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67)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符杰祥姜异新张蕴艳赵献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鲁迅博物馆河北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2篇学案
  • 2篇手稿
  • 2篇文学
  • 1篇新浪漫主义
  • 1篇新文学
  • 1篇学术生长点
  • 1篇中国新文学
  • 1篇生命
  • 1篇文本
  • 1篇文学意义
  • 1篇文艺
  • 1篇文艺学
  • 1篇舞台
  • 1篇小说
  • 1篇小说创作
  • 1篇鲁迅观
  • 1篇鲁迅研究
  • 1篇鲁迅作品
  • 1篇毛笔
  • 1篇面孔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北京鲁迅博物...

作者

  • 4篇符杰祥
  • 1篇赵献涛
  • 1篇张蕴艳
  • 1篇姜异新

传媒

  • 2篇上海文化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回归“书写中的鲁迅”--略论鲁迅手稿研究的学术生长点被引量:3
2016年
在鲁迅手稿研究中引入"书写中的鲁迅"这一概念,是将鲁迅还原为在书写活动中寻求书写的生命主体,而不是定型的历史评价。从鲁迅著作手稿、手稿美学研究和编辑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探寻被印刷本所遮蔽的鲁迅。重新统计分析保存下来的231篇鲁迅创作手稿,回到"起源的材料",及至重新整理校勘后可解释的"前文本",对于探讨鲁迅式表达的秘密,意义非凡。鲁迅手稿是一个完整、自足的艺术世界,是用中国毛笔写在中国宣纸上所呈现出来的特定线条,回归"书写中的鲁迅",将鲁迅文本这一非视觉的艺术拓展了诉诸于视觉的功能。这反映在随笔迹而"生长"的线条和留白延展的运动中,是西方手稿学等研究理论所无法涵盖的。回归"书写中的鲁迅"使对鲁迅手稿的整理编辑更加注重互联性,将鲁迅的手绘图案,各种设计等手写活动全部以适当的方式出版也是非常必要的。
姜异新
关键词:手稿文本毛笔
李长之学案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以李长之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与50年代三大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为纵向线索,重点以其对中西浪漫主义思想的考察为主线,探讨其在三大领域展开的学术研究。分别是鲁迅批评及其他现代作家作品批评,古代先贤传记批评与古典文学及文化研究,对德国学术思想史与作家作品的译介、接受及对其文论再创的启示。
张蕴艳
关键词:鲁迅观浪漫主义新浪漫主义精神史
汇校鲁迅作品的文学意义
2015年
虽然现代文学名家名作的汇校本已经有所出版,但数量颇为有限,鲁迅作品汇校本的出版更是稀少。出版鲁迅作品的汇校本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可以见出版本的变迁、鲁迅真实的思想和语言艺术。随着鲁迅作品汇校的扩大和加深,鲁迅研究必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境地。
赵献涛
关键词:鲁迅作品文学意义
话剧《铸剑》与小说《铸剑》:表现主义的两副面孔
2018年
1927年4月,鲁迅在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完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铸剑》。时隔九十年,波兰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Grzegorz Jarzyna)在中国上海将《铸剑》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7年12日10日起,亚日那的话剧《铸剑》开始在上海、哈尔滨、北京三地巡演。巡演的过程中,亚日那对话剧做了诸多调整,最后带着经过完善的话剧于2018年5月5日-7日重返上海。因为改编的效应,话剧《铸剑》在上演之后引发热议。其中的焦点问题便是:是一个《铸剑》,还是两个《铸剑》?
傅智伟符杰祥
关键词:《铸剑》话剧舞台小说创作表现主义
《野草》命名来源与“根本”问题被引量:1
2018年
1927年4月26日深夜,在广州白云楼上,当鲁迅为自己在1924年到1926年间所写的系列"野草"编集时,写下了这样奇异的"题辞":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
符杰祥
关键词:生命空虚
陈鸣树学案
2017年
陈鸣树先生为中国著名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鲁迅研究专家、文艺学研究专家。作为新中国学界的新生力量,其早期的鲁迅研究文章可谓一个时代曲折艰难的见证。新时期以来,他高屋建瓴,视野宽广,在继续推出众多鲁迅研究成果的同时,亦在文艺学方法论领域先后提出两极否定性原理、对应性原理等系列首创性概念,出色完成了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开拓性探索。陈先生成就斐然,得益于他丰盛的文艺才情、深厚的理论修养与严谨的治学精神。无论何时,他的文章总能追随时代,也总能超越时代。
符杰祥黄乔飞
关键词:鲁迅研究文艺学方法论
“写在边缘”——鲁迅及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被引量:3
2017年
中国新文学的手稿研究可谓整理有余,理论不足;考证有余,阐释不足。像鲁迅这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国民作家",手稿文献虽几经整理与影印出版,手稿研究仍极为薄弱。涂改的鲁迅手稿文字才可能真正保证鲁迅形象不被涂改。如果说手稿的意义在于从"边缘"影响"中央",那么,手稿研究的路径则在于挖掘边缘影响的意义与机制。在鲁迅大量的手稿中,我们可以藉由边缘的空白、修改、涂抹、增删与连接,感受一种异常活跃的创作思维,一种反复推敲的修辞艺术,一种内心世界的幽隐曲折,一种时代风浪的扑面喧嚣。
符杰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