the strain in the earth's strata.Based on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materials,an analysis of why this method can be so sensitive to the seismic strain signal is undertaken and a model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is stress-strain signal is proposed.The Earth's lithosphere is formed of tectonic plates,faults and fault gouges at their boundaries.In the case of the quasi-static mechanics of seismic precursory stress-strain propagation,the crustal lithosphere should be treated as a large-scale granular system.During a seismogenic event,accumulated force generates the stick-slip motion of adjacent tectonic plates and incrementally pushes blocks farther apart through stick-slip shift.The shear force released through this plate displacement causes soil compression deformation.The discrete properties of the sand in the sandpit lead to the sensitive response of the sensor to the deformation signal which enables it to detect the seismic precursor.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stress-strain propagation in the lithosphere,an explanation is found for the lack of signal detection by sensors installed in rocks.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 a new technique for investigating seismic precursors to shallow-source earthquakes.
LU KunQuanHOU MeiYingWANG QiangPENG ZhengSUN WeiSUN XiaoMingWANG YuYingTONG XiaoHuiJIANG ZeHuiLIU JiXing
关键词:信号传播颗粒介质信号模型岩石圈板块
以颗粒物理原理认识地震--地震成因、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测被引量:19
2012年
本文以地壳和地幔的基本构造和己有观测事实为依据,运用颗粒物理原理,将地壳和地幔作为大尺度离散态颗粒物质体系处理,重新认识地震孕育过程,前兆产生机制及规律,探求地震预测方法和途径.主要结果是:建立了地壳与地幔构成和运动的颗粒模型;提出了引发地震的大地构造力的形成机制,以及地震前兆信息产生和传播规律;说明了地震前兆信息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联,阐述了探测有效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原理;用颗粒流动的阻塞-解阻塞转变原理解释了深源地震发生机制;对以前难以理解的若干地震学现象进行了解释,并讨论了地震的可预测性。由于地壳和地幔的离散结构特征,对于地震孕育的准静力学过程,连续介质理论不再适用.以颗粒物理原理研究地震成因、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测,所获得的新认识与传统连续介质地震学观点有本质区别。
陆坤权厚美瑛姜泽辉王强孙刚刘寄星
关键词:颗粒物质地震预报地震前兆深源地震
论地震发生机制被引量:9
2014年
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和过程是还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此前人们将浅源地震归因于弹性回跳,根据这一观点和岩石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地震能量与实际观测结果有很大矛盾,被称之为"热流佯谬".中源和深源地震发生在地幔区域,其成因也没有合理的解释.考虑到地壳和地幔是离散集合态物质体系及其慢动力学运动行为的基本特点,本文根据物理学原理,特别是近年凝聚态物理发展出来的相关新观念,并依据已有观测事实,从新的视角探究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1)关于地壳岩石层中的应力分布:在不考虑构造力时,依据万物皆流的流变学原理,原始地壳岩石在自重压强长时间作用下,纵向和横向应力相同,没有差应力.大地构造力推动岩块滞滑移动挤压断层泥,施加于其他岩块,逐渐传递和积累.这种附加的横向构造力与原始岩石中应力叠加,形成地壳岩石层中的实时应力.由于断层泥属于颗粒物质体系,具有与岩石不同的力学特征,其弹性模量比岩石小得多,且随压强而增大,导致构造作用力随深度非线性增大.给出了地壳中构造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2)关于地壳岩石层强度:地壳岩石的自重会使岩石发生弹性—塑性转变.通过对弹性—塑性转变深度的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给出了地壳岩石弹性、部分塑性和完全塑性三个区域的典型深度范围.在部分塑性区,塑性体比例达到约10%以上时,发生塑性连通,这时岩石剪切强度由塑性特征决定.塑性滑移的等效摩擦系数比脆性破裂小一个数量级以上,致使塑性滑移时岩石剪切强度比脆性破裂小得多.同时,随深度增大,有多种因素使得岩石剪切屈服强度减小.另一方面,地震是大范围岩石破坏,破坏必然沿薄弱路径发生.因此,浅源地震岩石的实际破坏强度必定比通常观测到的岩石剪切强度值低.给出了地壳岩石平均强度和实际破坏强度典
陆坤权曹则贤厚美瑛姜泽辉沈容王强孙刚刘寄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