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96Q036)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曹卫红杨志祥高亚兵王德文谷庆阳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肤
  • 3篇放射性
  • 3篇放射性皮肤
  • 3篇放射性皮肤溃...
  • 2篇愈合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放射性
  • 2篇急性放射性皮...
  • 2篇创面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相关
  • 1篇凋亡相关基因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愈合过程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收缩
  • 1篇生物学
  • 1篇平滑肌肌动蛋...

机构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曹卫红
  • 3篇谷庆阳
  • 3篇王德文
  • 3篇高亚兵
  • 3篇杨志祥
  • 2篇孙向黎
  • 2篇杨文峰
  • 1篇柴家科
  • 1篇赵坡
  • 1篇杨红
  • 1篇冯光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2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辐射诱导难愈性皮肤溃疡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0
2001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40d,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各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照后14d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渐扩大、融合、加深。照后11~40d P53 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小血管平滑肌中;照后14~21d为Bax蛋白表达高峰,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表皮细胞中;照后11~35d上述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伤口愈合早期增高。结论辐射诱导的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增高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谷庆阳曹卫红王德文高亚兵杨红赵坡杨志祥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迟缓的机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迟缓的机制。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口纤维组织的改变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伤口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照射后3~11d胶原纤维出现肿胀、融解、断裂,排列紊乱,照后14~55d溃疡内胶原纤维较单纯伤口内减少,网状纤维渐增多。照射后14~55d放射性皮肤溃疡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较单纯伤口内减弱,羟脯氨酸含量减少。结论急性放射性溃疡组织内胶原合成减少、纤维组织结构异常以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收缩迟缓的机制有关。
曹卫红杨志祥谷庆阳杨文峰孙向黎王德文高亚兵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动物实验
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7年
冯光曹卫红柴家科
关键词:创伤修复愈合过程分子创伤学分子生物学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应用生长因子的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创伤组伤后5~10d,肉芽组织内b-FGF、VEGF表达呈强阳性;照射后21~28d,放射性溃疡肉芽组织内b-FGF、VEGF表达呈阳性,但较创伤后5~10d明显减弱。结论辐射诱导的b-FGF、VEGF表达减弱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延迟有关。
曹卫红杨志祥谷庆阳王德文高亚兵杨文峰孙向黎
关键词: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