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11C0799)

作品数:2 被引量:5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洁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李莉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空间分异

机构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李莉
  • 2篇唐承丽
  • 2篇周国华
  • 2篇贺艳华
  • 2篇张洁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45
2013年
采用样点分析、样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聚居规模与空间形态、聚居设施与居住条件、聚居主体与社会结构等农村聚居核心特征要素出发,探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平原—丘陵—山区地域梯度、发达—欠发达—落后经济梯度、近郊—远郊—偏远距离梯度规律;农村聚居空间分异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与城乡关系、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国家政策与制度调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作用程度、方向、效应不同,并相互制约与影响;自然地理条件属于稳定型因子,重点作用于平原—丘陵—山区地域梯度,产生"持续强化效应";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与城乡关系属于动态型因子,主要作用于发达—欠发达—落后经济梯度、近郊—远郊—偏远距离梯度,产生"倒U型阶段效应";地域文化环境是影响农村聚居较为深刻和本质的因素,通过影响聚居主体价值体系与行为习惯发生作用,属于半稳定性因子,产生"双向均衡效应"。
贺艳华曾山山唐承丽周国华张洁李莉
关键词:空间分异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现状及调控模式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本文在中部六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基础上,结合50个村529份问卷调查数据,从聚居形态、聚居空间、聚居功能、聚居主体以及聚居设施等方面对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密度不均,规模各异,形态多样,总体分布较散;住宅占地面积较大,一户多宅现象明显,农户集中居住意愿强;生产生活形态多样化趋势开始出现,"劳务输出+传统农业"型村庄依然占主体;农户兼业行为增加,幸福感增强,但新型社会问题显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有待完善。针对其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种适宜的农村聚居调控模式,即转型升级模式、整治更新模式、保护控制模式、迁并转移模式,并深入比较分析了各类型模式的调控主体、调控对象、调控机制、调控路径差异,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农村,应选择适宜的农村聚居调控模式,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贺艳华唐承丽周国华李莉张洁曾山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