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1160)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唐永陈友智沈传波罗开平肖安成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应力场
  • 2篇构造应力
  • 2篇构造应力场
  • 1篇登娄库组
  • 1篇地震反演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分析
  • 1篇断裂带
  • 1篇断陷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构造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意义
  • 1篇震积岩
  • 1篇致密砂岩
  • 1篇砂岩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盆地
  • 1篇盆地南缘
  • 1篇气田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延长石油(集...

作者

  • 3篇陈友智
  • 3篇唐永
  • 2篇沈传波
  • 1篇何军
  • 1篇吴高平
  • 1篇黄文芳
  • 1篇刘怀庆
  • 1篇黎清华
  • 1篇梅廉夫
  • 1篇肖安成
  • 1篇卢勉
  • 1篇罗开平
  • 1篇艾宁
  • 1篇彭伟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元古代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裂谷沉积相与震积岩序列被引量:2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元古代处于拉张期,发育多裂谷系.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调查、物探和钻井等资料,划分沉积相剖面,研究沉积演化及相类型.结果表明:盆地南缘中元古代沉积陆相三角洲至海陆过渡相的长城系与滨浅海至深海盆地相的蓟县系,并于蓟县系中发现液化底劈构造、震褶岩、震裂岩、震浊积岩、津浪丘状层和风暴岩等震积岩序列单元;沉积水体逐渐加深,为裂谷非补偿型沉积,蓟县系中存在震积岩序列,反映该区中元古代盆地南缘处于裂谷带内,受裂陷作用持续影响.通过沉积相及震积岩序列划分耦合裂谷说,为区域构造研究提供佐证.
卢勉陈友智吴高平彭伟王丽丽
关键词:震积岩沉积相鄂尔多斯盆地
广西灵山断裂带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及活动性预测被引量:9
2015年
构造应力是地壳中较为活跃的作用力之一,弄清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转变形式,对断裂活动性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轴面近直立褶皱、共轭节理、断裂面擦痕等各种构造形迹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造解析分析方法,研究灵山地区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确定灵山地区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以及期次,认为整个研究区的构造格局在近SN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而定型,该方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一直持续到现今。同时在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的指导下,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定量刻画了灵山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状态,确定最大主应力高值集中区与最大主应变量低值集中区的叠合部位:断裂弯曲、交汇与断裂尖灭相结合部位,具有能量集中程度较高特点,后期活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并以此为依据圈定了灵山地区发生活动的高危区域和发生活动的次高危区域。
唐永刘怀庆黎清华沈传波陈友智何军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数值模拟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致密砂岩储层反演——以长岭断陷1号气田登娄库组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模糊神经网络储层反演,能够较好地摈弃不同类型、不同尺度数据的揉合,较好地保留了数据完整性,这既能反映整体的变化趋势,又能刻画局部细致变化特征。针对长岭1号气田登娄库组相变快、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点,综合地震、测井、钻井测试分析资料,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原理,反演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砂岩厚度与孔隙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长岭1号气田登娄库组各段砂体平面展布变化较大,但厚度较大的区域均集中于长深103—长深1-3—长深1-1井和长深2井附近,向东北呈逐渐减薄趋势,D3岩层段长深103井周围岩石厚度可达33.2 m;②研究区登娄库组主力产油层D3和D4岩层段孔隙度较低,平均仅为5%左右,砂体孔隙度相对较高区域(>9%)仅集中于长深1井附近,整体显示登娄库组岩性较为致密;③反演结果与实际测试数据对比显示,砂体厚度误差控制在2.5 m以内,砂体孔隙度误差在0.49%以下,结果可靠性较好。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原理进行储层反演分析,能够很好地展现储集砂体分布规律及储集性能。
艾宁唐永杨文龙沈传波王彦卿黄文芳尚婷
关键词:地震反演登娄库组长岭断陷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转化及其油气意义被引量:15
2013年
构造应力是地壳中较为活跃的能量之一,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转变形式的研究对油气藏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断裂面擦痕等各种构造形迹,重建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其构造活动规律。燕山晚期,川东构造带自SE方向的扩展影响到宣汉—达县地区,形成一系列NE向断裂和褶皱;喜马拉雅期,川东构造带逐渐趋于平静,大巴山构造自NE方向挤压,造就NW向断裂和褶皱的形成。不同方向、时期、强度的构造应力场叠加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阶段性的构造活动对研究区的叠加作用改善了储集层物性,较好地控制了圈闭的发育,将岩性油气藏调整为构造-岩性复合控制的油气藏,同时产生的构造应力和岩石中形成的裂缝分别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和通道。
唐永梅廉夫肖安成陈友智罗开平
关键词:构造形迹构造应力场晚中生代-新生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