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1010)

作品数:15 被引量:118H指数:7
相关作者:郑学仿唐乾高大彬郭明马静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辽宁省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光谱
  • 5篇荧光
  • 5篇荧光光谱
  • 5篇圆二色
  • 4篇肌红蛋白
  • 4篇红蛋白
  • 3篇圆二色光谱
  • 3篇色谱
  • 3篇SOD
  • 2篇蛋白
  • 2篇荧光法
  • 2篇圆二色谱
  • 2篇人血清白
  • 2篇人血清白蛋白
  • 2篇榄香烯
  • 2篇密度泛函
  • 2篇活性中心
  • 2篇光谱法
  • 2篇光诱导
  • 2篇泛函

机构

  • 15篇大连大学
  • 3篇辽宁省生物有...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郑学仿
  • 10篇唐乾
  • 5篇郭明
  • 5篇高大彬
  • 4篇马君燕
  • 4篇马静
  • 4篇杨彦杰
  • 3篇陈克海
  • 3篇张殊佳
  • 3篇尹红星
  • 3篇杨兰义
  • 3篇王玉莲
  • 2篇胡皆汉
  • 2篇曹洪玉
  • 1篇唐咏
  • 1篇蒋革
  • 1篇包永明
  • 1篇迟乃玉
  • 1篇孔亮
  • 1篇安利佳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大连大学学报
  • 2篇有机化学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化学进展

年份

  • 9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硒的抗肿瘤作用研究综述被引量:14
2008年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抗肿瘤,这一点已从多方面得到确认。近年来硒在抗肿瘤各方面的研究都得到迅速发展,有的含硒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综述了硒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硒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而且对硒的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对含硒药物的发展前景作了介绍。
尹红星张殊佳郑学仿杨兰义
关键词:毒理学
β-榄香烯烃基硒醚的一锅法合成被引量:3
2008年
常温下将硒用N2H4·H2O还原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对称二硒醚,不经分离直接用NaBH4还原,再与13-氯-β-榄香烯作用得到β-榄香烯烃基硒醚.此一锅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反应快速而且产率较高,是合成不对称硒醚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对化合物g的初步生物活性实验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尹红星张殊佳郑学仿杨兰义
关键词:Β-榄香烯一锅法抗氧化作用
系列β-榄香烯糖苷衍生物的合成被引量:6
2008年
以β-榄香烯为先导化合物,经其13-位氯代物2合成乙酸酯3,随后水解得β-榄香烯-13-醇(4),进而通过两种糖苷化方法与系列代表性单糖及双糖对接,得到相应的β-榄香烯糖苷衍生物9a~9e.所有糖苷化反应均立体选择性地生成β-构型糖苷.目标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13CNMR,HRMS等光谱确证.
杨兰义张殊佳郑学仿尹红星
关键词:Β-榄香烯衍生物糖苷
荧光法研究光诱导肌红蛋白的去氧过程被引量:4
2008年
用荧光光谱法对光诱导下肌红蛋白的去氧过程进行了研究.含氧肌红蛋白在光照下发生去氧作用,光照量越大,去氧量越大;光照下的温度越高,去氧越快;N2可以把肌红蛋白活性中心铁卟啉中的配位氧脱下来,因而可用荧光光谱法作含氧肌红蛋白与各种气体相互作用的去氧研究.此外,荧光光谱法还可用作肌红蛋白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与铁卟啉之间的传能研究.
马君燕郑学仿郭明唐乾马静高大彬胡皆汉
关键词:肌红蛋白荧光光谱光诱导
长春新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利用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长春新碱(VC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测得在288,298和308K时,VCR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14×104,1.73×104和1.35×104L·mol-1,表明VCR与H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属于静态猝灭.计算出焓变(△H)为-17.38kJ·mol-1,熵变(△S)为22.62J·mol-1·K-1,结合分子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VCR与HSA相互作用时在色氨酸(Trp)214残基和VCR分子中吲哚基间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但在VCR和HSA分子间以静电引力为主.圆二色光谱(CD)的数据表明相互作用后H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HSA的α-螺旋的含量从51.7%下降到32.9%,β-折叠的含量增加了9.2%.
陈克海郑学仿郭明曹洪玉唐乾杨彦杰
关键词:长春新碱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
高产SOD乳酸菌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从最适温度、初始pH、培养时间、培养基成份及培养方式等不同的方面对产SOD的乳酸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找出最适发酵条件为:28~32℃,pH7.0,24h。
唐乾唐咏郑学仿
关键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初始PH值发酵条件
NiSOD天然酶活性中心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天然NiSOD氧化态(ox)/NiSOD还原态(red)的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采用INDO/S方法计算了电子光谱,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从前线分子轨道及自然键轨道布居等方面揭示了S原子在催化超氧阴离子的活性中的作用,以及NiSOD具有较高结构稳定性的原因.结果表明:NiSODox/NiSODred分别以低自旋态为最稳定状态,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
刘文丛杨彦杰郑学仿迟乃玉张庆芳
关键词:SOD密度泛函方法自然键轨道
FeSOD天然酶活性中心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探讨FeSOD天然酶氧化态、还原态和失活态的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揭示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催化超氧阴离子的活性的原因.为FeSOD模拟化合物的分子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杨彦杰郑学仿蒋革唐乾曹洪玉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SOD
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个荧光发射峰。经研究证明,628.8nm处荧光峰是Mb3+-H2O型中的H2O峰。光照也使此峰的荧光强度下降,但比去氧的速率慢。研究发现,597nm处Mb(D44K)的荧光效率比Mb(WT)的荧光效率低。传能实验表明Mb表面4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后,不影响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传递给铁卟啉的荧光效率,但使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效率变高。
马君燕马静郑学仿唐乾高大彬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光诱导肌红蛋白
长春新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紫外、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长春新碱(VC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数据算得在296,303和310 K时,VCR与BSA的猝灭常数KSV分别为2.0×104,1.7×104和1.5×104L.mol-1,结合常数Ka分别为1.5×104,9.5×103和4.9×103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78 6,0.949 0和0.891 1,表明VCR与B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但结合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圆二色光谱(CD)数据表明相互作用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BSA的α-螺旋的含量从33.5%下降到29.7%,β-折叠的含量从13.6%升高到18.4%。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出热力学常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62.7 kJ.mol-1和-129.38 J.(mol-1.K)-1,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在VCR与BSA结合中处于主导作用。
陈克海王玉莲郭明郑学仿唐乾马君燕高大彬
关键词:长春新碱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