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9Z405)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林文翰李莉娅邓志威顾佳丁怡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红树
  • 2篇学成
  • 2篇植物
  • 2篇化学成分
  • 2篇红树林
  • 1篇代谢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 1篇水黄皮
  • 1篇内生真菌
  • 1篇中药
  • 1篇中药鉴定
  • 1篇紫檀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黄槿
  • 1篇活化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生物技术...

作者

  • 4篇林文翰
  • 2篇邓志威
  • 2篇李莉娅
  • 1篇孙昱
  • 1篇李想
  • 1篇徐岷涓
  • 1篇石翠
  • 1篇黄新苹
  • 1篇李敏
  • 1篇丁怡
  • 1篇孙婉
  • 1篇顾佳
  • 1篇崔景荣

传媒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半红树植物水黄皮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为了探索中国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对半红树植物水黄皮树干乙醇提取物低极性部位进行了初步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Isopongaglabol(Ⅰ)、Pongaglabol methylether(Ⅱ)、水黄皮异黄酮素(Ⅲ)、水黄皮根素(Ⅳ)、7-甲氧基异黄酮(Ⅴ)、过氧化麦角甾醇(Ⅵ),羽扇豆醇(Ⅶ),白桦脂酸(Ⅷ),11α-羟基-β-香树脂醇(Ⅸ),β-谷甾醇(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Ⅴ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Ⅶ和Ⅹ对几种肿瘤细胞靶蛋白酶表现出抑制活性。
李莉娅李想石翠邓志威林文翰
关键词:红树林水黄皮化学成分
海洋植物海刀豆紫檀素抑制人肿瘤细胞NF-κB活化所致细胞毒性和凋亡作用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从海刀豆中首次分离得到三个已知化合物,(-)-medicarpin(PD1),(-)-2-hydroxy-4,9-dimethoxypterocarpan(PD2),4-hydroxy-3-methoxy-8,9-methylene-dioxy-pterocarpan(PD3),并探讨PD1对人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高内涵筛选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PD1可以抑制NF-κB的活化,诱导细胞核固缩、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与线粒体膜电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徐岷涓黄新苹李敏孙婉崔景荣林文翰
关键词:凋亡NF-KB
南海半红树植物黄槿内源真菌GT20036029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半红树药用植物黄槿内生真菌GT20036029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并与已知化合物数据作比较,鉴定它们分别为N-(2-羟基苯乙基)乙酰胺(1)、环(L-脯氨酸-D-异亮氨酸)(2)、环(L-亮氨酸-L-脯氨酸)(3)、环(D-亮氨酸-L-脯氨酸)(4)、环(亮氨酸-酪氨酸)(5)、环(苯丙氨酸-丝氨酸)(6)、脑苷脂B(7)、(25S)-纽替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8)和(25S)-异纽替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9)。化合物1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显示了较好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李莉娅邓志威于善江顾佳林文翰
关键词:红树林黄槿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红树植物白骨壤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叶子部位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并对照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1个苯丙素和萘醌类化合物,包括3个新化合物,分别是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ferulic acid ether(1),marinnone A(16)和marinnone B(17);18个已知物,分别是threo-guaiacylglycerol-β-ferulic acid ether(2),eleutheroside E2(3),(+)-lirioresinol A(4),dihydroxymethyl-bis(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tetrahydrofuran-9-O-β-glucopyranoside(5),(+)-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6),(-)-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7),epi-pinoresinol(8),leucosecepto-side A(9),jionoside C(10),salsaside A(11),ilicifolioside A(12),acteoside(13),isoacteoside(14),ethyl ferulate(15),avicennone D(18),avicenone E(19),avicennol C(20),stenocarpoquinone B(21),其中化合物1和2互为差向异构体,16和17互为同分异构体。结论:化合物1,16,17为新化合物,13个已知化合物2~12,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孙昱丁怡林文翰
关键词:红树科白骨壤中药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