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111100074211010)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本志尤焕苓杨萍刘伟东任国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回水
  • 2篇回水温度
  • 2篇供暖
  • 2篇供水
  • 2篇供水温度
  • 1篇增温
  • 1篇商务区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热岛效应
  • 1篇热环境
  • 1篇夏季
  • 1篇小区供暖
  • 1篇小区供热
  • 1篇建筑
  • 1篇供回水温度
  • 1篇供暖系统
  • 1篇供热
  • 1篇办公建筑
  • 1篇城市

机构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2篇张本志
  • 1篇刘伟东
  • 1篇任国玉
  • 1篇杨萍
  • 1篇尤焕苓

传媒

  • 2篇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办公建筑供暖系统的数值模拟
2013年
应用能量平衡原理,建立建筑物热损失方程和供热量方程,从而推导出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供水、回水温度的数值模型,建立了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供暖系统数学模型。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获得的24h逐时的室外温度实况数据,对2012年2月1日至29日期间的供、回水温度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该办公大厦实况值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供、回水温度模拟值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与室外温度呈反比例关系,相关系数为-0.95,室内温度模拟值始终维持在设计温度附近上下波动。此外,供热量的模拟值与实况值具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随着室外气温的升高,模拟的供热量能够随着下降,供热量的模拟值要比实况值低,能够节约近8%的供热量。上述情况表明该供暖系统数学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
冯涛李迅丁德平
关键词:数值模拟供暖系统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北京中心商务区夏季近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2012年6—8月31个自动观测站气温资料,分析了北京中心商务区(CBD)夏季近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并将CBD地区夏季气温监测数据与朝阳区气象站同期地面气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下垫面类型和人为热排放等差异是直接影响城市CBD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人口密集区、高层建筑与柏油路面集中区成为夏季月平均气温高值中心,较绿地覆盖区域的低值中心偏高约1.0℃;夜间人类活动及车辆使用造成的人为热排放是导致夜间城市地面气温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白天气温空间差异相对较小。CBD地区与朝阳站平均温差存在较明显的周内和日内变化规律,且白天和夜间二者温差基本都为正值,但夜间的差值更加明显,即CBD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朝阳站,表现出明显的附加城市热岛效应,而且这种附加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同城市热岛强度相近的日内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CBD区域的附加城市热岛强度表现出显著差异,晴好微风少云天气情况下,附加城市热岛效应更明显,主要表现在夜间;阴天、高湿天气条件下,附加城市热岛效应在白天和夜间均较弱;降水天气条件下附加城市热岛效应日夜差异最小,说明日照和太阳辐射在引起附加城市热岛效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天气条件下CBD地区内部的附加城市热岛效应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张本志任国玉张子曰李艳
关键词:热环境
BJ-RUC产品在小区供暖供回水温度预报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气象部门快速更新的BJ-RUC(Beijing-Rapid UpdateCycle)数值预报系统获得的24 h逐时的室外温度预报资料,应用能量平衡原理,建立建筑物热损失方程和供热量方程,从而推导出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供水、回水温度的预报模型。用此模型对2010年3月1—15日期间的供、回水温度进行预报模拟,与北京市海园物业供热单位实况值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的室内温度与设计要求的室内温度(20℃)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为0.25℃,海园物业室内温度监测点数值与20℃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为1.53℃。模拟的供、回水温度与海园物业监测点供水温度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69℃和3.80℃。
李迅冯涛丁德平谢庄
关键词:小区供热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1978-2008年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应用北京地区20个常规站1978-2008年经均一性序列多元分析方法均一化处理的气温数据,初步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化对年平均和不同季节日最高、最低以及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8年,年平均日最低、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温度逐渐升高,在城区达到最高,日最高气温表现为从西向东南逐步升高,在城区形成较为明显的热岛。温度变化趋势表明,各站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均呈升温趋势。城市化对北京地区城区及近郊区站点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最大,对自北部佛爷顶至昌平到城区一带站点的最高气温影响最大。城市化对北京(观象台)站的增温影响最为明显,对城区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次之,对全市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最小。城市化对观象台站、城区站点平均、全市站点平均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年平均、各季节均非常显著,其中在秋季影响最大,对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则是在夏季最大。
刘伟东张本志尤焕苓杨萍
关键词:城市化增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