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276)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杨詠昕葛耀君郭增伟马婷婷周锐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斜拉
  • 3篇斜拉桥
  • 2篇桥梁
  • 2篇风洞
  • 2篇风洞试验
  • 2篇颤振
  • 2篇大跨度
  • 1篇抖振
  • 1篇抖振分析
  • 1篇悬臂
  • 1篇三塔斜拉桥
  • 1篇双悬臂
  • 1篇气弹
  • 1篇气弹模型
  • 1篇中央开槽
  • 1篇阻尼
  • 1篇阻尼比
  • 1篇最大双悬臂
  • 1篇节段模型
  • 1篇节段模型风洞...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杨詠昕
  • 2篇马婷婷
  • 2篇葛耀君
  • 2篇郭增伟
  • 1篇李渊
  • 1篇董锐
  • 1篇周锐
  • 1篇张军锋
  • 1篇张凯歌

传媒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结构工程师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跨度桥梁实用颤振控制方法被引量:14
2014年
当大跨度桥梁面临颤振威胁时,合理有效的被动气动控制方法是避免其在服役期内发生风毁的最好保障.研究了适用于闭口箱梁等3种大跨度桥梁常用主梁的多种被动气动颤振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中央开槽适合于提高气动稳定性能较好的闭口箱梁的颤振性能,风嘴则能显著提升气动外形钝化的开口边主梁的颤振临界风速,而中央稳定板几乎适合于各种主梁形式.此外,对检查车轨道等附属装置进行局部调位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颤振控制效果,而多种控制方法的合理组合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控制作用.气动控制措施的效果与其设置参数紧密相关,针对各种控制方法的合理参数设置进行了研究和优化.
杨詠昕周锐葛耀君
关键词:中央开槽风嘴
大跨径三塔双主跨斜拉桥非线性风致静力失稳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大跨径桥梁的风致静力失稳问题不容忽视。我国一座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双主跨斜拉桥的空气静力稳定性值得关注。依据大跨径桥梁非线性风致静力失稳分析理论,考虑荷载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采用优化的增量与内外两重迭代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桥的空气静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该桥特殊的失稳形态,讨论了拉索、桥塔和辅助墩对其空气静力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并从风荷载与结构刚度的关系解释了该桥的风致静力失稳机理。
李渊杨詠昕郭增伟马婷婷
关键词:大跨径桥梁非线性
大跨度斜拉桥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与风致静力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风性能,分析影响其风致动、静力稳定性的敏感因素,解决大跨度斜拉桥的涡激振动问题.方法通过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某大跨度斜拉桥的风振性能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基础上采用三维静风稳定数值分析方法对其风致静力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该桥颤振临界风速大于检验风速;模型结构阻尼比的提高使涡振振幅明显减小,来流加入紊流成分后,涡振现象消失;静风作用下主桥跨中位移随风速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并且竖向变形和扭转变形耦合现象明显.结论流线型闭口钢箱梁断面通常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颤振稳定性能,提高了桥梁结构的阻尼比或脉动风中的紊流成分,均能明显改善大跨度斜拉桥的涡激振动性能;大跨度斜拉桥为柔性结构,分析其风致静力稳定性时需考虑非线性因素.
张凯歌杨詠昕张军锋董锐
关键词:大跨度斜拉桥风洞试验颤振性能阻尼比
临时墩对三塔斜拉桥最大双悬臂抖振控制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某三塔斜拉桥的工程问题,通过三维风致响应数值分析和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分别对该桥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在设计基准风速下的抖振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结构抖振响应较为接近,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悬臂端部竖向抖振响应较大,应采用设置临时墩方法对其进行控制.通过三维风致响应数值分析方法对该桥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下不同临时墩布置位置对抖振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同无临时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临时墩使长悬臂端部竖向抖振极值响应大幅度下降,扭转位移略有降低,侧向位移却有增大;随着临时墩位置的改变,双悬臂结构的竖向和侧向抖振极值响应变化均很小,扭转位移的波动幅度为27%,但扭转位移均值不大,最大双悬臂结构抖振极值响应对临时墩布置位置不敏感,当临时墩距桥塔达到一定距离时,可参考结构抗风之外如河床地貌、经济等因素合理布置.
马婷婷葛耀君杨詠昕郭增伟
关键词:三塔斜拉桥抖振分析风洞试验气弹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