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0JHQ046)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宁冯琼石裕东马瑞丽许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生物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主义
  • 6篇生态学马克思...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生态学
  • 3篇生态
  • 3篇高兹
  • 3篇非物质劳动
  • 2篇社会公平
  • 2篇资本主义
  • 2篇劳动分工
  • 2篇劳动分工理论
  • 2篇公平
  • 2篇分工
  • 2篇分工理论
  • 1篇当代政治
  • 1篇一般智力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经济学批...
  • 1篇智力
  • 1篇中国文化

机构

  • 17篇中南财经政法...
  • 2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凯里学院

作者

  • 15篇吴宁
  • 3篇冯琼
  • 3篇石裕东
  • 2篇马瑞丽
  • 1篇巩在峰
  • 1篇熊敏
  • 1篇高海艳
  • 1篇冯旺舟
  • 1篇许慧

传媒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鄱阳湖学刊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江汉论坛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7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生态”和“自然”在生态学中的混用被引量:1
2014年
"生态"一词在我国学术领域随处可见,使用频率较高。但人们在使用中往往对其内涵缺乏深究,使其外延过大,导致"生态"一词在多数情况下被误用且被"自然"一词所替代。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学和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和"自然"概念的渊源、发展变化及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呈现的不同语义,。
吴宁吴贵洋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被引量:5
2014年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深刻揭示了文化的起源、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特征和文化的类型,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构建了新型的文化理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多维度的,应该从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层面进行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当今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冯旺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文化建设文化产业中国文化
论“生态”和“自然”在生态学中的混用
2014年
"生态"一词在我国各个学术领域中随处可见,使用频率较高,但人们在使用中往往对生态内涵缺乏深究,使其外延过大。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学和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和"自然"概念的渊源、发展变化及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呈现的不同语义,指出"生态"一词在多数情况下被误用且被"自然"一词所替代。
吴贵洋吴宁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
安德烈·高兹的非物质理论被引量:1
2015年
安德烈·高兹认为,非物质劳动将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崩溃,但并不危及资本的存在。他在非物质劳动中发掘了资本运作的规律及其创造的独特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非物质劳动的生态意蕴及其解放潜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以知识经济为突破口、以非物质劳动为契机、以主体自我生产为过程来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实现资本的良性运转。
张吴瑞琪吴宁
关键词:非物质劳动非物质资本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岩佐茂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评析
2015年
岩佐茂试图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思想,并结合日本的环境现状,深入探讨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协调的可能性。岩佐茂把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归因于资本的逻辑,认为资本的逻辑本质上是破坏和掠夺自然的,提出生态社会主义是以生活的逻辑对抗资本的逻辑,社会主义是生态完美的社会。
吴宁吴贵洋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本主义生态社会主义
保罗·柏格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评析
2015年
保罗·柏格特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出发,分析了资本积累和人类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环境危机,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态批评家对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批评,提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生态思想,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符合生态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柏格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论证了马克思的理论蕴涵生态思想,而且给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吴宁吴贵洋
关键词:资本主义
论安德烈·高兹的自我观
2014年
近代理性主义的自我观旨在推崇理性自我,把自我变成了绝对化的封闭、孤独的单子式个体,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变得疏离。为了走出这种自我的困境,必须沟通自我和他者,走向他者,建构起一个确实与自我不同的他者。马克思依托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分析来认识自我,主张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关系中认识自我,把对自我的理解延伸至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揭示了自我和他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萨特从存在主义出发,把自我和他者的冲突关系视为永存的、不可避免的存在。安德烈·高兹吸取了萨特和马克思的思想,提出“自我即他者”的观点,并把他者的内涵拓展到生态,形成一种生态自我观,展现了由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转向。
吴宁冯琼
关键词:自我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高兹人类社会辩证统一关系理性主义
劳动分工与社会公平——兼论马克思和安德烈·高兹的劳动分工理论
2013年
马克思把劳动分工与社会发展史结合在一起研究,指出劳动分工既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也能产生阶级和社会不平等。安德烈.高兹把对劳动分工的批判延伸至资本主义科技、教育的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是一种统治关系、等级关系,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劳动分工与社会公平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和安德烈.高兹的劳动分工理论启示中国,要促进社会公平既要充分发挥劳动分工的积极作用,又要建立公平的教育、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劳动分工的消极影响。
马瑞丽吴宁
关键词:劳动分工社会公平
安德烈·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溯源被引量:1
2014年
安德烈·高兹融合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高兹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内在联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巩在峰吴宁
关键词: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论恩格斯和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一致与互补被引量:1
2015年
国内外学者在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比较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从各自的立场对恩格斯和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一致和差异作出了不同阐释,概括起来有一致论、对立论和异同论三种观点。我们认为,不论是对实践的理解还是对自然概念的分析抑或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上,恩格斯与马克思的自然观具有诸多的一致性;他们的自然观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其集中体现在实践观点、自然概念和辩证法三个层面。正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互补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一个整体,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吴宁石裕东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