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杭州市科技重大创新项目(20085212A04)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朱林朱树人李家乐李应森冯晓宇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杭州市科技重大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性能
  • 1篇乌鳢
  • 1篇斑鳢
  • 1篇ARGUS
  • 1篇F

机构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杭州市农业科...

作者

  • 1篇李忠全
  • 1篇谢楠
  • 1篇冯晓宇
  • 1篇李应森
  • 1篇李家乐
  • 1篇朱树人
  • 1篇朱林

传媒

  • 1篇淡水渔业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斑鳢(♀)×乌鳢(♂)不同组合F_1代养殖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 m×2 m(长×宽)小水泥池和6 m×5.5 m(长×宽)大水泥池中,将它们的F1代鱼种通过荧光标记后混养在规格为3 m×3 m×1.4 m(长×宽×高)网箱中。对各组合F1代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组合F1代的养殖效果最好,体重、体长增加量最大,分别为582.54 g和34.80 cm。且生长速度最快,平均起捕规格582.54 g和平均产量38.83(100 g/m2),均显著大于其余3个组合的F1代。
朱林谢楠朱树人李忠全冯晓宇李应森李家乐
关键词:养殖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