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JGB057)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徐文彬杨杨王大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金融
  • 1篇贷款
  • 1篇贷款质量
  • 1篇信贷
  • 1篇信贷审批
  • 1篇银行
  • 1篇银行监管
  • 1篇银行监管体系
  • 1篇上证综合指数
  • 1篇审批
  • 1篇全能银行
  • 1篇综合评价
  • 1篇无效
  • 1篇历史模拟法
  • 1篇蒙特卡罗法
  • 1篇金融机构
  • 1篇金融控股
  • 1篇金融控股公司
  • 1篇经济全球
  • 1篇经济全球化

机构

  • 3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作者

  • 3篇徐文彬
  • 1篇王大庆
  • 1篇杨杨

传媒

  • 3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后危机视角看全能银行监管体系的无效性
2011年
次贷危机爆发的内在深层次原因是道德缺失。倘若我们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监管模式选择失败、监管系统无效、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性监控配合失效,皆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全球著名的三大全能银行——美国花旗集团、英国汇丰集团及德国的德意志银行都是在三个监管层次上出现了问题,从而共同促使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一、外部监管模式选择的失败金融监管体系应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王大庆
关键词:银行监管体系全能银行信贷审批金融机构贷款质量
后危机时代看美国牵头监管模式的失败
2012年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是监管模式选择失败的集中体现。监管不得力、不到位和监管的无效性、存在监管盲区及监管内容的严重缺失,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次贷危机的发生充分说明美国双重多元牵头监管模式选择失误。一方面,多个监管部门之间推卸责任、相互矛盾、扯皮,产生监管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各自监管对象的关注点和标准不一致,监管的手段、目标、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共同促使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失败的美国牵头监管模式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尽早摒弃分业监管模式,向一体化单一监管模式迈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美国监管机构之间都监管亦都不管的问题。
徐文彬
关键词:次贷危机
风险价值(VaR)计算方法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选取101组上证综合指数等数据,用历史模拟法、方差—协方差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对风险价值(VaR,value at risk)进行估算。用3种方法估算出的VaR值表明:在样本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3种计算方法均能得出可靠的风险值,且运用风险值所做的预测可以较好地拟合实际值,3种计算方法得出的VaR值差距可以忽略不计。尽管不同方法各有特点,但无论运用哪种风险值计算方法,对于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以及金融监管部门来说,都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杨杨徐文彬
关键词:历史模拟法方差-协方差法蒙特卡罗法VAR值上证综合指数
基于金融控股公司优势的范围经济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一、研究意义与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已经完成了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的阶段。我国金融业虽然从法律层面上仍属于分业经营,但是银行、证券、保险业的业务界限日渐模糊并逐渐趋于消除,我国金融机构跨行业进行综合经营的趋势目益明显,并朝着大型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发展。
徐文彬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综合评价范围经济分业经营经济全球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