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3) 作品数:248 被引量:2,407 H指数:29 相关作者: 廖庆喜 鲁剑巍 任涛 李小坤 丛日环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不同氮水平下冬油菜光合氮利用效率与光合器官氮分配的关系 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氮是限制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除含量之外,氮在光合器官各组分间的分配可能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叶片尺度探究冬油菜苗期氮素在光合器官中的分配,分析不同氮水平下光合氮素利用特征及其与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关系,以揭示氮素营养影响光合氮利用效率的机制。【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施氮水平(0、180、360 kg/hm2,分别以N0、N180、N360表示),在苗期测定最新完全展开的叶净光合速率(Pn)、氮含量、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以及最大羧化速率(Vc 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等相关生理、光合参数,并计算叶片氮素在光合器官(羧化系统、生物力能学组分和捕光系统)的分配比例。【结果】施氮明显改善冬油菜苗期的生长,显著增加了叶片数、叶面积和叶片干重,但单位叶面积干重低于不施氮处理。与N0相比,N180和N360处理的冬油菜最新完全展开叶的氮含量和Pn显著升高,其中叶片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55.0%、157.3%,Pn则增加57.6%、56.1%,N180与N36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PNUE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与N0相比,N180和N360处理分别下降了35.6%和39.6%。施氮提高了冬油菜苗期叶片的光合能力,N180和N360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羧化效率(CE)、最大羧化速率(Vc max)及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显著高于N0处理。氮肥用量同样影响氮素在光合器官中的分配,与N0相比,N180和N360处理的氮素在叶片光合器官投入的比例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29.3%、34.5%;其分配比例在羧化系统(PC)、生物力能学组分(PB)及捕光系统(PL)分别降低了24.1%、23.3%、34.6%和31.0%、26.7%、38.5%。相关分析表明,叶片中羧化和生物力能学组分及光合组分氮的分配比例与PNUE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非光合组分氮分配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随施氮量的升高,油菜苗期光合氮利用效率呈下� 刘涛 鲁剑巍 任涛 李小坤 丛日环关键词:冬油菜 光合器官 氮分配 油菜稀植栽培的产量形成及投入/产出效益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为探究山区油菜稀植栽培的推广价值,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设计实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2和阳光2009为材料,比较了油菜稀植移栽(D1,1. 2万株/hm^2)和常规移栽(D2,12万株/hm^2)、密植直播(D2,37. 5万株/hm^2)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D1处理显著提高有效分枝数的数量,提高了株高,增加了茎粗,这些因素构成了产量提高的生物学基础。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角果数差异最为显著,D1单株角果数在3 000个以上,而D2为250~285个,D3为130~150个,同时,D1产量分别比D2、D3提高31. 27%、26. 63%,平均产量在3 000 kg/hm^2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D1所需人工投入较少,分别比D2、D3降低39. 5工/hm^2、42. 5工/hm^2,从而使经济效益分别增加7 543. 55元/hm^2、5 535. 73元/hm^2,可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比。因此,在湖北省的山区条件下,稀植移栽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赵运成 杨雪 李必钦 陈畅 李俊 马霓 张春雷关键词:油菜 稀植 烯效唑对油菜植株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3年 降低株高、提高抗倒性有利于油菜机械化收获操作,植物化控是降低植株株高、防止倒伏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油菜抽薹后不同时期喷施烯效唑发现,在薹高10~20 cm时用50 mg/L烯效唑600 L/hm2均匀喷雾,不仅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机械化作业的适用性,同时还可明显提高产量。 朱志武 刘雪基 陈震 李爱民 张建华关键词:油菜 烯效唑 性状 里下河地区“宁杂1818”一穴双株栽培技术规程 2016年 油菜一穴双株移栽是一项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方式,研制"宁杂1818"一穴双株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对指导"宁杂1818"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通过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采用田间定点观察与室内测定等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宁杂1818"一穴双株栽培条件下每667m2产量达300kg的生育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李锦霞 李爱民 张洁夫 李祥 陈书健关键词:移栽 生育指标 技术规程 甘蓝型油菜两类同核异质杂交种遗传效应的比较分析 2015年 探究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CI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种间遗传效应的差异,为利用CIMS和CMS途径进行油菜超高产育种提供依据。以3个甘蓝型油菜CMS和同核CIMS与4个恢复系按照ACII不完全双列杂交(3×4)配制2套同核异质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将29个性状指标划分为农艺、产量、品质3类性状,利用QGA Station Microsoft分析软件中的加-显性(AD)模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核CIMS杂种比较,CMS杂种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加性方差分别高21.85%,72.11%,13.48%,显性方差分别高3.58%,94.44%,56.90%,加性方差比率分别高39.29%,8.94%,-7.05%;显性方差比率分别高15.83%,4.30%,89.97%。CIMS杂种与同核CMS杂种间在F1的差异大小为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在F2为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在F1、F2,与同核CIMS杂种比较,CMS杂种的群体平均优势农艺性状分别低31.61%,32.74%,产量性状高72.82%,76.95%,品质性状指标则低58.81%,22.63%;在F1、F2,CMS杂种的群体超亲优势为农艺性状分别低75.35%,76.33%,产量性状低47.53%,32.90%,品质性状高14.09%,20.53%。CMS杂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则分别比CIMS杂种高47.77%,54.31%。CMS不育细胞质对油菜杂种的性状产生了影响,且不同性状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即CMS杂种的性状受亲本基因型的控制程度高于CIMS杂种;对CMS杂种的亲本应在早期世代加强选择,主要利用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加性效应)进行选择,而CIMS杂种的亲本则应在高世代加强选择;亲本的性状和亲本的特殊配合力(显性效应)对2类杂交种的表现都有较大影响,因而亲本的选配对杂种的表现有很大的决定性。 张耀文 赵小光 田建华 王学芳 李少钦 李殿荣 李永红 董育红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油菜浙油50在富阳市的试种表现 被引量:3 2012年 浙油50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品质优,芥酸含量0.05%,硫甙含量26.0μmol.g-1,优于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达50.79%,熟期适中,株型较紧凑,茎杆粗壮、抗倒性好,丰产性好。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2009001)。2011年在富阳市洞桥宜桥畈、高桥观前畈两地示范14.5 hm2,平均产量为2.634 t.hm-2,比全市平均产量增产13.4%,其中攻关田6块,面积0.5 hm2,平均产量为3.780 t.hm-2。总结在富阳市试种的栽培要点。 唐双喜 吴梅娟 杨叶松 应婉琴关键词:油菜 缺钾对油菜主序产量性状的影响及施钾效果 被引量:11 2014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施钾(+K)与不施钾(–K)处理,研究缺钾土壤上施钾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主序不同部位产量性状对施钾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缺钾土壤上施用钾肥油菜产量显著提高,增产量为1 321 kg/hm2,增产率达111%,同时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50.1%和9.2%。施钾显著提高单株主序籽粒重、单株主序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增幅分别为33.6%、21.6%和10.3%。施钾对主序不同部位籽粒重、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提高程度不同,其中对主序上部的影响显著大于主序中下部;与不施钾相比,施钾主序上部籽粒重、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分别提高69.6%、41.7%和20.1%,该序段相应的钾积累量提高124.4%。综合结果表明,钾肥施用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主要途径是增加了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从油菜果序产量性状看,钾素对果序上部的影响显著大于果序中下部。 刘秀秀 鲁剑巍 王寅 张洋洋 汪洋 任涛 李小坤 丛日环关键词:油菜 钾 产量性状 不同天气下甘蓝型油菜光合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了不同天气下甘蓝型油菜秦优3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等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晴天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都表现为双峰曲线,并出现"光午休"现象,而阴天则都表现为单峰曲线,晴天和阴天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升高;晴天和阴天的净光合速率都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晴天出现"光午休"主要是气孔因素引起的,而在阴天由于光强和温度较低不会发生"光午休"。 赵小光 张耀文 田建华 陈文杰 王竹云 李殿荣关键词:光合日变化 甘蓝型油菜 中国不同区域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 被引量:53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明确不同区域油菜施肥效果概况和区域特点,为区域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总结2005—2010年中国2 106个油菜田间试验数据,通过计算获得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的增产量、增产率和农学利用率,分析各油菜区域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结果】中国油菜施用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1 044 kg.hm-2和87.4%,主要分布在500—1 500 kg.hm-2和5%—100%范围内,99%的试验有增产效果;磷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634 kg.hm-2和39.9%,主要分布在200—1 000 kg.hm-2和5%—40%范围内,94%的试验有增产效果;钾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420 kg.hm-2和22.9%,主要分布在100—600 kg.hm-2和10%—40%范围内,88%的试验有增产效果。每千克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油菜籽6.2、7.8和5.4 kg。长江下游冬油菜区氮、磷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均值分别为128.8%和51.3%,长江中游冬油菜区钾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均值为24.6%,春油菜区氮磷钾肥施用增产效果较低,增产率均值分别为42.6%、31.6%和21.3%。【结论】中国油菜施用化肥增产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素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养分因素。春油菜区氮磷钾肥增产效果较差,长江下游冬油菜区氮、磷肥增产效果最好,长江中游冬油菜区钾肥增产效果最好。部分试验施用肥料不增产或肥料用量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改进施肥量,实现油菜施肥高产高效。 李慧 马常宝 鲁剑巍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关键词:油菜 氮肥 磷肥 钾肥 增产效果 不同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 被引量:3 2015年 在张掖市开展双低油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有效降水较往年偏多,所有参试材料产量表现较好,通过田间观察,B1(15R×5A)其小区折合产量最高,同时在收获时成熟度较对照青杂5号(青杂305)好,拟推荐该品种参加省级油菜区域试验。 徐娅梅 李继强关键词:油菜 双低 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