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2QJ164)
- 作品数:5 被引量:59H指数:4
- 相关作者:潘学标王靖陈辰魏玉蓉冯利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山东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产力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8
- 2013年
- 评估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地荒漠化的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A2(中-高气体排放情景)和B2(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情景)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各区域的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1),且A2情景增幅大于B2情景;全区降水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A2及B2情景下,内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区及东部小部分地区各时段草地生产力呈降低趋势,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则呈上升趋势;草甸及典型草原草地生产力呈增加趋势,但其变率随时段的推移呈增加趋势,且B2情景下较A2情景下变率更大。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生产力呈减少趋势,其中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变率随时段推移呈降低趋势;草原化荒漠生产力的变率在A2情景下随时段推移呈增加趋势,而B2情景下则呈降低趋势,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生产力在A2情景下的变率均高于B2情景。
- 陈辰王靖潘学标潘志华魏玉蓉
-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产力变率
- 农牧交错带地区油葵适时播种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研究农牧交错带不同播种期对油葵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地区油葵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武川地区超早播(4月28日)、早播(5月8日)、中播(5月18日)、晚播(5月28日)和超晚播(6月8日)五个不同播期下油葵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对油葵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随播期推迟,油葵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 d,生育期平均缩短9 d,生殖生长期在总生长期中的比例增加,超晚播因积温不足无法正常成熟。晚播和超晚播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余播期,超晚播最大叶面积指数在五个播期中最高。中播地上部干物重和花盘干重显著高于其余播期,不同播期间花盘干重占地上部干物重的比例变化较大,中播最高为59%,超晚播最低为7%。超早播、早播和中播处理间产量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平均为2 583 kg.hm-2和29.66 g,显著高于超晚播。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推迟减小,早播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1.9 kg.hm-2.mm-1,超晚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为5.5 kg.hm-2.mm-1,苗期适当干旱有利于油葵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建议农牧交错带油葵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中旬前后。
- 沈姣姣王靖李建科潘学标徐虹高红燕
- 关键词:油葵播种期水分利用效率
- 播期对农牧交错带春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农牧交错带春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超早播(04-28)、早播(05-08)、中播(05-18)、晚播(05-28)和超晚播(06-08)5个播期下春油菜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春油菜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播期每推迟10d,生育期缩短4~7d,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超早播最低,为48.09%,晚播和超晚播较高,分别为54.70%和54.55%。5月中旬前播种,春油菜营养生长前期气温偏低,生育期内降水不足且多集中于后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少。随播期的推迟,春油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生长迅速,生育期结束时茎秆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减少(晚播最小为29.5%),角果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增加(晚播最高为70.5%),但超晚播处理茎秆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增加(50.7%),角果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下降(41.8%)。春油菜单株角果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但超晚播春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晚播春油菜出现了显著和极显著下降。【结论】建议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下旬。
- 沈姣姣王靖徐虹潘学标李建科高红燕
- 关键词:播期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春油菜农牧交错带
- 播期对农牧交错带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探讨不同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内蒙古武川地区豌豆在2010年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和6月8日5个播期下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月份之前播种,播种期对豌豆全生育期日数无明显影响(120~122d);但随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减小,4月28日播期最高为40%,6月8日播期最低为22%;2)随播期推迟,豌豆株高和叶面积增长迅速,营养生长前期水热充沛可缓解后期水热资源不足,地上部干物质在8月中旬后迅速积累,5月18日及其后播种的豌豆茎、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51%和45%;3)随播期推迟(6月份之前),豌豆植株含水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月28日和5月28日播种的豌豆植株含水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61.7%,1 280和490kg/hm2及77.0%,2 700和760kg/hm2。但播期推迟到6月8日,豌豆鲜草和干草产量比5月28日播种的分别下降200和190kg/hm2,干草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为2.69kg/(hm2.mm)。建议农牧交错带豌豆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下旬,产量和植株含水量可得到双效提升,以充分发挥其绿肥作物的优良特性。
- 沈姣姣王靖潘学标李建科徐虹
- 关键词:豌豆播种期水分利用效率
- CENTURY模型在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19
- 2012年
- 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草地的影响及其适应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荒漠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4种主要草地类型的代表性站点-额尔古纳右旗、镶黄旗、乌审旗和苏尼特左旗,基于牧业气象试验站的长期围封草地生物量观测资料,对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进行了校正和验证。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模拟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生长季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0,0.60,0.65和0.5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9.65,31.45,25.51和7.90g C.m-2,CENTURY模型能够模拟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适用于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敏感的生理参数是草地生长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及潜在生产力系数。对过去50年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模拟显示:额尔古纳右旗与乌审旗的草地年累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在近50年间呈现波动增加,镶黄旗与苏尼特左旗呈现波动减少,但统计上均不显著。
- 陈辰王靖潘学标魏玉蓉冯利平
- 关键词:气候变化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