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RAS5045)

作品数:4 被引量:119H指数:4
相关作者:赵林姝刘录祥郭会君赵世荣王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突变
  • 2篇作物
  • 2篇作物改良
  • 2篇粮食安全
  • 2篇DNA技术
  • 1篇诱变
  • 1篇诱变技术
  • 1篇诱发突变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研究
  • 1篇植物
  • 1篇突变技术
  • 1篇突变频率
  • 1篇突变体
  • 1篇农杆菌
  • 1篇种子
  • 1篇转化小麦
  • 1篇离子束
  • 1篇离子束注入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5篇刘录祥
  • 5篇赵林姝
  • 4篇郭会君
  • 3篇赵世荣
  • 3篇王晶
  • 2篇古佳玉
  • 1篇于元杰
  • 1篇韩微波
  • 1篇李军辉
  • 1篇辛庆国
  • 1篇孔福全
  • 1篇赵葵
  • 1篇李家才
  • 1篇隋丽
  • 1篇王晓丹
  • 1篇李军辉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7Li离子束注入小麦干种子诱发M1代变异的SSR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为了探讨7Li离子束处理对植物种子的诱变效应,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和轮选987的干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7Li离子束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M1代基因组DNA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虽然对小麦干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根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高度影响极显著,而且20 Gy剂量的7Li离子束就可使幼苗高降低到对照的一半左右。SSR分析表明,7Li离子束可明显诱发小麦M1代基因组DNA SSR带型的变化。两个品种各处理间的平均多态性频率都达到了13.1%,且多态性片断的类型以扩增片断的增加和缺失为主。以上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小麦种子具有较高的生物损伤效应,可以造成DNA的变异,从而有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辛庆国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于元杰赵葵隋丽孔福全赵世荣
关键词:小麦SSR分析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的突变效应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分析高能混合粒子场(CR)辐照冬小麦所产生的突变效应,并与60Co-γ射线处理相比较,研究其诱变效率。【方法】以0、145、195、284和560Gy剂量的CR和γ射线分别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室内发芽鉴定处理当代的损伤效应,田间筛选表型变异突变体并做考种分析。【结果】高能混合粒子场与γ射线处理对这两个小麦品种的生长抑制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并且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的损伤效应明显高于γ射线,ZH7的辐射敏感性大于ZY9,处理小麦的适宜剂量在200~300Gy之间。M2代群体中出现了包括株高、穗型、生育期等多种性状变异,在适宜或稍高剂量时可以引起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的有益突变。CR诱变ZY9的总突变频率和有益突变频率分别为5.42%~11.68%和2.75%~7.29%,ZH7则分别达到10.35%~22.12%和6.62%~10.49%,均高于γ射线处理频率。【结论】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能够产生比γ射线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而且辐射敏感性较高的品种,经处理后其后代诱发有益突变的频率较高,获得优良变异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郭会君刘录祥韩微波赵世荣李家才赵林姝王晶
关键词:小麦高能混合粒子场突变体突变频率
植物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97
2009年
自1928年以来,诱发突变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新材料创制和优良新品种培育,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供给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170多种植物上利用诱发突变技术育成和推广了3088个突变品种,其中中国在45种植物上育成了802个突变品种,超过目前国际诱变育成品种数据库中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育成的突变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900万hm^2,每年为国家增产粮、棉、油10~15亿kg,社会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近年来,加速器离子柬辐照、空间环境诱变等新型诱变手段,以及传统核辐射诱变技术的有效利用,在我国农作物诱变改良与新基因挖掘中的应用日趋活跃。植物基因组学和高通量DNA技术(如TILLING等)的发展将把传统诱变育种推向分子突变育种新时代,并将在支撑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军辉古佳玉赵世荣王晶
关键词:作物改良诱变技术DNA技术粮食安全
诱发突变技术支撑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自1938年以来,诱发突变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新材料创制和优良新品种培育已经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供给中发挥显著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170多种植物上利用诱发突变技术育成和推广了3 0...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军辉古佳玉王晶
关键词:作物改良突变技术DNA技术粮食安全
文献传递
农杆菌转化小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让小麦科技工作者对农杆菌转化小麦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综述了农杆菌转化小麦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系统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中,并在很多重要粮食作物中获得成功。目前国内外利用农杆菌侵染转化小麦的外源基因主要包括抗除草剂类基因、抗病虫基因、抗旱耐盐等抗逆基因等;遗传转化的受体也从幼胚、幼穗及花药的愈伤组织发展到植株的整体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由于基因型差异造成的小麦农杆菌转化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繁杂的组织培养过程。
王晓丹刘录祥赵林姝
关键词:小麦农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