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5)

作品数:45 被引量:553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璞珺鲁宝亮王万银孙晓猛赵鹏肖更多>>
相关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吉林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9篇盆地
  • 15篇东南
  • 15篇琼东南盆地
  • 14篇深水区
  • 10篇油气
  • 6篇源岩
  • 6篇深水
  • 6篇烃源
  • 6篇烃源岩
  • 6篇勘探
  • 5篇地质
  • 5篇南海北部
  • 5篇储层
  • 4篇油气地质
  • 4篇发育
  • 4篇成藏
  • 3篇陆缘
  • 3篇构造层
  • 3篇海底扇
  • 3篇凹陷

机构

  • 16篇中海石油(中...
  • 9篇吉林大学
  • 7篇长安大学
  • 6篇中海油研究总...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海油能源发...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长江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四川省地质工...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海石油气电...

作者

  • 8篇王璞珺
  • 7篇鲁宝亮
  • 6篇王万银
  • 4篇孙晓猛
  • 3篇周永章
  • 3篇赵鹏肖
  • 3篇郎元强
  • 2篇张功成
  • 2篇李伍志
  • 2篇梁建设
  • 2篇陆永潮
  • 1篇张旭庆
  • 1篇仲米虹
  • 1篇王雅宁
  • 1篇田兵
  • 1篇米立军
  • 1篇李三福
  • 1篇杜继宇
  • 1篇纪晓琳
  • 1篇胡明毅

传媒

  • 6篇海洋学报
  • 5篇石油学报
  • 5篇中国海上油气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5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海域煤型油气成因理论被引量:12
2022年
对中国海区及邻域14个含煤盆地组成的巨型含煤盆地带的煤型油气进行了系统分析。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和中新世—上新世等5个成煤期,发育了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潮坪-潟湖3种成煤环境。巨型含煤盆地带以煤型烃源岩为主,煤系与海相烃源岩具有“二元结构”发育模式。通过对烃源岩、凝析油、天然气样品的实验分析,发现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煤成烃具有“四阶段”生烃模式,并且煤型烃源岩生气极限Ro(镜质体反射率)可达到4.38%,极大地拓展了天然气生成范围。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煤型烃源岩形成了凹陷边缘煤系和凹陷内部陆源海相两种油气成藏模式,在这两种成藏模式控制下,形成了多个大型煤型油气富集区。
张功成陈莹李增学李友川兰蕾刘世翔孙瑞
关键词:生烃模式成煤环境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沉积微相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中央峡谷位于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迄今为止,对于峡谷的成因及沉积微相的认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近来,峡谷内又新增了多口钻井,系统的分析总结峡谷的充填期次、沉积微相的划分及骨架砂体的展布意义重大,将直接影响到峡谷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因此,本文以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矿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测井相等的分析,再结合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分析了地震剖面、均方根振幅属性、多种切片技术等地震相特征,根据从点到面的研究思路对黄流组时期(S40-S10)中央峡谷发育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大型侵蚀型水道,具有曲流水道特征,类似陆上曲流河沉积,发育点砂坝、天然堤复合体、泥质水道等沉积微相;综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及古地貌与平面沉积相叠合图的研究表明,点砂坝主要发育于峡谷古地形的弯曲处,系水道不断迁移摆动而形成的侧向加积体,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叠瓦状前积型特征,岩性为块状细砂岩夹薄层泥岩,测井曲线GR呈中一高幅箱形夹薄层低幅齿形,为正旋回沉积特征。点砂坝规模不等,面积约8~20.5k㎡;天然堤复合体范围较窄,这可能受峡谷壁的限制作用影响。已钻井也证实,点砂坝作为峡谷水道的骨架砂体,储层物性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张道军王亚辉王振峰左倩媚何卫军赵鹏肖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沉积微相
河型转化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3
2016年
河型研究是河流动力学及河流工程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沉积学家判别地下不同成因砂体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河型的分类大都基于河流的平面形态,而这一分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方案,许多研究者注意到河型并不是离散的,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河型,同时,顺直河、曲流河以及辫状河这些常见的河型之间可能发生突变,河型转化是当前国际河流学界研究的前缘和薄弱环节。本文通过综述河型转化在现代沉积、模拟实验、露头以及地震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河型转化主要受到构造作用、沉积物供给、气候条件和海(湖)平面变化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前三个因素对于古河型的演化至关重要。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一条河流从上游往下游,往往具有由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高弯度曲流河→网状河的演化规律。但是河流的位置并不是决定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只要符合条件,即构造作用、沉积物供给及气候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河型就可能发生转化。然而,河型转化的研究成果尚未引起石油地质学家们的足够重视,并没有被充分的应用到古代河流的解释中去,这将是今后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唐武王英民赵志刚仲米虹赵亚楠田建华邹梦君
关键词:河型转化主控因素地震切片
南海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油气成藏理论被引量:3
2023年
边缘海等非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是当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前缘领域。南海是全球著名的边缘海之一,其深水油气成藏机理是前缘研究的科学问题。基于地学断面及大洋钻探成果等资料分析,提出南海的形成具有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的特征,即新南海洋盆的SN向打开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表现为自东向西扩展,古南海洋盆的SN向闭合在渐新世—第四纪表现为自西向东扩展。南海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了盆地和油气成藏要素的有序发育。在新南海北部地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具有“东早西晚”的特征:东段珠江口盆地形成始于始新世,发育始新统和下渐新统两套烃源岩、始新统—下中新统储层、中新统—第四系厚层泥岩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潜山至中新统;西段琼东南盆地形成始于渐新世,发育下渐新统烃源岩、渐新统—上新统储层、上中新统—第四系厚层泥岩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潜山至上新统。在古南海地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西段曾母盆地形成于渐新世,发育渐新统和中新统两套烃源岩、渐新统—中中新统储层、上新统—第四系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渐新统至上新统;东段文莱—沙巴盆地形成始于中中新世,发育中新统烃源岩、下—中中新统储层、第四系泥岩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潜山至下—中中新统。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南海边缘海油气勘探的新方向。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的新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潜山,南海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的新勘探层系为渐新统—下中新统。
张功成
关键词:深水区边缘海油气成藏
万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被引量:19
2016年
以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万安盆地构造-沉积充填演化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万安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认为,万安盆地在新南海构造旋回中经历了渐新世—早中新世的伸展断拗、中中新世的走滑改造、晚中新世—现今的区域沉降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发育三角洲—半封闭海湾沉积体系,中中新世—现今发育三角洲—正常开阔海沉积体系。万安盆地发育渐新统和下中新统2套主力烃源岩、渐新统—中新统碎屑岩和中新统碳酸盐岩2类主要储集层以及渐新统—中新统层内局部盖层和上新统—第四系区域性盖层,发育构造和生物礁2类油气藏,具有"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2类成藏模式。新南海构造旋回对万安盆地油气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其中伸展断拗期控制盆地主力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北部坳陷和中部坳陷)的发育以及盆地西侧砂岩储层和构造圈闭的形成,走滑改造期控制盆地中东部碳酸盐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建隆的形成,同时所形成的深大断裂沟通了深部烃源岩。
赵志刚刘世翔谢晓军阳怀忠王一博胡文博毕研坤董伟
关键词:万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成藏条件
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基底结构及构造属性被引量:82
2014年
基于南海北部钻井资料、华南沿海地质特征、覆盖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地震长剖面解释,将南海北部盆地基底结构划分为前震旦系、震旦系-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4个构造层,论述了各个构造层的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揭示了各个构造层的构造属性.南海北部盆地广泛分布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它与华夏地块前震旦纪结晶基底联为一体,组成更大规模的陆块——华夏-南海北部陆块.震旦系-下古生界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是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向海域的自然延伸,沉积物来源于东海南部-台湾、中西沙、云开古隆起和一些小的基底隆起区,南海北部加里东褶皱带与华南相连,组成范围更为辽阔的褶皱带.上古生界构造层分布在北部湾盆地和台西南盆地基底中,由稳定的陆表海沉积所组成,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基底在晚古生代属于古隆起,缺失上古生界构造层.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地层分布及沉积环境具有东西分异特征,台西南盆地基底中发育有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火山活动不明显;珠江口盆地东部基底以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为主,火山活动较强烈;珠江口盆地西部和琼东南盆地基底以早白垩世陆相火山-沉积为主;北部湾、莺歌海盆地基底以上白垩统陆相红色碎屑岩为主.中生界基底中北东向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火山-沉积盆地、褶皱、断裂与华南沿海陆域具有相似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及构造属性,它们属于同一岩浆-沉积-构造体系,反映了晚中生代构造层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中.在基底结构及构造属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南海北部盆地基底不同时期古地理图.
孙晓猛张旭庆张功成鲁宝亮岳军培张斌
关键词:南海北部盆地基底构造层
曾母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分布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被引量:24
2015年
以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中国南海曾母盆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划分。结合南海构造演化背景分析,认为曾母盆地新生代经历了渐新世—早中新世断拗期和中中新世—第四纪拗陷期2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了不同的物源体系和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特征,断拗期形成煤系和陆源海相2类主力烃源岩,拗陷期形成中—上中新统生物礁主力储层与上新统—第四系区域泥岩盖层。曾母盆地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呈南油北气的特征,垂向上主要分布于中—上中新统;发育生物礁和构造2种油气藏类型,具有下生上储型和自生自储型2种成藏模式。曾母盆地西北部的康西凹陷中北部,特别是深水区,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谢晓军张功成赵志刚刘世翔王龙兰蕾郭佳王一博宋双毕研坤
关键词:沉积充填油气地质条件勘探方向曾母盆地
非线性技术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17-2气田物源分析和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为解决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物源问题,将非线性技术应用于陵水17-2气田物源分析,即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分形维数进行沉积物源方向分析。该技术有效避免了由于风化、搬运、沉积等作用而导致的重矿物组分变化问题,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黄流组沉积物源分析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开辟了深水区物源分析的新思路。同时针对深水区复杂储层特征,为有效预测油气层评价中储层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文中基于非线性理论,采用多重分形模型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黄流组储层参数进行预测,并与实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物性参数-面积(PP-A)分形模型计算得到的范围包含了实钻结果,可以根据该参数预测未知区域储层参数,从而为油气藏评价提供依据;而采用分形滤波技术(S-A)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这说明S-A法能在PP-A法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预测储层参数,从而得到更准确的信息。多重分形法可以准确有效地获取无井点处的参数估计值,其精度和预测能力都能达到少打井、少投资和早见效的目的。
张焱裴健翔周永章朱继田陈杨
关键词:物源分析储层参数琼东南盆地油气藏评价
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崖城组沉积相及煤系烃源岩分布被引量:20
2013年
崖北凹陷主力烃源岩是崖城组煤系烃源岩,而煤系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相带。为弄清煤系烃源岩分布特征,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古生物、岩性组合、水动力条件、古地形及与现代沉积类比等综合分析,指出崖北凹陷崖城组主要发育潮坪—潟湖沉积体系。崖城组沉积时期,潮坪之上地势宽广、平坦,并生长着蕨类和红树林等高等植物,有利于煤系的形成和聚集;而凹陷内相对封闭的水动力条件又有利于煤系的保存。因此,潮坪具备了煤系形成、聚集和保存的有利条件,是发育煤系烃源岩的有利沉积相带。崖北凹陷内的潮坪主要发育在南部和东南部缓坡带,其中东南部缓坡带崖城组埋藏深,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推测其已生成油气。
吴玉坤胡明毅刘志峰张洋印斌浩
关键词:煤系烃源岩琼东南盆地
琼东南盆地松南三维区台缘礁地震沉积学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北缘松南三维台缘礁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在识别海平面变化控制下高频礁生长单元构成样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成礁模型,在此模型指导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在体系域内精细刻画台缘礁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并结合速度模型约束下的储层孔隙度反演预测储层物性的分布格局。研究认为,研究区台缘礁的礁体生长具有典型的复杂镶边型特征,体系域约束下层间振幅属性能有效地反映小尺度等时单元内台缘礁生长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孔隙度预测中的地震低速异常区是潜在的有利勘探区。
黄鸿光陆永潮邹卓超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琼东南盆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