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11KMM24)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杨波卢学春张峰蔡力力朱宏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科学院解放军第2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3篇老年
  • 2篇胸腺肽
  • 2篇肿瘤
  • 2篇自体CIK细...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 2篇金淋巴瘤
  • 2篇老年人
  • 2篇霍奇金
  • 2篇霍奇金淋巴瘤
  • 2篇非霍奇金
  • 2篇非霍奇金淋巴...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CIK细胞
  • 1篇地西他滨
  • 1篇短期疗效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解放军第20...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杨波
  • 8篇卢学春
  • 6篇蔡力力
  • 6篇朱宏丽
  • 6篇张峰
  • 5篇脱帅
  • 5篇于睿莉
  • 5篇姚善谦
  • 5篇脱朝伟
  • 5篇韩为东
  • 5篇杨洋
  • 5篇张文英
  • 5篇刘洋
  • 4篇迟小华
  • 4篇王瑶
  • 3篇林洁
  • 3篇李素霞
  • 3篇范辉
  • 3篇翟冰
  • 3篇冉海红

传媒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3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反应,并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PI评分、B组症状、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所有患者均有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最常见,少数(8/30)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的占63%(19/30);病理分型中仅2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7%(17/28);Ann-Arbor分期Ⅰ-Ⅱ期占37%(11/30),Ⅲ-Ⅳ期占63%(19/30);IPI评分2分以下10例,3分4例,4-5分16例,3-5分的患者占67%(20/30);初诊时有43%(13/30)患者的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改良R-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CR 14例,PR 13例,PD 2例,SD 1例,治疗总反应率为90%;全组病例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43.3%;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2%、54.9%;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是影响老年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39;RR=6.678、4.939)。结论:老年NHL患者症状不典型,初诊时分期较晚,合并基础疾病多,由于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预后采取个体化治疗;以脂质体阿霉素为基础的CHOP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低,对老年NHL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老年NHL患者无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Ⅱ期是老年NH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汪海涛杨波蔡力力冉海红张文英朱宏丽杨洋李素霞范辉迟小华于睿莉张峰李宝玲林洁翟冰姚善谦卢学春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预后老年患者
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方案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价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联合IL-2(TCIL-2)方案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预先接受胸腺五肽免疫增强治疗的4例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109-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mU/d,皮下注射,连续10d。28d为1个周期,共完成2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 2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3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最终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
杨洋杨波脱帅卢学春朱宏丽脱朝伟蔡力力迟小华于睿莉陈云燕张文英刘洋王瑶代汉仁韩为东张峰姚善谦
关键词:胸腺肽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
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难治性脾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输注联合IL-2治疗老年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例老年脾脏恶性淋巴瘤患者在经过手术切除脾脏原发肿瘤、8个疗程的R-CHOP方案免疫化疗后出现淋巴瘤肝脏转移,此时采集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和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每次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mU/d,皮下注射,连续10d,28d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患者共完成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每次回输后未出现不良反应,肝功能指标、LDH水平均降至正常,PET/CT检查示治疗后肝脏淋巴瘤转移灶消失,达到完全缓解。结论自体CIK细胞输注联合IL-2疗法对于清除治疗后淋巴瘤的微小残留灶和(或)转移灶安全有效。
杨洋杨波脱帅卢学春朱宏丽脱朝伟蔡力力迟小华于睿莉陈云燕张文英刘洋王瑶代汉仁韩为东张峰姚善谦
关键词:脾脏淋巴瘤老年人
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2例高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科于2006-2012年收治2例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M4型和M6型),均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这2例患者先后采取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地西他滨或(和)自体CIK细胞方案治疗,系统观察了2例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相关指标(血液学反应、输血频率、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和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相比,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方案可减轻骨髓抑制程度,降低输血频率及输血量,延长部分缓解持续时间,同时表达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减少,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
常城杨波张琳朱宏丽卢学春郭搏蔡力力韩为东王瑶范辉李素霞刘洋杨洋翟冰冉海红林洁张峰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老年人
应用肿瘤组织块外科原位移植术及体内连续原位传代法建立人肝原发性淋巴瘤裸鼠模型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人肿瘤组织块外科原位移植术及体内连续传代法建立人肝原发性淋巴瘤裸鼠模型。方法将人原发性肝淋巴瘤术中新鲜瘤组织块采用外科原位移植术植入裸鼠肝实质内,通过鼠间连续原位传代法建立生物学特性能够完整模拟肝淋巴瘤患者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观察该模型的移植成瘤率及其侵袭、转移情况,并采用组织病理学(光镜、免疫组化)、血清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结果在裸鼠体内建成人原发性肝淋巴瘤原位移植模型,命名为HLBL一0102。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原发性肝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免疫组化示CD20、CD79a和MUM1阳性。HLBL-0102模型呈甲胎蛋白阴性,HBsAg阳性,乳酸脱氢酶升高[(1223±258)比(124±54)U/L,P〈0.01]。移植瘤染色体众数范围56-59条,DNA指数为1.7±0.2,为异倍体。该模型已传至42代,共移植裸鼠320只,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原发性肝淋巴瘤在裸鼠肝内自主侵袭性生长,瘤细胞侵入并破坏邻近肝组织和门脉区内胆管、静脉及动脉,无其他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淋巴结累及。结论HLBL-0102模型是成功的人肝原发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杨波脱帅脱朝伟张宁刘秋珍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移植疾病模型
含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卢学春杨波迟小华蔡力力于睿莉刘洋刘丽宏李炳军吴晓雄李松威脱帅张峰脱朝伟姚善谦范利
关键词:盐酸二甲双胍白细胞
免疫细胞衰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免疫系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功能退化,出现免疫衰老。人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遗传性/先天性和种系新生两大部分。前者以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为代表;后者以获得性免疫(B和T淋巴细胞)为代表。在衰老过程中,这两部分均以不同方式出现损伤,但先天性免疫保留相对完好,而获得性免疫的改变具有较强的年龄依赖性。免疫衰老与老年人群肿瘤多发性、感染的易感性和疫苗的低效性密切相关。本文就免疫系统随年龄衰老的特征进行综述。
杨波迟小华卢学春脱帅张峰张文英脱朝伟韩为东姚善谦
关键词:免疫细胞免疫衰老淋巴细胞肿瘤
胸腺肽α1对老年CLL患者CIK细胞体外扩增及杀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老年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chronic lymphatic leukemia,B-CLL)患者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扩增及杀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胸腺肽α1作为免疫增强方案,1.6mg/d皮下注射,14d为1周期。采集4例B-CLL老年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每周1次,分别在应用胸腺肽α1前和应用1周期后各采集3次,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及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检测其扩增数量、效应细胞扩增倍数、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体外杀瘤活性。结果 4例在胸腺肽α1治疗前后各做12次CIK细胞培养,培养时间(13.8±1.4)d,细胞存活率95.46%±3.12%。培养后CD3+、CD8+、CD3+CD8+及CD3+CD56+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CD3+CD4+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胸腺肽α1治疗后,CIK细胞在扩增数量、效应细胞扩增倍数、比例及体外杀瘤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够增强老年B-CLL患者CIK细胞体外扩增活性。
蔡力力杨波迟小华于睿莉朱宏丽卢学春脱帅脱朝伟王瑶韩为东杨洋刘洋冉海红林洁翟冰范辉李素霞
关键词:胸腺肽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与多发孤立性浆细胞瘤被引量:5
2011年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与多发孤立性浆细胞瘤(multiple solitary plasmacytoma,MSP)均为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尽管其组织病理特征一致,但两者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不同。2009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提出了浆细胞瘤的诊断和处理指南。本文结合最近研究进展,对SPB与MS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提高对两者的认识和鉴别。
张文英杨波卢学春朱宏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