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6100)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夏斌陈碧鹃孙雪梅石潇过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毒性效应
  • 2篇新月菱形藻
  • 2篇菱形藻
  • 2篇纳米
  • 2篇贝类
  • 1篇血淋巴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铜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水域
  • 1篇营养盐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致毒
  • 1篇致毒机制
  • 1篇生物标志

机构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夏斌
  • 4篇陈碧鹃
  • 3篇孙雪梅
  • 2篇曲克明
  • 1篇蒋增杰
  • 1篇张旭志
  • 1篇过锋
  • 1篇崔毅
  • 1篇刘淮德
  • 1篇丁东生
  • 1篇崔正国
  • 1篇朱琳
  • 1篇隋琪
  • 1篇石潇
  • 1篇韩倩
  • 1篇马菲菲

传媒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纳米CuO和TiO2颗粒对滤食性贝类的生物有效性及致毒机制研究
2016年
纳米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并列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三大新技术科学领域。纳米技术不但在近期可以改造传统工业技术(如减少原料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等),而且在远期有希望给21世纪的科学技术、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纳米材料由于尺寸很小,物理结构特殊,因此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随着纳米技术的产业化,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在医药、工业、建筑、化妆品、能源、环保等领域。这些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副产物的大量生产势必会导致进入环境中的人工纳米颗粒数量急剧上升,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2003年以来,《科学》《自然》等著名杂志先后刊登了评论员文章,呼吁加强研究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因此,作为一种潜在新型的有毒物质,人工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项目以纳米CuO和TiO2颗粒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纳米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的毒性效应以及在新月菱形藻-栉孔扇贝食物链上的营养传递和生物毒性,分析了纳米CuO颗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的毒性作用,阐明了纳米TiO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致毒机制,明确了纳米CuO颗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毒性作用的主导因素,探明了纳米TiO2颗粒在食物链上的生物放大作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客观评价人工纳米颗粒的海洋环境效应及生态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纳米CUO生物有效性致毒机制滤食性贝类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新月菱形藻
不同粒径TiO_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本实验以新月菱形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浓度不同粒径TiO2颗粒(21nm、60nm和400nm)对海洋微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相应的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含量,初步探讨了TiO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mg/L 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强,第48h、72h、96h呈现出显著的纳米效应。TiO2颗粒可以诱导藻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对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新月菱形藻的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应激响应,以清除过量的ROS,但剩余的ROS对藻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导致MDA含量升高,并且纳米级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的氧化损伤大于微米级颗粒。在不同粒径TiO2颗粒的胁迫下,藻细胞SOD和CAT活性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为开展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潜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马菲菲孙雪梅韩倩陈碧鹃夏斌曲克明
关键词:TIO2新月菱形藻海洋微藻抗氧化酶毒性效应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2012年5月和8月对崂山近岸和流清河湾网箱增养殖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月共检出浮游植物23属36种,细胞丰度变动范围为85.26×103~720.16×103cell/m3,夜光藻为优势种,数量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0%以上,受其影响,群落多样性较差,细胞丰度低。8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0属54种,细胞丰度变动范围为43.00×103~1116.27×103cell/m3,群落多样性较好,细胞丰度较低。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5月相似性在60%以上,8月在50%以上。崂山近岸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均大于流清河湾网箱增养殖区,而多样性均值前者均小于后者;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丰度平均值与N/P均值呈显著负相关(r=-0.81,P<0.05),而多样性均值与其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5),认为影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多样性的最关键限制因子是无机氮。
孙雪梅夏斌过锋陈碧鹃石潇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营养盐
夏季桑沟湾养殖水域有机碳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根据2012年8月对桑沟湾养殖海域18个站位取得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叶绿素a(Chl-a)数据,基于不同区域的养殖特点,分析了DOC和POC的平面分布特征,并对POC的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海域表层DOC的浓度范围为1.70~2.82mg/L,平均值为2.03mg/L,大致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表层POC的浓度范围为0.04~1.33mg/L,平均值为0.55mg/L,大致呈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的趋势。网箱养殖区表层DOC和POC含量最高,其次为桑沟湾近岸海域,而海带养殖区最低,这表明有机碳的含量与养殖品种和模式有直接的关系。根据POC/Chl-a比值对POC来源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贝类养殖区、海带养殖区、贝藻混养区、桑沟湾近岸海域以及外海对照点的POC主要来自活的浮游植物,而网箱养殖区存在降解的有机物质。
夏斌陈碧鹃崔毅崔正国张旭志刘淮德丁东生蒋增杰
关键词:有机碳碳循环
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2颗粒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应用,人工纳米颗粒(Engineered nanoparticles,ENPs)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到海洋环境中,因此,ENPs的海洋环境效应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Ba...
夏斌隋琪陈碧鹃孙雪梅朱琳
关键词:海洋酸化毒性效应小球藻
纳米氧化铜对贝类免疫系统的毒性及机制研究
目前,关于纳米氧化铜颗粒(CuO NPs)毒性效应的研究已很多,但是CuO NPs对海洋生物血细胞的致毒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原代培养的海洋贝类血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术和DNA损伤技术分析氧化铜纳米颗粒(NP...
孙雪梅夏斌陈碧鹃曲克明朱琳
关键词:纳米氧化铜铜离子血淋巴细胞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