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QC07C107)

作品数:17 被引量:251H指数:8
相关作者:王艳宏关枫王锐李永吉刘振强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麻黄
  • 7篇附子
  • 6篇细辛
  • 5篇细辛汤
  • 5篇麻黄附子细辛...
  • 4篇中药
  • 3篇哮喘
  • 3篇挥发油
  • 3篇给药
  • 3篇拆方
  • 2篇油水分配系数
  • 2篇中麻黄
  • 2篇溶解度
  • 2篇体外
  • 2篇透皮
  • 2篇配伍
  • 2篇平衡溶解度
  • 2篇哮喘大鼠
  • 2篇芥子
  • 2篇经皮给药

机构

  • 17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哈药集团医药...

作者

  • 17篇王艳宏
  • 10篇关枫
  • 6篇王锐
  • 6篇李永吉
  • 5篇包蕾
  • 5篇管庆霞
  • 5篇刘振强
  • 5篇赵娟萍
  • 4篇冯宇飞
  • 3篇杨志欣
  • 2篇韩凤娟
  • 2篇陈大忠
  • 2篇阎雪莹
  • 2篇刘书博
  • 2篇赵雪
  • 1篇徐颖宇
  • 1篇杨柳
  • 1篇李伟男
  • 1篇王冬梅
  • 1篇高宏伟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黄附子细辛各制剂中麻黄碱的经皮渗透特性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考察麻黄附子细辛软膏剂、凝胶剂和巴布剂中麻黄碱的体外经皮渗透过程,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的剂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麻黄碱为指标,HPLC法测定麻黄附子细辛软膏、凝胶与巴布剂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计算累积渗透量及透皮速率。结果:48内软膏剂、凝胶剂和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 280.53μg、2 193.35μg、1 593.64μg,透皮速率分别为51.22%、87.73%、63.7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凝胶剂的经皮渗透效果优于软膏剂和巴布剂,有望开发成新的经皮给药制剂。
刘振强王冬梅包蕾王锐管庆霞王艳宏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软膏剂巴布剂体外经皮渗透
白芥子涂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8年
由于疗效广泛、靶点多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白芥子涂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白芥子涂法的临床应用现状(基本组方的配伍比例、给药方式、贴敷穴位、给药方案等)及研究动态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临床应用多凭经验而定、缺乏合理依据、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淡化;给药制剂多为传统剂型,新剂型产品尚未上市;贴敷药物皮肤刺激性大,患者难以接受甚至中断治疗;经穴给药机制分析缺乏深度,尚未揭示药物对腧穴作用的科学内涵;对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量效关系等研究较少。同时,提出必须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规范临床应用;在注重临床验方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中药缓控释、智能化、靶向制剂等新剂型;全面考察皮肤刺激性影响因素,从药用物质基础角度对皮肤刺激性进行药效学评价,建立临床合理用药方案;采用中药谱效学的研究方法,借鉴现代皮肤免疫学、针灸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系统论、整体论的角度综合分析各指标变化的相关性,阐明药物对腧穴作用的科学内涵。
赵娟萍刘剑桥杨柳张群跃杨丹琦李永吉王艳宏
关键词:哮喘配伍新剂型给药方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量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的影响.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浸泡3 h,提取3 h.此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简单,方便,可行.
王艳宏王锐管庆霞高宏伟刘振强包蕾李永吉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挥发油
马钱子总碱中2种成分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体外透皮特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考察马钱子Strychni Semen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饱和溶解法测定2种成分在乙醇(10%、20%、30%、60%、90%、无水乙醇)、三氯甲烷、正辛醇、表面活性剂(0.5%吐温、0.5%去氧胆酸钠、0.5%油酸)中的平衡溶解度;摇瓶法测定两者在PBS(pH 2.5、4.0、5.0、5.8、6.8、7.0、7.4、9.0)中的油水分配系数;改良Franz扩散池法评价其在PBS、20%乙醇、无水乙醇中的体外透皮特性。结果马钱子碱、士的宁均在三氯甲烷中的平衡溶解度最高,表面活性剂中最低;在体积分数大于20%的乙醇或pH小于8.0的PBS中,士的宁平衡溶解度高于马钱子碱,并分别在60%乙醇和pH 2.5 PBS中达到最高。2种成分油水分配系数相近,均随pH增加而升高,在pH9.0时最高。两者分别在无水乙醇、pH9.0 PBS中的累计透皮吸收率最高。结论溶剂种类对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透皮吸收均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可为马钱子总碱经皮给药生物利用度的改善及相关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王艳宏齐笑关枫冯宇飞李永吉陈大忠
关键词: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体外透皮特性
白芥子散及其拆方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神经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白芥子散及其拆方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芥子散穴位组、白芥子散非穴位组、白芥子穴位组、延胡索穴位组、甘遂穴位组、细辛穴位组和生姜穴位组,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中性红染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肥大细胞数目和脱颗粒现象,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施药局部皮肤和肺组织中SP、VIP、CGR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芥子散及其各拆方穴位组均能显著减少肥大细胞数和改善脱颗粒现象(P<0.05);除延胡索穴位组外,各穴位组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IgE水平,尤以白芥子散穴位组最佳(P<0.01);各治疗组均可使SP、VIP、CGRP水平有所回调。结论白芥子散能有效改善大鼠过敏性哮喘,增强VIP并减弱SP、CGRP在施药局部皮肤及肺组织中的表达,其中白芥子起到主要作用。
王艳宏樊建赵娟萍李洪晶关枫冯宇飞杨志欣
关键词:白芥子散过敏性哮喘神经肽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10年
王艳宏包蕾刘振强阎雪莹王锐管庆霞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
麻黄本草考证概览被引量:14
2010年
为正确指导麻黄临床实践和对其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现就近年来关于麻黄名称、品种、道地沿革方面的本草考证综述如下。
杨继荣王艳宏关枫
关键词:麻黄本草考证
促透剂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经皮渗透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考察常用促透剂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Wistar大白鼠离体皮肤作为透皮模型,以麻黄碱为指标,HPLC法测定药物透皮速率,求算累积渗透量及透皮速率。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为128.20μg/cm2/h,含5%薄荷油、3%水溶性氮酮+15%丙二醇、3%水溶性氮酮、3%冰片、1%丙二醇、7%脂溶性氮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分别为416.35、389.21、350.65、339.89、261.87、245.75μg/cm2/h,使麻黄碱的透皮速率分别为3.2、3.0、2.7、2.6、2.0、1.9倍。结论:不同促透剂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均具有一定促透作用,其中尤以5%薄荷油促透效果为佳。
刘振强包蕾王锐管庆霞王艳宏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碱
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由于疗效确切、药性稳定、不良反应率低,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选择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并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外用膏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剂型、品种以及规格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查阅近年来发表的中药外用膏剂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制剂新技术应用、制剂处方研究、成型工艺研究、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等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指出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新型制剂,相关促透剂的促透物质基础、促透机制、促透规律研究较少,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中检测指标的选择不够全面,药代动力学的定性、定量研究相对匮乏等。同时,提出应规范中药外用膏剂的剂型分类及规格描述,亦应积极引进中药智能化、缓控释、靶向制剂等新剂型;加强相关促透剂本身透皮行为的研究,并探讨促透剂自身成分透皮吸收与促透皮吸收的相关性;采用生物效应指标或化学与生物效应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借鉴中药多维谱效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建立符合现代透皮理念的科学检测指标及质量控制方法。
樊建沈莹赵娟萍孙雪晴关枫韩凤娟王艳宏
关键词:风湿病药效学安全性
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MXF)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以阐明MXF外用的配伍机制,为其经皮给药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外用配伍机制研究积累数据。方法:采用Franz体外扩散池法,以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接受液,采用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附子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细辛挥发油类成分(细辛脂素和甲基丁香酚)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 h)和稳态渗透速率(Jss)为指标,考察麻黄组、附子组、细辛组、麻黄-附子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麻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对大鼠背部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各成分的Q12 h和Jss比较,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排序均为全方组〉麻黄-细辛组〉麻黄组〉麻黄-附子组,且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排序均为附子-细辛组〉附子组〉麻黄-附子组〉全方组,且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甲基丁香酚排序为细辛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各组中细辛脂素的Q12 h和Jss差异不大。结论:不同配伍组方对MXF中各指标成分的经皮吸收有影响,且对不同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成分不同,经皮吸收效果也不同。细辛对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附子对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经皮吸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麻黄和附子均会对甲基丁香酚的经皮吸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王艳宏赵雪刘书博关枫李伟男李永吉陈大忠
关键词: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散寒配伍拆方生物碱挥发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