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40-1)

作品数:4 被引量:103H指数:4
相关作者:尹斌田玉华周伟曹彦圣张绍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氮肥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氮量
  • 2篇稻田
  • 2篇施氮
  • 2篇施氮量
  • 2篇利用率
  • 2篇氨挥发
  • 1篇氮矿化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平衡
  • 1篇稻麦
  • 1篇稻麦轮作
  • 1篇稻麦轮作系统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淹水
  • 1篇淹水培养
  • 1篇施肥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尹斌
  • 3篇田玉华
  • 2篇周伟
  • 2篇曹彦圣
  • 1篇沈其荣
  • 1篇刘仁君
  • 1篇朱兆良
  • 1篇晏娟
  • 1篇张绍林

传媒

  • 2篇土壤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下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6
2009年
太湖地区过量施肥现象相当普遍,导致N肥利用率低和N肥损失严重。为此,2004—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了连续稻麦轮作试验,研究不同施N量对该地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寻找较为适当的N肥施用量,该施N量即能使作物不减产,又要保持较高的N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施N量超过150kg/hm2后,作物产量增加较少。当施N量从100kg/hm2增加到350kg/hm2,连续3年的水稻平均N肥吸收利用率(REN)为46.1%~32.4%,两年小麦试验结果显示小麦的平均REN为36.0%~27.8%。相应的水稻和小麦的农学利用率(AEN)是15.0~5.56kg/kg和17.1~6.91kg/kg。研究还表明太湖地区水稻经济适宜施N量为209kg/hm2,小麦是219kg/hm2,在当地作物品种、气候条件和管理方式下,作物产量可分别达到8.2t/hm2和4.7t/hm2的高产,水稻的REN、N肥生理利用率(PEN)、AEN、N肥偏生产力(PFPN)可保持为37.6%、29.5kg/kg、11.0kg/kg和44.5kg/kg;小麦则是31.4%、38.4kg/kg、12.0kg/kg和23.7kg/kg。显然,适宜的施N量不仅没使作物减产,而且保证了作物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保持了较高的N肥利用率。
晏娟沈其荣尹斌张绍林朱兆良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稻麦轮作施氮量
两种氨挥发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氨(NH3)是空气中重要的碱性气体,对于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和大气环境有重要影响。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9.3×106 mol NH3进入大气层,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大气中NH3浓度升高将导致沉降至地表的活性氮增多,从而引发诸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农业活动如施肥和养殖业中畜禽粪便等会造成大量的NH3挥发[3],自1980年以来,
周伟田玉华曹彦圣尹斌
关键词:氨挥发
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采集田间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采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加氮肥和饼肥能提高土壤的氮矿化能力;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采用新型施肥措施,氮肥+木质素、一次施用的水稻缓释肥、氮肥+有机碳源均降低土壤的氮矿化作用,其中氮肥+有机碳源处理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土壤全氮增加了16.7%,但淹水培养期间土壤的氮矿化量却减少了18.5%,这一结果说明,采用这些新型施肥措施有利于增加土壤对氮的固持,降低氮素向环境损失的风险。
刘仁君曹彦圣田玉华尹斌
关键词:水稻土氮矿化淹水培养
太湖地区水稻追肥的氨挥发损失和氮素平衡被引量:26
2011年
采用密闭室通气法和15N微区试验,对太湖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的氨挥发损失、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残留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周内,峰值出现在施肥后1~2d,氨挥发速率变化与田面水NH4+-N浓度变化规律一致,分蘖肥和穗肥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6.7%和6.3%;水稻分蘖肥的作物氮素利用率低于穗肥,分别为36.7%和49.6%,主要原因是穗肥的氨挥发损失较少,并且更易于向籽粒转移;2次追施氮肥的表观损失率分别为52.8%和40.7%;在土壤中残留肥料氮为10.6%,大都集中在0~20cm土壤中,耕层以下较少。本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时期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损失,主要体现在穗肥拥有较低的氨挥发损失率和较高的籽粒利用率。
周伟田玉华尹斌
关键词:稻田氨挥发施氮量氮肥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