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CFB075) 作品数:9 被引量:42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李登举 吴思静 刘妍丽 周剑峰 孙自庸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以重度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的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及治疗讨论 被引量:8 2013年 高钙血症是指血清离子钙浓度的异常升高(〉2.60mmol/L)。高钙血症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称为恶性肿瘤性高钙血症(MAH)。不同肿瘤发生MAH的概率有很大差异,恶性实体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是高钙血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MAH也见于某些恶性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但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发生高钙血症的概率很低[1-2],尤其是成人B-ALL。我们成功治疗了1例成人B-ALL合并的重度高钙血症,现报道如下。 段铱 王迪 熊晶 李登举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钙血症 血液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分析医院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血液科感染患者送检标本的检出病原菌,菌株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鉴定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科病区177例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4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6株占54.8%,革兰阳性球菌86株占34.7%,真菌26株占10.5%;感染部位包括血液38.3%、痰液25.8%、尿液14.9%、伤口分泌物11.3%和骨髓3.2%等;标本采集时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占34.5%;粒细胞缺乏占29.4%;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占9.6%;鲍氏不动杆菌和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为严重,耐药率较低的主要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未检出耐利奈唑胺革兰阳性菌。结论血液科病区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多,部分菌株具有高耐药性,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经验性选择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刘妍丽 杨时佳 简翠 孙自庸 李登举关键词:血液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重组凝血因子Ⅶa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合并严重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5年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由于体内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与遗传性血友病A不同,AHA患者并无性别方面的差异,而且常常存在以下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1]、妊娠和药物等,但是也有约50%AHA患者缺乏特殊的病因,易造成误诊[2]。AHA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张润花 杨时佳 吴思静 李登举关键词:获得性 血友病A 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肺结核诊治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淋巴瘤治疗过程中结核复燃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以及合并肺结核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处理。结果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骨活检证实,而合并存在的肺结核最初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误诊为淋巴瘤胸膜转移,后经CT引导下组织活检证实,避免了临床的误诊和误治;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同时,未出现结核播散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抗结核药物与化疗药物同时应用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持续加重,随访无淋巴瘤未复发。结论病理组织检查对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的确诊至关重要,PBL诊治过程中需关注特殊感染的合并存在以及对原发病诊治的影响,PET-CT检查结果分析需结合临床和病理进行判断。 刘妍丽 吴思静 杨时佳 李登举关键词:骨淋巴瘤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利妥昔单抗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 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年同济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90例初发 CN-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 NPM1突变型与野生型 CN-AML 患者之间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190例 CN-AML 患者中44例(23.16%)出现 NPM1基因突变。与野生组比较,突变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60.0×109/L 比75.7×109/L,P<0.05),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高(63.87%比75.82%,P<0.05),初次化疗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高[56.91%(45/79)比70.09%(22/31),P<0.05]。结论NPM1基因突变与 CN-AML 高肿瘤负荷以及高诱导化疗缓解率具有相关性。 黄纯 杨时佳 吴思静 李登举关键词:突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的原因,分析其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初诊APL患者在确诊后30 d内早期死亡的病例(10例)和非早期死亡病例(50例)的临床特征。结果:10例(16.7%)早期死亡,原因分别为颅内出血(5例)、重度肺部感染(3例)、白细胞淤滞症和维甲酸综合征各1例。预后分层属于高危组患者(即WBC≥10×109/L)中,早期死亡组所占比例较非早期死亡组高(70%vs 30%,P<0.05)。早期死亡组凝血酶原时间(PT)均值和CD56阳性表达者比例也高于非早期死亡组(P<0.01)。2组之间年龄、性别、初诊时血红蛋白水平、骨髓早幼粒细胞百分比、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尿酸、肌酐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早期死亡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WBC高于非早期死亡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非早期死亡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出血、感染、白细胞淤滞症和维甲酸综合征是AP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的预后分层、明显延长的PT或CD56的阳性表达均可能是初诊APL患者早期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 吴思静 杨时佳 李登举 洪振亚 周剑峰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出血 亚砷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率校正后QT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亚砷酸(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心率校正后QT(QTc)间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TO治疗的35例APL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8、15、22和29天的心电图QTc间期,观察药物使用对QTc间期的影响。结果应用ATO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接受静脉滴注ATO患者第8天的QTc间期较用药前延长(P<0.01),但随治疗的延续,第15天较第8天QTc间期虽仍有延长,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第22天和第29天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暂停用药2周左右,QTc间期较停药第1天缩短(P<0.001),与用药前Q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O治疗APL虽可引起QTc间期延长,但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少见,且暂停用药后QTc间期可完全恢复。 杨珊珊 吴思静 罗丹 李登举 张义成 周剑峰关键词:亚砷酸 QTC间期 血液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血液科病房(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或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阳性住院患者宿主因素和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诊断驱动治疗和经验治疗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时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可疑真菌感染的血液科G试验和GM试验,结果阳性的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接受经验性治疗患者10例,设为经验治疗组,接受诊断驱动治疗患者18例,设为诊断驱动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82.14%,其中经验性治疗患者为70.00%,诊断驱动治疗患者为88.89%;诊断驱动治疗组粒细胞缺乏>10d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经验治疗组(P<0.05);在细胞毒化疗、免疫受抑、肺部感染及治疗用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有助于肺部IF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诊断驱动治疗和经验治疗对于IFD均有重要价值。 刘妍丽 杨时佳 吴思静 孟凡凯 李登举关键词:肺部感染 侵袭性真菌病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高危因素分析及再诱导方案疗效评估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高危因素,评估再诱导方案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6例初诊AML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中89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不同再诱导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与同期收治AML患者相比,初诊时高龄、复杂核型和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基因突变是AML复发难治的高危因素(P<0.05).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再诱导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为44.90%(35/78).其中使用原方案或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方案A)再诱导有效率为35.12%(13/37);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方案(方案B)再诱导有效率为61.90%(13/21);由阿柔比星或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Ara-C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成的预激方案(方案C)再诱导有效率为45.00%(9/20).方案B再诱导疗效优于方案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时高龄、复杂核型和FLT3-ITD基因突变是AML复发难治的重要原因.不同的再诱导方案疗效存在差异,对年轻患者选择含中、大剂量Ara-C方案有助于提高再诱导缓解率.对耐受性差的患者,更适合选择预激方案以提高再诱导缓解率. 吴思静 杨时佳 张恒 肖敏 周剑峰 李登举关键词:复发 难治 化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