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308006)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杜杨松曹毅向文帅李顺庭蔡春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岩类
  • 3篇碰撞后
  • 3篇花岗岩
  • 3篇花岗岩类
  • 3篇A型花岗岩
  • 3篇A型花岗岩类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包体
  • 2篇中生代
  • 2篇包体
  • 1篇地质年代
  • 1篇地质年代学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区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演化
  • 1篇同位素
  • 1篇年代学
  • 1篇橄榄安粗岩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曹毅
  • 4篇杜杨松
  • 3篇向文帅
  • 2篇秦新龙
  • 2篇蔡春麟
  • 2篇李顺庭
  • 1篇钟宏
  • 1篇付水兴
  • 1篇刘绍锋

传媒

  • 1篇矿物岩石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庐枞地区A型花岗岩类与橄榄安粗岩系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庐枞地区(庐江、枞阳)在中生代发育有两个岩石学上重要的组合,一组为庐枞盆地橄榄安粗质火山岩,另一组为安庐A型花岗岩类。对二者进行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比较研究可知:岩石组合上从橄榄安粗岩系向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变化,不属于过钾质岩石(K2O/Na2O<2,MgO<3%);微量元素和稀土配分形式大致相同(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i等高场强元素,LREE富集);主量元素显示具有同源岩浆结晶分异的特征(Al2O3,MgO,FeO*,TiO2,CaO,P2O5都与SiO2呈现良好的负相关)。结合构造背景分析A型花岗岩类晚于橄榄安粗岩系形成,是碰撞后岩浆演化末期的产物。
向文帅杜杨松曹毅
关键词:A型花岗岩碰撞后橄榄安粗岩
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及其岩石包体:在碰撞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意义
<正>从整个碰撞造山过程来看,主碰撞阶段处于强烈的挤压状态,不利于岩浆的侵位,而所谓的板内时期的岩浆作用虽分布广泛、但非常稀疏,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碰撞后阶段。因此,近些年来,碰撞后岩浆演化问题已经成为造山带大陆动...
曹毅杜杨松蔡春麟秦新龙李顺庭向文帅
文献传递
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及其岩石包体:在碰撞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意义被引量:28
2008年
安徽庐枞地区位于下扬子断陷带内,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壳幔交换频繁,形成了一系列A型花岗岩类,其中产有一些同源岩石包体。这些A型花岗岩类以富碱富钾为特征,为准铝质硅饱和岩石,具有高的104×Ga/Al比值和REE含量,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Nb,Ta,Ti和Zr等高场强元素和Sr,P相对亏损。与寄主岩相比,岩石包体SiO2和全碱含量偏低,Cr,Co,Sc,V等元素明显偏高,Zr和Eu的负异常不明显。包体和寄主岩的(87Sr/86Sr)i值为0.7053~0.7089,εNd(t)值为-2.2^-8.66。这些资料表明,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是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与地壳物质发生轻度同化混染作用,并经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岩石组合来看,庐枞地区的A型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辉石二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属于碰撞后准铝质镁铁质-长英质岩套的一部分。岩石样品分析数据在Nb-Y-Ce,Nb-Y-3Ga和Rb/Nb-Y/Nb图上的投影结果表明,庐枞A型花岗岩类为碰撞后环境结束阶段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可以认为庐枞地区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碰撞后岩浆活动的末期,其出现可能标志着碰撞后环境的结束。
曹毅杜杨松蔡春麟秦新龙李顺庭向文帅
关键词:碰撞后岩浆演化A型花岗岩岩石包体
安徽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东部,其形成与小青塘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然而,前人对该岩体的研究仍较少,为了深入认识姚家岭矿区的成矿作用,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花岗闪长斑岩及锆石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的SiO2,K2O/Na2O比值为0.68~1.02,为I型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锆石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Th/U比值为0.34~1.20,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的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41.0±1.7 Ma,说明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的εHf(t)为-22.5^-9.2,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 639~2 620Ma,表明形成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是古元古代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此外,研究还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结晶温度为558~739℃,成岩压力为50~250MPa.
刘绍锋杜杨松付水兴钟宏曹毅
关键词: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地质年代学HF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