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SWU109009)

作品数:4 被引量:105H指数:4
相关作者:刘锦春钟章成何跃军马晔罗亚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庆市重点实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群落
  • 2篇胁迫
  • 2篇复水
  • 2篇柏木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次生灾害
  • 1篇灾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石灰岩
  • 1篇石灰岩地区
  • 1篇水分
  • 1篇水分胁迫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碳循环
  • 1篇同位素
  • 1篇气孔导度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4篇三峡库区植物...
  • 2篇教育部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四川省水土保...

作者

  • 4篇刘锦春
  • 2篇钟章成
  • 1篇徐小军
  • 1篇何丙辉
  • 1篇何跃军
  • 1篇熊明彪
  • 1篇胡恒
  • 1篇罗亚
  • 1篇马晔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汶川草坡乡地震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的恢复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汶川县草坡乡崩塌、滑坡、泥石流3种次生灾害迹地和2个对照群落人工恢复群落和未受地震破坏的原始群落上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征、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次生灾害迹地恢复群落上共有高等植物11科17属19种,群落结构简单,以菊科等先锋草本植物为主;②3种次生灾害迹地上物种多样性较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但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3种次生灾害迹地均处于演替阶段的早期,生存条件的缺失是地震后群落恢复较慢的主要原因.
刘锦春何丙辉徐小军胡恒熊明彪罗亚
关键词:汶川地震次生灾害植被恢复
水分胁迫和复水对石灰岩地区柏木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0
2009年
利用适生植物自身的抗旱能力来进行石灰岩地区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是石灰岩生态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为了解石灰岩山地适生物种柏木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以柏木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水分受控实验,研究了其根系生长特性及复水后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程度不大、历时不长的情况下,水分胁迫有诱导根系下扎的趋势,复水后,根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伸长。随着胁迫的加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柏木幼苗的根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根系大小参数均呈降低趋势,以采取小根系来增强竞争力。复水后,除重度干旱外,其余处理组根系大小参数都能恢复到对照水平,补偿作用与胁迫程度有关。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对柏木幼苗的茎叶生长没有产生影响,而对根的抑制作用明显,根冠比降低,但胁迫程度加剧和历时延长后,柏木幼苗的根冠比有增大的趋势。柏木幼苗在水分胁迫较轻时把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到茎叶中,而胁迫严重时把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到根部。复水促进根、冠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同的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促进作用不同。
刘锦春钟章成
关键词:石灰岩水分胁迫复水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喀斯特地区柏木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6
2011年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适生物种柏木对"干旱-复水"环境的适应机制,以柏木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其活性氧清除系统及复水后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随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柏木幼苗相对含水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胁迫初期(2周)复水后,MDA含量下降到对照水平,而胁迫中期(4周)和末期(6周)的严重干旱复水后不能降至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持续上升,复水后,SOD活性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POD和CAT在轻度干旱下复水降至对照水平,而重度干旱后复水则下降幅度较小.轻度胁迫能够提高柏木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膜脂过氧化,抵抗水分胁迫,且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严重干旱会使其膜结构严重受损,无法完成自我修复.
刘锦春钟章成何跃军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柏木干旱胁迫复水活性氧清除系统
δ^(13)C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3年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植物羧化效率的不同、12 C和13 C在植物体内迁移速率以及外界环境的不同,不同植物体内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δ13 C值)有一定的差异。该文概述了稳定碳同位素的基本理论,并从气孔导度、叶肉细胞导度、叶片羧化效率分析了δ13 C变化的生物学机理;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不同环境因子对植物δ13 C值的影响、δ13 C值在群落及生态系统水平(以功能群、群落冠层及树轮为重点)、以及δ13 C值在碳循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稳定碳同位素研究提供参考。
马晔刘锦春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气孔导度功能群碳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