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8JDC109)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宗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文学
  • 3篇小说
  • 2篇五四文学
  • 2篇鲁迅小说
  • 1篇学史
  • 1篇影像
  • 1篇在场
  • 1篇日记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史书
  • 1篇普通民众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解读
  • 1篇文学史
  • 1篇文学史书写
  • 1篇鲁迅小说《药...
  • 1篇民众
  • 1篇母权
  • 1篇觉醒

机构

  • 6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李宗刚

传媒

  • 1篇理论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父权缺失/在场对比下的人生价值——鲁迅小说《药》新解被引量:2
2010年
李宗刚
关键词:鲁迅小说《药》不在场父权普通民众
胡适的父权缺失与母权凸显——兼论中国传统女性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2014年
胡适成长为具有历史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化巨人,固然与其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美国现代教育有着直接的关联,但是,胡适在其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即胡适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其独特的家庭状况,尤其是因胡适的父权缺失而导致的母权凸显,对其人生底色起到了"着色"的作用:其一,胡适母亲对丈夫的崇拜,以及对"念书"的推崇,深刻地改写了胡适的人生轨迹;其二,胡适母亲注重培养胡适的内省品格,并内化为其自我认知,这为其思想和情感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三,胡适的孤儿寡母的人生经历,使得其对寡母的情感状态有着更为深切的同情和理解,这既培养了胡适对苦难人生的真切感悟能力,也使其从对母亲的报答养育之恩出发,进而升华为对民族、国家的报答。总的来说,在胡适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胡适母亲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李宗刚
关键词:母权五四文学
父权缺失与胡适现代思想的发生
2014年
胡适父亲的去世,使得处于童年时期的胡适,在人生懵懂的状态下,便"被框定"为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胡适的人生命运,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到了胡适的现代思想的发生。胡适父亲的死亡以及由此而来的父权缺失,不仅使胡适过早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而且还为胡适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这使得胡适走出了绩溪那个普通村庄后,逸出了既有文化的羁绊,能够承接欧风美雨的洗礼,进而"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使得世界文化充分和自己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逐渐地蜕变为一个焕发着无限创造力的新我。
李宗刚
关键词:五四文学
《孔乙己》:在文学史书写中的变迁被引量:9
2012年
《孔乙己》作为鲁迅重要的短篇小说,在不同版本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大都有相当的文字对其进行不同的解读。大陆学者王瑶、刘绶松、唐弢、王富仁、钱理群、严家炎以及海外学者夏志清、司马长风的有关《孔乙己》的文学史书写,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学史书写所特别凸显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鲁迅研究从注重外部研究到注重内部研究的转变,昭示着文学史书写变迁的某些内在规律,具有"典范"的"标本"价值和意义。
李宗刚
关键词:《孔乙己》文学史书写
父权缺失与个性意识的觉醒——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新解被引量:1
2010年
在《狂人日记》中,"狂人"父亲的形象是缺席的,这使得此在环境下的父权处于缺失状态。这就隐含着一种内在的文化关联:狂人个性意识的觉醒正是以父权缺失为前提的,随着社会转型而来的西方新型教育也由于某种父权的缺失,获得了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机缘。然而,在沉重的"互相牵掣"中,小说最终以狂人由觉醒始、由再度被同化终的悲剧,彰显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的曲折艰巨性。
李宗刚
关键词:《狂人日记》
胡适早期翻译小说《决斗》的文化解读被引量:6
2014年
胡适在留美期间之所以翻译小说《决斗》,是与其对小说的经济功能的认同、对小说艺术的推崇、孤儿寡母的相似人生体验以及毫不妥协的决绝人生形式分不开的;而《新青年》之所以刊发这篇小说,则与晚清以降的有关小说的时代共识、对决斗文化所隐含的西方现代文化的认同、《新青年》一班人的文化决绝姿态以及个性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的关联。胡适在《决斗》中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意识,既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个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又是现代知识分子决绝的文化姿态的象征,这一切标志着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诉求,已经从个体性诉求转变为群体性诉求,"为大中华,造新文学"也就成为一代人的文学自觉。
李宗刚
关键词:翻译小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