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09117)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肖桂清曾培源黄周龙林珊蔡巧燕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太子参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肿瘤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基因
  • 1篇内生真菌
  • 1篇肿瘤
  • 1篇瘤组织
  • 1篇裸鼠
  • 1篇抗氧化
  • 1篇抗肿瘤
  • 1篇化疗
  • 1篇化疗前
  • 1篇化疗前后
  • 1篇化学治疗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基因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瘤

机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篇吴锦忠
  • 1篇杨丽娟
  • 1篇甄世明
  • 1篇胡胜利
  • 1篇林志雄
  • 1篇蔡巧燕
  • 1篇林珊
  • 1篇黄周龙
  • 1篇曾培源
  • 1篇肖桂清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裸鼠化疗前后不同时期胶质瘤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化疗前后不同时期胶质瘤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M)表达变化。方法利用人胶质瘤U251细胞裸鼠皮下异位移植制作胶质瘤化疗模型,通过顺铂对荷瘤裸鼠进行化疗(每天5mg/kg,连续腹腔注射4d),建立胶质瘤化疗和化疗后复发模型。利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系统检测化疗前后不同时期胶质瘤组织中ATM的表达,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验证。结果ATM在化疗前后不同时期表达出现明显变化,化疗结束时ATM相对表达量较化疗前明显上调(27.96±14.78比1.00±0.00,P〈0.01),在化疗后肿瘤消退至最小时ATM表达又明显下调(4.40±3.41,P〈0.05),然而在胶质瘤复发时其表达再次明显上调(30.15±7.02,P〈0.01),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此一致。结论化疗前后不同时期胶质瘤组织中ATM的表达呈动态变化并存在时间窗口特征。
甄世明杨丽娟胡胜利林志雄
关键词:胶质瘤化学治疗突变基因
太子参内生真菌体外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探讨太子参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体外抗肿瘤、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对太子参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MTT法检测抗肿瘤活性;DPPH法检测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太子参中共分离出18株内生真菌,其中有6株菌株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200μg/mL),3株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50<100μg/mL)。结论太子参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氧化活性,是筛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的潜在资源。
蔡巧燕林珊肖桂清曾培源黄周龙吴锦忠
关键词:太子参内生真菌抗肿瘤抗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