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金

作品数:23 被引量:390H指数:8
相关作者:党志丁自海刘金伟万金泉马邕文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环保局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废水
  • 4篇血管
  • 4篇造纸
  • 4篇造纸废水
  • 4篇水处理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废水处理
  • 3篇血管解剖
  • 3篇融合术
  • 3篇生物有效
  • 3篇生物有效性
  • 3篇前路
  • 3篇化学形态
  • 2篇腰椎
  • 2篇入路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铁矿
  • 2篇人工神经

机构

  • 13篇华南理工大学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解放军第89...
  • 2篇乐从医院
  • 1篇湖北大学
  • 1篇罗格斯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广东峰华卓立...
  • 1篇广东中窑窑业...

作者

  • 7篇党志
  • 6篇丁自海
  • 5篇刘金伟
  • 5篇马邕文
  • 5篇万金泉
  • 4篇李迪
  • 3篇冯茜丹
  • 3篇胡志华
  • 3篇黄明护
  • 3篇吴涛
  • 2篇周兵
  • 2篇董玉科
  • 2篇詹俊峰
  • 2篇靳安民
  • 2篇于博
  • 2篇周建民
  • 2篇吕玄文
  • 2篇蔡美芳
  • 2篇宋磊
  • 2篇敖俊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华纸业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机电工程技术
  • 1篇有机硅材料
  • 1篇广西轻工业
  • 1篇造纸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佛山陶瓷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L5~S1前入路的血管影像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为腹腔镜下L5~S1椎间盘前入路提供血管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48例磁共振成像(MRI)轴位图像进行观察与测量,并依据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占椎间盘宽度的比例将其分为3型:标准型、狭窄型和阻挡型。结果:(1)左髂血管(LIV)内侧到正中线的距离为(1.48±0.83)cm;(2)右髂血管(RIV)内侧到正中线的距离为(1.68±0.61)cm;(3)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为(3.18±1.20)cm;(4)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与椎间盘宽度的比值(R)为(55.77±22.18)%。标准型占46.78%;狭窄型占14.11%;阻挡型占39.11%。血管间隙左侧内面为静脉者占98.79%,且有4.84%位于正中线的右侧。R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且在女性较男性为大。结论:应用MRI轴位图像进行观察、分型,可以较好的进行术前评估。本文结果显示,60.89%可以较安全地从前方进入L5~S1椎间盘区,完成腹腔镜下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
刘金伟宋磊丁自海吴涛
关键词:腹腔镜MRI
腹腔镜前路腰骶椎间盘融合术的解剖观察及形态学分型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为腹腔镜前路腰骶椎间盘融合术(laparoscopic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ALIF)提供血管解剖依据,并评估腹腔镜前路融合术在此区的可行性。方法对36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固定标本进行血管解剖观察,并依据腰骶椎间盘在髂间三角内暴露的比例进行分型。结果主动脉叉(aortic bifurcation,AB)高度为(41.81±13.82)mm,髂总静脉汇合处(confluence of the common iliac veins,CCIV)高度为(20.22±14.20)mm;AB夹角为51.88°±12.09°,CCIV夹角为77.08°±20.98°;椎间盘上、下缘骶正中动脉(median sacral artery,MSA)的外径分别为(1.57±0.42)mm和(1.33±0.50)mm;椎间盘上、下缘右髂血管(right iliac vessel,RIV)到MSA的距离分别为(20.83±7.73)mm和(27.60±7.80)mm;椎间盘上、下缘水平暴露椎间盘的宽度为(36.78±13.06)mm,占椎间盘宽度的(72.29±25.64)%。标准型占61.1%(22/36),狭窄型占25.0%(9/36),阻挡型占13.9%(5/36)。CCIV高度与其夹角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尚不显著(r=-0.287,P=0.089)。MSA的出现率为100%。结论有86.1%的病人可以安全地从前方进入腰骶椎间盘区,且61.1%的病人不用处理髂间三角两侧的髂血管就可以进行操作。
刘金伟宋磊丁自海吴涛
关键词:腹腔镜血管解剖形态学分型
腹腔镜前路L_5~S_1椎间盘手术的血管解剖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阐明髂间三角区内血管的分布规律,为腹腔镜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提供安全靶区。方法:31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固定腰椎标本,年龄58.2岁。观测并分析髂间三角内与腹腔镜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相关的血管解剖数据。结果:L5~S1椎间盘的高度、宽度分别为(1.87±0.21)cm、(5.07±0.60)cm;主动脉杈(AB)与髂总静脉汇合处(CCIV)分别位于L5~S1椎间盘上缘(3.97±1.24)cm、(2.75±1.46)cm处;夹角分别为(52.4±12.0)°、(78.4±22.1)°;骶正中动脉(MSA)存在于所有的标本中,在L5~S1椎间盘上、下缘处的外径分别为(0.16±0.04)cm、(0.14±0.05)cm;上、下缘水平到右髂动脉(RIA)的距离分别为(2.02±0.81)cm、(2.74±0.83)cm。左髂静脉(LIV)到右髂动脉的平均距离为3.60cm,占椎间盘宽度的71.3%(32.3%~124.4%)。结论:髂间三角内的血管解剖能满足腹腔镜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要求,可作为手术治疗椎间盘疾患的选择靶区。
谢加兴刘金伟丁自海吴涛
关键词:L5-S1椎间盘血管解剖微创外科
NTA对玉米体内Cu、Zn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9
2005年
通过向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加入螯合剂氨三乙酸(NTA)并运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NTA对玉米根、茎和叶中Cu、Zn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u和Zn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特征与其吸收和富集重金属能力密切相关,NTA能显著促进Cu和Zn在玉米体内的吸收和积累并且影响重金属在细胞壁和液泡内的分布.在玉米细胞内,细胞壁是Cu的主要结合位点,其次为含液泡的细胞质部分,只有少量的Cu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器组分中;Zn更趋向于分布在以液泡为主的细胞质中,并且在细胞器中也有较高的分布.在NTA诱导下,Cu和Zn在液泡内的分布呈强化趋势,有从细胞壁向细胞质转移的趋势,叶片中细胞器的重金属也部分向细胞质转移.
周建民党志陶雪琴周永章
关键词:NTA亚细胞分布玉米植物修复
腰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不对称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腰椎完整标本和3种L3~4节段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成人新鲜腰椎标本7例,分别于L3~4节段完整状态、左侧TLIF同侧椎弓根螺钉(PS)固定、左侧TLIF同侧PS+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TFPS)固定、左侧TLIF双侧PS固定下,测定10Nm扭矩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等6种运动下运动范围(ROM)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弯等4种运动状态下,L3~4节段标本完整组ROM明显大于其他3种融合内固定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轴向旋转时,标本完整状态与TLIF同侧PS固定组角位移无显著性差异,明显大于另外2个内固定组,有显著差异(P<0.05)。前屈、左侧弯和左旋时,TLIF同侧PS固定与PS+对侧TFPS固定组角位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6种运动状态下TLIF同侧PS固定的ROM明显大于双侧PS固定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S+对侧TFPS固定、双侧PS固定组间ROM均无明显差异。结论TLIF同侧PS+对侧TFPS固定的稳定性与TLIF双侧PS固定相似,该种腰椎融合不对称内固定方式可作为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先备选方案。
敖俊靳安民赵卫东张辉闵少雄于博陈伟义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
大宝山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62
2004年
对广东大宝山矿矿区周围尾矿、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化学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是以Cu、Zn、As、Cd和Pb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0.89~32.34。污灌稻田土中重金属Cu、Zn、As和Cd的平均浓度分别达560.91、1135.08、218.07和2.453mg·kg-1,远远超出了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0.09、10.37、18.36和10.23。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研究发现:Cu、Zn和Cd的水提取态和EDTA提取态含量较高,其生物可利用性高,对周围生态系统有较大的潜在危害,而As的2种提取态和Pb的水提取态含量均很低,其潜在危害相对较小。同时还发现,土壤水溶态和EDTA提取态重金属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周建民党志司徒粤刘丛强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化学形态生物有效性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造纸废水处理建模的研究
2006年
利用造纸废水处理监控系统取得表征废水水质的各项指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BP网络和RBF网络的造纸废水处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BP网络较RBF网络对样本数据的仿真误差较小,泛化能力更好;输入量考虑历史出水COD变化趋势的网络,其仿真效果要优于不考虑变化趋势的网络;运用基于BP网络和RBF网络的造纸废水处理模型能够准确的预测出水COD,为实现废水处理的自动控制提供可行途径。
黄明护马邕文万金泉李迪胡志华
关键词:造纸废水处理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
髂总静脉汇合点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髂总静脉汇合点(CCIV)及其周围结构与腰椎椎间盘的位置关系,为腹腔镜前路腰椎间盘入路的选择提供血管解剖依据。方法:对36具成人防腐固定标本进行血管解剖观察与测量,并分析各测量值在性别、年龄间的差异。结果:CCIV的平均高度为(2.02±1.42)cm,其夹角为(77.08±20.98)°,其高度越大,夹角越小。左髂静脉较恒定的位于髂间三角左侧内面;左髂总静脉(LCIV)比右髂总静脉更斜行地汇入下腔静脉。各测量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IV变异较大,LCIV较恒定的位于髂间三角左侧内面。腹腔镜腰椎间盘手术时应注意两者的特点,并应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术前评估,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刘金伟丁自海周兵詹俊峰董玉科汪坤菊杨林林彭浩王明炎
关键词:血管解剖
前路腰椎间融合后路关节突螺钉固定术螺钉应力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建立L4,5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研究前路腰4/5椎间双枚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加后路两种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LFS和TFPS)后的应力特点。方法:选择一名青年自愿者的正常腰椎,进行螺旋CT层厚0.625mm的连续水平扫描,将所得的数据以Dicom格式转入计算机,借助Mimics11.1软件,建立L4-5节段的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转入Simpleware2.1软件,同时将螺钉和cage以STL格式转入Simpleware软件进行匹配,模拟前路椎间双枚cage融合加后路TLFS固定、前路椎间双枚cage融合加后路TFPS固定等两种临床术式,从而建立TLFS和TFPS有限元模型,导入Abaqus6.51进行分析,在L4椎体上表面施加500N压力模拟轴向压缩、再施加10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各种生理载荷,观察不同载荷下螺钉的应力分布,并由此对两种关节突螺钉应力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关节突螺钉在关节突关节部应力集中明显;在每种螺钉中,其关节突关节部应力值均在轴向压缩载荷下最小,在侧屈时最大;两种关节突螺钉的关节突部应力在各种生理载荷下比较,TLFS均明显大于TFPS(P<0.01)。结论:在前路椎间融合的前提下,从减少螺钉疲劳断裂可能性角度,应首选TFPS辅助固定。两种关节突螺钉辅助固定术后均需有效外固定以减少螺钉应力集中可能引起的螺钉断裂。
敖俊靳安民方国芳冯伟张辉于博薛忠林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广州市秋季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化学形态分析被引量:93
2008年
采用消解法和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广州市秋季PM2.5样品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和化学形态,对广州市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生物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PM2.5和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其中PM2.5日浓度高达0.083 3-0.190 0mg·m^-3,为1997年美国EPA相应标准的1.3-2.9倍.PM2.5中Cd、Pb、Zn、Cu和Mo的富集因子K〉10,是典型的污染元素;而Ni、Mn、Co和Fe的K值为1-10,除部分来自人为活动外,主要还是自然作用来源.化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超过80%的Al和Fe分布在有机质、氧化物与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而大部分Zn、Pb、Cd和Cu分布在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生物有效性系数(k)分析结果说明,PM2.5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相对强弱顺序为:Cd〉Zn〉Pb〉Cu〉Mn〉Mo〉Co〉Ni〉Fe〉Al.其中Cd、Zn和Pb的k〉0.8,为生物可利用性元素;Cu、Mn、Mo、Co和Ni的k值在0.5左右,为潜在生物可利用性元素;Fe和Al的k〈0.2,为生物不可利用性元素.
冯茜丹党志黄伟林
关键词:PM2.5重金属污染水平化学形态生物有效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