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SH031)
-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2
- 相关作者:黄涛杨雯雯万军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日僧圆仁来华游记中的唐代节日习俗辨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本僧圆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载了他在中历九年所唐代会活,节习俗是其中一侧面。该书所载节有除夕、元旦、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三月三、五月节、中元节、立秋、至等。他还将中节与本节比较。他对新罗侨民八月十五节尤引意,并引起了中秋节源头之争。所节活都是者经历和亲,真实可信,细节丰富,是究唐代节民俗珍贵资料。
- 黄涛万军
- 关键词: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唐代节日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被引量:34
- 2014年
- 学界在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问题上存有争议,而政府是保护主体的观点较占优势。但此观点隐含着非遗传承主体不是保护主体的悖论,与此密切相关的是非遗保护实践中也有行政化过多、民众缺乏主体性的弊端。国内外迄今出台的相关权威文件关于非遗保护的内涵与任务的规定也存在主要关注政府工作而对社区参与重视不够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根本上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非遗的传承与展演必须遵照民众的固有方式与传统。非遗保护的主体应该是以社区民众和传承人为主的社会各方,其中政府部门是起组织、推动作用的关键力量。
- 黄涛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传承人
- 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复兴被引量:3
- 2011年
- 端午节在战国时代初步形成,源于古人虔诚的原始信仰。原始信仰是当时节俗传承的足够动力。魏晋时期原始信仰比以前淡化了,端午节传承的原初动力也消弱了,这时人们加入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端午习俗,为端午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但是由于端午节习俗不重视家庭团聚和祭祀祖先,在契合儒家文化方面不很显著,因而在魏晋以后的儒教时代出现了传承动力不足的问题。到现代社会,端午习俗面临传承危机。但经研究可见到,端午习俗包含着适合现代文化的丰富要素,可以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调适、更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背景下,它更有了复兴的契机和动力。
- 黄涛杨雯雯
- 关键词:端午节历史演变当代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