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人民医院科研基金

作品数:73 被引量:828H指数:14
相关作者:徐永能卢少萍张月华黄巧林伟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广州器官移植配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护理
  • 10篇细胞
  • 10篇老年
  • 10篇干预
  • 9篇护理干预
  • 9篇痴呆
  • 8篇老年性痴呆
  • 7篇基因
  • 6篇转录
  • 6篇转录激活
  • 6篇转录激活因子
  • 6篇MHC
  • 5篇肿瘤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老年性
  • 5篇管饲
  • 5篇管圆线虫
  • 5篇广州管圆线虫
  • 5篇病人

机构

  • 72篇广东省人民医...
  • 8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南大学
  • 3篇广州器官移植...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学院
  • 1篇广东省临床检...
  • 1篇英德市人民医...
  • 1篇澳门理工学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17篇徐永能
  • 15篇卢少萍
  • 14篇张月华
  • 12篇黄巧
  • 9篇林伟
  • 8篇杜欣
  • 7篇刘艳辉
  • 7篇余细勇
  • 7篇符霞
  • 7篇郭荣
  • 6篇孟锦绣
  • 5篇詹希美
  • 5篇程梅
  • 5篇陆泽生
  • 5篇李卓雅
  • 5篇庄恒国
  • 5篇何飞
  • 5篇黄梓伦
  • 5篇何蔼
  • 5篇徐贵峰

传媒

  • 6篇广东医学
  • 4篇护理学杂志(...
  • 3篇现代护理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护士进修杂志
  • 3篇解放军护理杂...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8
  • 17篇2007
  • 19篇2006
  • 11篇2005
  • 13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时伴有myc/IgH基因和bcl-2/IgH基因融合的B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27岁。鼻塞8年余,持续性头痛2个月,伴双眼复视1个月。当地医院头颅CT考虑鼻咽癌侵犯蝶骨斜坡及蝶窦。2009年12月25日在本院磁共振成像(MR])检查考虑鼻咽癌侵犯中颅窝底骨质,并双侧咽后组、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PET·CT检查符合淋巴瘤影像改变。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LDH)4.68μmol·s^-1·L^-1(正常值1.82~4.09μmol·s^-1·L^-1)。
李丽刘艳辉庄恒国罗东兰徐方平骆新兰许洁张科平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BCL-2/IGHIGH基因基因融合持续性头痛
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TCRBCL)的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根据WHO淋巴瘤新分类(2001)回顾性研究245例霍奇金淋巴瘤,发现8例TCRBCL;另有5例会诊病例及3例外检诊断病例,共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瘤细胞及背景细胞的免疫表型,所用抗体包括CD20、CD79a、CD3、CD8、CD45RO、CD10、bcl-6、CD21、CD35、CD57、T细胞限制性细胞内抗原(TIA)-1、CD15、CD30、上皮膜抗原(EM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D68、潜伏膜抗原(LMP)-1;4例行原位杂交检测EBER;4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瘤细胞IgH基因重排.结果 16例TCRBCL,男8例,女8例,男女比为1∶ 1.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0.3岁,中位年龄46.5岁.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及肝脾肿大.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10例,Ⅳ期3例.组织学上见少数非典型性大细胞散在分布于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背景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细胞呈CD20、CD79a、EMA阳性,CD15、CD30阴性;背景小淋巴细胞呈CD3、CD45RO阳性,其中CD8、TIA-1阳性细胞多于CD57阳性细胞;组织细胞呈CD68阳性.CD21、CD35均为阴性反应.所检测的4例均为EBER 1/2阴性,4例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均可见单克隆条带.结论 TCRBCL有着独特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诊断应结合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鉴别诊断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等.
刘艳辉庄恒国林汉良吴秋良罗东兰骆新兰
关键词:淋巴瘤大细胞弥漫型B细胞免疫表型分型
手术室空气细菌来源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6年
常后婵戴红霞曹艳冰张石红毛晓萍易为群
关键词:手术室细菌控制方法
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与肿瘤抑制因子PTEN的表达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优化3T3-L1脂肪细胞分化条件,研究信号因子PTEN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以了解PTEN是否通过表达量来调节正常脂肪细胞形成,为探索PTEN的药物靶标作用奠定基础。方法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磦呤(IBMX)和胰岛素按2种组合方案分别诱导3T3-L1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蛋白裂解液提取细胞总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化过程中PTEN的表达量,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小鼠和人类PTEN的同源性分析。结果1μmol/L地塞米松、0.5μmol/LIBMX和5μg/ml胰岛素诱导48h后,再用含5μg/ml胰岛素的DMEM高糖营养液培养48h的方案对3T3-L1细胞诱导分化效果较好,脂肪细胞分化率高且均一,在分化第10天可见90%以上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PTEN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量在第0、4th、6th、9th和第12天时不一致,在12天时明显下降,显著低于诱导前。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小鼠和人类的PTEN mRNA编码序列匹配率为96%,而氨基酸序列匹配率为100%。结论内源性PTEN在小鼠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时相过程中表达量有所变化,提示PTEN可能在生理条件下即可发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促进脂肪细胞形成的作用。
李运雄孟锦绣蔡雪珍李东风荣卡彬蒋文玲张仁礼余细勇
关键词:PTEN脂肪细胞IBMX
吲达帕胺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2002年
目的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探讨吲达帕胺(indapamide)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硫氮卓酮组、吲达帕胺组。比较3组动物在再灌注前、后心肌细胞凋亡率等变化。结果 吲达帕胺组、硫氮卓酮组在缺血30min,再灌注240min后,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吲达帕胺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朱平张镜芳庄建吴若彬肖学钧卢聪余细勇吴伟康罗汉川谭红梅
关键词:吲达帕胺硫氮卓酮心脏缺血再灌注抗高血压药物心脏外科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淋巴细胞毒试验同种免疫的关系
2004年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同种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1997- 12~ 2 0 0 2 - 12广东省人民医院 5 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多次血小板输注后进行淋巴细胞毒试验 ,进行血小板校正增加值测定 (CCI) ,探讨LCT与血小板输注无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中 ,LCT阳性率 38 6 % ;其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LCT阳性率 4 6 1%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ML)LCT阳性率 34 8% ;ALL与AML之间LCT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4 5 2 ,P >0 0 5 )。CCI无效组 32 2 % ,其中LCT阳性者 5 7 9% ;CCI有效组 6 7 8% ,其中LCT阳性者 12 5 %。CCI无效组与CCI有效组LCT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13 4 3,P <0 0 1)。结论 发现大多数患者LCT滴度越高 ,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性就越大。
邹小立陈澍英黄梓伦肖露露叶欣林伟佘妙容谢蓉吴穗晶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淋巴细胞毒试验同种免疫输注无效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家系中凝血因子Ⅴ基因两种新突变的鉴定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家系进行凝血因子Ⅴ(factorⅤ,FⅤ)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先天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理。方法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先证者的FⅤ基因全部25个外显子及其旁侧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应用PCR产物反向测序法或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对突变位点进行确证。随机选择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先证者FⅤ基因存在两种突变,分别是第11外显子区的A1763C错义突变和位于第16内含子3′端剪接位点的G→T突变;家系分析表明这两个突变是双杂合子型,前者遗传自父亲,后者遗传自母亲。10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A1763C错义突变。结论第11外显子A1763C错义突变和第16内含子3′端的剪接位点突变使先证者呈现双重杂合子型,可能是先证者FⅤ先天性缺乏的原因。
郑卫东刘艳辉刘辉芳陈志红王嬿
关键词: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2003年广东省临床化学室内质控数据评价与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林增文卓绮玲邹伟民
关键词:室内质控临床化学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
抗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对Jurkat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2007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3408位点的M1-RNA(M1-3408-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片段(3176-3560),分别插入pUC19、pGEM-7zf(+)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细胞外切割作用明显的M1-3408-GS亚克隆入psNAV载体并稳定转染Jurkat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细胞表面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其CⅡTA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在重组人干扰素(IFN)-γ诱导下,M1-3408-GS阳性Jurkat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其表面HLA-DR、HLA-DP、HLA-DQ抗原诱导型表达分别降低了83.17%、94.12%及84.31%;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t=4.89)。结论:抗CⅡTA的M1-RNA(M1-3408-GS)降低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何飞吴书林孙明郭荣
关键词:移植免疫
经口气管插管并发症观察及防护措施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后出现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护措施。方法对7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插管后出现的并发症有喉痉挛55例,声音嘶哑、咽喉疼痛255例,插管移位45例,引起肺部感染或使肺部感染加重150例,导管阻塞100例,误吸75例,意外拔管35例,气囊破裂20例,喉溃疡15例。结论操作者熟练技术,严格操作常规,术后密切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规范气道护理、口腔护理,熟悉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王舜娟陈秋芳叶秀娟钟华荪朱朝太肖柳红丁小容陈赛娇许红云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并发症观察喉痉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