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594)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春友赵刚崔静钦琦吴河水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胰腺
  • 4篇细胞
  • 3篇胰腺肿瘤
  • 3篇肿瘤
  • 3篇腺肿瘤
  • 2篇胰腺癌
  • 2篇胰腺炎
  • 2篇整合素
  • 2篇整合素Β1
  • 2篇腺癌
  • 2篇腺炎
  • 2篇肝癌
  • 2篇肝癌组织
  • 2篇肝细胞
  • 2篇癌组织
  • 2篇SIRT1
  • 1篇凋亡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赵刚
  • 7篇王春友
  • 5篇崔静
  • 4篇钦琦
  • 3篇吴河水
  • 2篇张军港
  • 2篇邓世昌
  • 2篇黎少山
  • 2篇勾善淼
  • 2篇刘林
  • 2篇刘洋
  • 1篇俞艳萍
  • 1篇殷涛
  • 1篇陈立波
  • 1篇于骅
  • 1篇孙仁虎
  • 1篇黄敏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靶向人SIRT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构建针对人SIRT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并筛选出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基因沉默效果最明显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方法针对SIRT1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分别构建3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经大肠杆菌扩增,酶切,PCR,测序鉴定,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T1 mRNA和蛋白的被抑制情况。结果经测序证实,成功构建SIRT1-shRNA真核表达质粒,插入的DNA片段的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染PANC-1细胞后,SIRT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其中以1号重组质粒效应最强。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以SIRT1为靶向的shRNA的重组质粒。其对胰腺癌PANC-1细胞SIRT1的表达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SIRT1的功能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崔静赵刚孙仁虎勾善淼黄敏王春友
关键词:胰腺肿瘤SIRT1RNA干扰SHRNA真核表达质粒
沉默SIRT1基因表达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胰腺癌PANC1细胞的SIRT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SIRT1基因表达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pGC-shRNA,转染胰腺癌细胞PANC1.设对照shRNA(shRNA-C)转染组和未转染对照组.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后细胞SIR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ELASA法检测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Western bloting检测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未转染组相比,shRNA组转染后48 h,PANC1细胞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76.2%±10.4)%和(80.1±11.6)%;细胞增殖抑制率为(45.1±6.5)%;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显著增高;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应用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PANC1细胞SIRT1基因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caspasa酶活性升高及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有关.
赵刚崔静王春友
关键词:胰腺肿瘤SIRT1小分子干扰
免疫调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免疫调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0例SAP患者按照配对的方法分为常规营养组(CN组)和免疫调控营养组(IRN组),每组40例.CN组接受分阶段营养支持,而IRN组则在常规营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和谷氨酰胺.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4、7、10、14天的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脓毒血症发生率,手术干预率,ICU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IRN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在治疗的第4、7天分别为(15.3±1.8)、(9.0±1.8)分,明显低于CN组的(20.0±2.7)、(13.3±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8,P〈0.05),IRN组在第10、14天仍低于CN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P〉0.05).IRN组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干预率分别为18%(7/40)、13%(5/40)和5%(2/40),显著低于CN组的38%(15/40)、33%(13/40)和20%(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6,4.1,P〈0.05).IRN组脓毒血症发生率为5%(2/40),低于CN组的8%(3/4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P〉0.05).IRN组的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4±1.6)、(38.6±9.3)d,而CN组分别为(7.8±2.8)、(43.1±1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7,P〈0.05).IRN组和CN组病死率分别为5%(2/40)和8%(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P〉0.05).结论 在SAP患者营养支持中添加ω-3PUFA及谷氨酰胺可调控SAP早期过度炎症反应,有效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降低手术率,缩短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对SAP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张军港赵刚钦琦刘林刘洋邓世昌吴河水王春友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免疫调控营养不饱和脂肪酸谷氨酰胺
白藜芦醇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组,白藜芦醇组(50、100、200 μmol/L).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侵袭的影响;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Bax、Bcl-2、MMP-2、MMP-9表达的影响.数据以-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空白对照组抑制率为0;0.1%DMSO组细胞抑制率为3.25%±0.42%;白藜芦醇50 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13.23%±1.68%;白藜芦醇100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42.25%±3.20%;白藜芦醇200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56.94%±5.3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10,P〈0.05).(2)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0.05%±0.03%;0.1%DMSO组细胞为凋亡率为3.39%±1.77%;白藜芦醇5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6.92%±1.85%;白藜芦醇1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19.05%±2.01%;白藜芦醇2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27.17%±6.4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4,P〈0.05).(3)0.1%DMSO组对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白藜芦醇引起PANC-1细胞G0/G1期和S期阻滞,G2/M期细胞减少.(4)空白对照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61±13;0.1%DMSO组为54±13;白藜芦醇50 μmol/L组为48±15;白藜芦醇100 μmol/L组为23±6;白藜芦醇200 μmol/L组为18±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8,P〈0.05).(5)白藜芦醇可使PANC-1细胞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调.MMP-2、MMP-9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一致.结论 白藜芦醇可明显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其侵袭能力.
崔静赵刚勾善淼俞艳萍王春友
关键词:胰腺肿瘤PANC-1细胞白藜芦醇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肠道缺血再灌注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肠道缺血再灌注(IIR)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HNP)早期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O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组(AEP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合并肠道缺血再灌注组(AEP+IIR组)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HNP组)。于建立模型后0、1、2、3、6h分别检测小肠系膜微循环红细胞流速(EV)、功能毛细血管密度(FCD)及白细胞黏附数(LA),并测定血清TNF-α及IL-6水平。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AEP组EV在1h明显下降,在3h升高,但仍显著低于SO组(t=9.60,P〈0.05);而AEP+IIR组及HNP组EV则持续下降,直至6h升高,但仍显著低于AEP组(t=6.03,6.12,P〈0.05)。AEP组FCD在3h时显著低于SO组(t=8.20,P〈0.05);而AEP+IIR组及HNP组FCD在3h后显著低于AEP组(t=35.60,23.80,P〈0.05)。AEP组IA在1h较sD组明显升高(t=75.00,P〈0.05),在3h达到峰值;而AEP+IIR组及HNP组LA在1、2、3、6h均显著高于AEP组(t=23.00,29.50,53.00,38.70,23.10,48.20,39.20,47.50,P〈0.05)。与s0组比较,AEP组TNF-α在1h显著升高(t=77.00,P〈0.05),3h后逐渐下降,而AEP+IIR组及HNP组TNF-α在2h后显著高于AEP组(t=23.50,18.10,P〈0.05)。AEP组IL-6水平在1、2、3、6h持续高于S0组(t=93.50,146.00,243.60,209.20,P〈0.05),而AEP+IIR组及HNP组IL-6在1h与AE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0,2.03,P〉0.05),但在2h后显著高于AEP组(t=35.63,29.80,P〈0.05)。结论IIR可进一步加重AEP早期炎性反应,提示IIR是HNP早期发生、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刘林于骅钦琦张军港刘洋邓世昌赵刚王春友
关键词: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肠道缺血再灌注
肝硬化及肝癌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的差异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检测23份正常肝脏组织、152份肝硬化肝组织和105份肝癌组织中整合素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分析整合素β 1基因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整合素β1表达结果及其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进行pearson x2检验,直线相关分析,pearson列联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整合素β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肝癌组织分别为1.30±0.24和90.50±33.50、肝硬化组织分别为1.58±0.31和123.10±38.90、正常肝组织分别为0.37±0.08和11.90±6.00,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中整合素β 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F值分别为9.584和7.6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肝组织整合素β 1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肝纤维化半定量评分呈正相关(mRNA:r=0.546,P<0.05;蛋白:r=0.692,P<0.01),而与肝功能无明显相关性.整合素β1的表达与肝癌Edmondson病理分级、有无包膜侵犯、有无转移、HBsAg感染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结节数目、甲胎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整合素素β1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一动态的病理过程,在肝细胞恶性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赵刚崔静钦琦黎少山殷涛陈立波吴河水王春友
关键词:肝硬化整合素Β1
Integrin β1表达与肝癌组织硬化程度及病理特征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整合素β1在肝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整合素β1与肝癌发生、浸润、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检测71例肝癌病人的肝癌、癌旁和肝癌远处肝组织中整合素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分析整合素β1基因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癌旁、肝癌远处肝组织中整合素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硬化程度呈正相关;(2)整合素pl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包膜侵犯,远处转移,HBsAg感染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β1可能参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一动态的病理过程改变,与肝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
崔静赵刚黎少山钦琦吴河水王春友
关键词:整合素Β1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