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915012)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丁志峰郑晨吕苗苗叶庆东周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3篇重复地震
  • 2篇山前
  • 2篇双差
  • 2篇双差定位
  • 2篇汶川8.0级...
  • 1篇地球深部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效应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机理
  • 1篇点源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过程
  • 1篇断裂带
  • 1篇英文
  • 1篇余震
  • 1篇余震分布
  • 1篇余震序列

机构

  • 11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5篇丁志峰
  • 4篇郑晨
  • 3篇沈萍
  • 2篇周红
  • 2篇陈会忠
  • 2篇叶庆东
  • 2篇吕苗苗
  • 1篇曾金艳
  • 1篇陈晓非
  • 1篇陈浩朋
  • 1篇吕鹏
  • 1篇丁志华
  • 1篇吴萍萍
  • 1篇蒋涵
  • 1篇陈学良
  • 1篇李铁飞
  • 1篇高孟潭
  • 1篇周晓峰

传媒

  • 4篇地震学报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Earthq...
  • 1篇Applie...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在2008年汶川地震余震序列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1年
选取了汶川地震主震后的2008年5月12日—2009年8月31日,震级为3.0≤MS≤5.0的余震4 240次.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得到其P波到时,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其进行定位,最终得到了2 441次重新定位的结果.统计定位误差(两倍标准偏差)在E--W方向为0.4 km,N--S方向为0.4 km,垂直方向为0.7 km.定位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余震深度集中在10—20 km,震中分布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走向关系密切.沿龙门山断裂的地震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西南段呈水平带状分布,东北段接近垂直分布,且在北川附近存在深度突变.这与龙门山断裂的地震在西南段多表现为逆冲,东北段多表现为走滑的现象相吻合.在深度剖面上地震的空间分布存在分立的特征,通过对比前人在此地区浅层的地震剖面资料,发现地震空间分布与已探知的浅部断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吕鹏丁志峰朱露培
关键词:双差定位汶川地震余震分布
三维台阶地形地震动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运用谱元法模拟了不同类型三维台阶地形对点源地震动的影响,发现在中小地震中,大型山系边缘的三维台阶地形对地表地震波具有一定的影响.台阶斜坡与上水平地层交线和下水平地层交线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通过地表接收到的地震动描述了各种不同地形的波形快照特点,并且通过绘制的台阶斜坡与上水平地层交线及下水平地层交线的测线图,发现波形相对于水平地形有明显的后续波.同时发现,台阶地形上下测线相对于水平地形具有放大作用.下测线波形放大倍数基本在1.1—1.5,上测线放大倍数在0.9—1之间.通过描述山体边缘台阶结构在点源地震中产生的影响,定量计算了三维台阶不同角度各个位置相对于水平地形的放大倍数,为以后工程研究提供一个依据.
丁志华周红蒋涵
关键词:谱元法地形效应点源
汶川8.0级地震机理的探讨
2012年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中外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角度对汶川地震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的研究论文数量非常多。汶川地震发震机理概括为: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推挤,使得物质东流;龙门山断裂带的下地壳热物质上涌;紫平铺水库蓄水。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究竟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走访震区,开展实地调研,使我们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有了新的认识。
沈萍陈会忠李建勇
关键词:地震机理发震机理龙门山断裂带地球物理论文数量
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勒夫波群速度成像被引量:7
2014年
大别-苏鲁造山带是中国大陆东部地区最重要的构造之一.为了研究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本文收集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区域地震台网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湖北等省的144个宽频带地震台连续两年(2009年5月—2011年5月)的水平向地震记录(E分量和N分量)数据,首先对台站对之间E--E,E--N,N--N和N--E分量进行互相关,然后分别对这4个互相关分量采用相位权重叠加法进行叠加,最后旋转到横向分量(T--T)获得勒夫波经验格林函数(EGF);用频时分析(FTAN)方法获得4 000余条勒夫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并进一步反演得到了周期为6—40s的勒夫波群速度分布图.结果表明,周期为6—10s的勒夫波群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相吻合.大别造山带、苏鲁造山带、湖北西部隆起均表现为高速;华北盆地发育,表现为大面积的低速;江汉盆地、南襄盆地、合肥盆地等因其规模不同而显示不同程度的低速.在周期为6—30s的勒夫波群速度分布图上,大别和苏鲁地区均显示高速,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地壳的低速并没有得到反映.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勒夫波群速度纵向分辨不高有关,另一方面高压变质岩深度分布可能比已有研究结果给出的要深.6—30s的分布图上郯庐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速,可能与该地区白垩纪以来处于拉张构造体制,地幔物质受到扰动,造成物质上涌有关.
叶庆东丁志峰郑晨吕苗苗吴萍萍陈浩朋
关键词:背景噪声群速度互相关函数大别-苏鲁造山带
Review on localized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Discrete wavenumber method for 2D irregular layers被引量:1
2010年
The pioneer study of simulating the wave field in media with irregular interface belongs to Aki and Larner.Since that many numerical methods on the subject have been developed,such as pure numerical techniques,ray method and boundary method.The boundary method based on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is a semi-analytical method which is suitable to modeling wave field induced by irregular border.According to the property of the applied Green's function the boundary methods can be sorted into space domain boundary method and wavenumber domain boundary method.For both of them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a large equation,which means much computation is needed.Thus,it is difficult for the boundary methods to be applied in simulating wave field with high frequency or in large range.To develop a new method with less computation is meaningful.For this purpose,localized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i.e.,discrete wavenumber method is proposed.It is rooted in the Bouchon-Campillo method,an important wavenumber domain boundary method.Firstly the force on interface is separated into two parts:one is on flat part and the other on irregular part of the interface.Then Fourier transform i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ir relation,the unknown distributes only on irregular part.Consequently computation efficiency is dramatically improved.Importantly its accuracy is the same as that of Bouchon-Campillo.
Hong ZhouXiaofei ChenYing Chang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龙门山前山断裂重复地震
<正>龙门山断裂带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机制及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活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中央断裂上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在这次大地震中,前山断裂也形成了长达6...
郑晨丁志峰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分析灌县-安县断裂重复地震被引量:10
2015年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的事件为模板地震,通过滑动窗口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对布设在灌县—安县断裂周边17个流动地震台的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识别ML0.0以上的重复地震.然后使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对这些地震进行重定位,获得了243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灌县—安县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呈减弱趋势;地震震源的优势分布深度为5—15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地震呈高角度向西倾斜分布;地震震中沿NE向分布,与龙门山前山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研究区内南、北两段的地震活动性及b值存在差异,这可能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区域应力方向由南到北发生的WNW向到ENE向转换的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郑晨丁志峰周晓峰叶庆东吕苗苗
关键词:重复地震双差定位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龙门山前山断裂重复地震
<正>龙门山断裂带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机制及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活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中央断裂上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在这次大地震中,前山断裂也形成了长达6...
郑晨丁志峰
文献传递
不规则界面介质中首波的传播路径(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通常首波被认为是以下层高速度沿着平坦界面传播的折射波。然而,沿着不规则界面首波的传播路径至今仍不明确。在这里,我们将利用重叠单元(SEMO)方法以模拟的方式来研究这个问题。之所以选择重叠单元方法,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沿不规则界面传播的界面波。然后我们利用时间窗将首播从界面波中分离出来,并分析首播沿不规则界面传播进程中能量的变化和走时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坦的界面上首播的传播情况不同,沿不规则界面传播的首播由两种机制产生:折射机制和透射机制,也就是说,首播可能是沿界面传播的折射波或高速介质中向低速介质的透射波。关于首播的这种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建设更加精确的首播反演方法,例如建立更为精确的首波旅行时层析成像,并由此获得更准确的地下结构模型,这对于研究认识一些特殊地区(如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周红陈晓非
关键词:首波折射波射线路径
汶川8.0级地震机理的探讨
<正>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中外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角度对汶川地震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的研究论文数量非常多...
沈萍陈会忠李建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