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305)

作品数:49 被引量:1,311H指数:22
相关作者:汤良杰王英民金之钧金文正万桂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盆地
  • 14篇油气
  • 10篇叠合
  • 10篇叠合盆地
  • 8篇塔里木盆地
  • 7篇断层
  • 7篇圈闭
  • 7篇成藏
  • 6篇坡折带
  • 5篇构造圈
  • 5篇构造圈闭
  • 4篇地质
  • 4篇新生代
  • 4篇盐构造
  • 4篇油气成藏
  • 4篇褶皱
  • 4篇物理模拟
  • 4篇湖盆
  • 4篇基底
  • 4篇盖层

机构

  • 2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地震局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华北矿业高等...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6篇汤良杰
  • 11篇王英民
  • 11篇金文正
  • 10篇金之钧
  • 9篇万桂梅
  • 7篇余一欣
  • 6篇曲国胜
  • 6篇王子煜
  • 5篇贾承造
  • 4篇崔泽宏
  • 4篇赵锡奎
  • 4篇张宁
  • 4篇刘豪
  • 4篇李亦纲
  • 4篇李岩峰
  • 3篇齐雪峰
  • 3篇王志欣
  • 3篇王颖
  • 2篇庞雄奇
  • 2篇张军勇

传媒

  • 5篇地质论评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矿物岩石
  • 2篇地学前缘
  • 2篇Journa...
  • 2篇Scienc...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2篇2008
  • 2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3
  • 7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岩溶储层流体-岩石系统孔隙发育规律及成岩圈闭定量预测被引量:7
2003年
在化学动力学及热力学、流体动力学和弥散动力学等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古岩溶储层岩溶斜坡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 ,对模型的承压流、潜流模式流体岩石系统进行动力学模拟研究 ,得出岩溶斜坡剖面上孔隙发育带和孔隙充填带的有利区 ,并探讨形成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模式和有利部位。
王英民曹正林赵锡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化学热力学古岩溶储层潜流成岩圈闭
黔中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差异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被引量:41
2008年
黔中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等四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裂谷(前南华纪)、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南华纪—志留纪)、台地-陆内裂谷(泥盆纪—二叠纪)、稳定台地(早、中三叠世)、陆相断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和断褶隆升(新近纪—第四纪)等6个阶段。控制黔中地区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革期为:都匀运动、广西运动、印支中期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黔中地区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东往西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带,即雪峰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黔中构造带和黔西北构造带等。受NW—WNW向展布的构造转换带控制,黔中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构造分段性特征。黔中地区具有盖层多样性特征,主要发育3类盖层,即盐岩、泥页岩和致密碳酸盐岩。盐岩类盖层分布局限。构成区域性封盖条件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金顶山组)和中下志留统(翁项群),分布较稳定。致密碳酸盐岩盖层可能以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泥灰岩最为有利。
汤良杰郭彤楼田海芹金文正李儒峰万桂梅董立王鹏万
关键词:油气保存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被引量:27
2008年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万桂梅汤良杰郭彤楼金文正胡东风崔敏宁飞
关键词:分带性黔中隆起
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冲断带有利构造圈闭预测
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表明龙门山冲断带具有复杂的构造地质特征,发育类型众多的构造圈闭,主要有背冲断块圈闭、三角带构造圈闭、逆冲断层带和断块构造型构造圈闭、断层相关褶皱型构造圈闭以及双重构造型构造圈闭等,并且不同类型构...
金文正汤良杰万桂梅王俊鹏
关键词:油气藏构造圈闭断层相关褶皱
塔里木盆地西南前陆构造分段及其成因被引量:56
2005年
大量野外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构造解释发现,塔里木盆地西南凹陷周边前陆盆地带具有沿前陆走向构造分段的规律性,即在西昆仑-帕米尔和西南天山前陆发育了一系列相间分布的由山系向盆地逆冲的弧形推覆构造系统及由塔里木盆地西南凹陷向山系反冲的弧形反冲构造系统,逆冲与反冲构造间以走滑或斜冲断层相隔;塔西南凹陷基底的北东向隆起和凹陷与前陆构造分段具成因联系,发现薄皮弧形推覆构造段对应基底构造上隆区(小于10km),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段对应基底构造下凹区(大于8km).沿造山带走向隆升幅度和速率或变形格局的差异、前陆盆地多个沉降中心及巨厚沉积盖层、盆地基底构造中隆起带和凹陷带及前陆盆地沉积盖层中存在多层膏岩层等软弱层是塔西南盆地前陆构造分段产生的控制因素,而晚第三纪以来西昆仑-帕米尔与西南天山再造山隆升与塔里木盆地基底构造深浅部不同耦合变形作用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前陆构造分段的主因.
曲国胜李亦纲李岩峰J.Canerot陈新发尹军平陈新安张宁J.Deramond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地质构造运动学
新生代构造运动与泰山形成被引量:11
2000年
通过对泰山新生代构造运动各种表现特征的分析 ,概括了泰山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并指出泰山新生代构造运动是在中生代泰山断块凸起的基础上 ,泰山山前断裂北盘于新生代发生掀斜隆起的上升运动。泰山作为一个年轻的断块山 ,其年龄仅 30 Ma左右。
张明利金之钧吕朋菊刘国林
关键词:新生代断块地貌
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14
2002年
通过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发育特征的分析 ,得出其原生孔隙不发育 ,次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和油气聚集的主要空间 ,进而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微观、宏观识别标志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孔隙水中有机酸和碳酸含量与来源的分析 ,探讨了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 ,认为有机酸对骨架颗粒长石和岩屑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根本原因。该研究对于台北凹陷乃至整个盆地侏罗系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犇赵虹周立发
关键词:次生孔隙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吐哈盆地油气勘探成岩作用
库车坳陷深浅构造变形与地震关系浅析被引量:6
2004年
通过研究库车地区的地震活动性 ,由地震分布的规律性推断可能的基底断裂 ,并分析了基底活动断裂与地表构造的对应关系、盖层变形和基底变形特征的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 :1)地震震中分布揭示库车坳陷内对应东、西秋里塔格背斜带位置上 ,基底中发育东秋里塔格深断裂和南、北秋里塔格深断裂 ;另外 ,依奇克里克背斜和亚肯背斜位置上也存在对应的深断裂 ,这表明地表构造的形成受深部构造的控制。 2 )依奇克里克构造西端至东秋 5井连线位置上发育 1条NE向走滑断裂 ,在拜城西侧发 1条NW走向的活动断裂 ,这 2条切穿构造走向的活动断裂是库车坳陷构造分段的主因。 3)基底和盖层变形特征的差异主要源于二者之间介质特性的差异。盆地基底岩石圈强度非常高 ,决定了其变形以脆性破裂———地震活动为主 ;而盖层中沉积岩层强度较弱 ,且存在煤和膏盐等极软弱的薄层 ,在构造挤压作用下 。
刘洁曲国胜童晓光宋惠珍周庆张宁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基底断裂
构造模拟实验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以桩西潜山为例被引量:16
2004年
构造模拟实验是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曾取得一系列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成果,但对于褶皱的模拟实验仍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对褶皱的模拟是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桩西潜山是济阳坳陷内典型的褶皱型潜山,本次研究在充分认识桩西潜山形成的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各个时代地层岩性特征,对实验材料进行了严格、精确的配方,以相似理论为指导,首次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了济阳坳陷内构造最为复杂的褶皱型潜山-桩西潜山的形成过程。通过4个阶段的模拟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与理论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拟合结果,成功解决了复杂潜山演化过程中理论研究的多解性问题,为褶皱的物理模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例。
王颖王英民赵锡奎
关键词:古潜山
含盐不均匀基底变形对盖层构造的影响
2002年
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不同的相似材料模拟双侧挤压作用下含盐不均匀基底变形对盖层构造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双侧挤压背景下,受硬泡沫和凡士林代表的不同性质的基底的影响,上覆细沙盖层中形成的构造样式不同;②尽管模型的基底结构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但上覆盖层的变形样式并不完全对称;③变形后期,盐脊顶部上覆沙层出现明显的塌陷构造;④实验最终结果显示的整个背冲构造的形成是由两个分割开的次级构造逐步合并而成的。
王子煜
关键词:盐构造基底构造盖层物理模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