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09-12)

作品数:23 被引量:835H指数:15
相关作者:郭建平赵俊芳申双和张玮玮杨沈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气候
  • 11篇气候变化
  • 7篇蒸散
  • 5篇作物
  • 4篇玉米
  • 4篇水稻
  • 4篇参考作物
  • 3篇生长季
  • 3篇时空演变特征
  • 3篇潜在蒸散
  • 3篇作物生长
  • 3篇PENMAN...
  • 3篇参考作物蒸散
  • 3篇茶树
  • 3篇长江中下游
  • 2篇东北三省
  • 2篇湿润指数
  • 2篇同化
  • 2篇农业
  • 2篇农作

机构

  • 17篇中国气象科学...
  • 16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省气候中...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2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通辽市气象局

作者

  • 12篇申双和
  • 10篇郭建平
  • 9篇赵俊芳
  • 6篇曹雯
  • 6篇杨沈斌
  • 5篇段春锋
  • 5篇张玮玮
  • 4篇王主玉
  • 3篇毛飞
  • 3篇俄有浩
  • 3篇刘娟
  • 3篇马玉平
  • 3篇袁彬
  • 3篇冶明珠
  • 2篇孙琳丽
  • 2篇杨晓光
  • 2篇冯明
  • 2篇邢开瑜
  • 2篇王培娟
  • 2篇徐精文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Agricu...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定量化成因
潜在蒸散是区域干湿状况评价、作物需水量估算和水资源合理规划的关键因子。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126个台站1961—2009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估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潜在蒸散量ET0,并对其空间...
曹雯申双和段春锋
关键词:潜在蒸散
中国西北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定量化成因被引量:44
2012年
潜在蒸散是区域干湿状况评价、作物需水量估算和水资源合理规划的关键因子。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126个台站1961—2009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估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潜在蒸散量ET0,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通过非参数化Sen趋势分析法和M-K统计检验法方法分析潜在蒸散的时间演变规律,并定量探讨了西北地区影响ET0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49 a来,西北地区ET0的年平均值约为980.63 mm,其中夏季的值最大,冬季的值最小。年平均ET0的大值区位于西北日照时数的高值中心,低值区主要位于海拔高,气温低的山区。西北地形和气候的多样性导致多年平均潜在蒸散的变化及其原因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ET0的变化主要归因于风速和气温,而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作用较小。由于风速的负贡献超过气温的正贡献,导致年平均ET0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四季中,春冬两季的ET0缓慢上升,冬季的变化率是春季的两倍;夏秋两季的ET0有所下降,但只有夏季的变化趋势显著。春、夏、秋三季ET0变化的首要主导因子是风速,而冬季的首要主导因子是气温。空间上,西风带气候区ET0降低主要归因于风速的减小,陕南地区ET0下降主要归因于日照时数的减少,其它地区ET0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温的增加。
曹雯申双和段春锋
关键词:潜在蒸散
基于约束性分析的数据与作物模型同化方法被引量:10
2013年
同化观测数据可为作物生长模型的区域应用提供支持。该文定义了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的约束性,研究发现华北夏玉米观测数据对WOFOST模型的可约束参数主要包括初始总干物重、不同发育阶段的比叶面积、初始最大CO_2同化速率、叶片衰老系数、初始土壤有效水、最大根深日增量以及初始根深的初始土壤水分含量等。建立了基于参数约束性分析的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方法和流程,利用优化算法进行作物生长模型所有参数和变量初值的敏感性分析,遴选出各状态变量的敏感参数;根据拟合度与优化结果之间关系进行敏感参数的约束性分析,获得不同变量的可约束参数;组合优化可约束参数得到各参数最优值,由此实现了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同化。约束性体现了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或变量初值的控制能力,可约束参数作为待优化参数使数据模型同化获得了最优结果。
孙琳丽马玉平景元书俄有浩邹艳东邢开瑜
关键词:同化作物生长模型观测数据
基于实际生育期的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应用1981-2006年中国东北三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生育期资料和玉米种植区内1961-2006年70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发育期的变化特点,研究了东北地区玉米实际生长期间的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各生育期呈现自西南—东北方向逐步推进的趋势;东北地区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均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趋势.46年来东北地区光合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而光温生产潜力辽宁、吉林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黑龙江呈现增加趋势.从年代际来看,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在20世纪60年代最高,进入90年代后显著减少,2001年后进入气候生产潜力的最小时期.在玉米生产中应根据热量资源增多的特点,适当扩大晚熟型玉米种植面积,延长生长期,采取水分调控等措施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
何永坤郭建平
关键词:玉米生育期气候生产潜力
湖北省茶树气象灾害模糊综合评价及区划被引量:27
2010年
气象灾害是制约茶叶生产并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为综合评价湖北省茶树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以专用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为依托,根据湖北省气象资料,选取出茶树越冬期冻害和7-8月旱热害致灾因子并划分受灾等级,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了湖北省茶树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茶树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湖北省茶树越冬期冻害等级由南向北逐渐增加;7-8月湖北中部地区为茶树重度旱热害区,位于其东西两侧附近区域为茶树轻度旱热害区,湖北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和湖北西北部的局部区域为茶树中度旱热害区。茶树气象灾害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可为湖北省应对茶树气象灾害,调整茶叶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陈思宁申双和刘敏冯明张玮玮
关键词:气象灾害模糊系统致灾因子灾害区划
减化比值植被指数在城市热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以南京市ETM+影像为数据源,经嵌套于ERDAS IMAGINE9.1中的ATCOR2大气校正后,提取了南京城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减化比值植被指数(reduced simple ratio,RSR),基于实测值和同时相AS-TER数据反演结果的双重验证,拟合了两种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水体外,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地表温度明显低于植被稀少或无植被区;地表温度与NDVI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RSR呈显著幂函数负相关,后者的相关性高于前者;当RSR小于3.2时,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增加而锐减,当RSR大于3.2时,植被覆盖继续增加,地表温度却趋于恒定,呈现植被降温效应"饱和"现象;对比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应用结果发现,近红外和红光比值的线性拉伸是导致NDVI和RSR表征城市热环境效应存在差异的主因,还与短波红外对水分敏感和能真实反映植被冠层结构有关。中国6大城市热环境案例研究均表明,RSR能直接解释对于不同下垫面,增加相同的植被覆盖度其降温效果存在差异的现象,而不进行土地利用分类,NDVI则无法揭示此现象。
王伟王伟申双和赵小艳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城市热环境地表温度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及玉米温度适宜度被引量:50
2012年
利用RegCM3模式输出的东北三省1951—2100年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分析了东北三省热量资源和玉米不同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51—2100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显著增加,稳定通过10℃初日不断提前,初日在4月25日之前的区域北界向东向北扩展,2071—2100年辽宁部分地区初日已提前至3月26日;≥10℃活动积温大于3000℃·d的区域面积不断增加,玉米的生长季长度不断增加,适宜种植晚熟玉米的区域面积不断增加.与1981—2010年相比,2011—2100年,东北三省年均温度将平均升高3.34℃.1951—2100年,玉米播种-出苗期以及出苗-抽雄期的温度适宜度随时间逐渐升高;1951—2040年,辽宁省玉米抽雄-成熟期以及全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较高,而黑龙江省较低;2041—2100年,辽宁省玉米抽雄-成熟期以及全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逐渐降低,吉林省东部和黑龙江省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冶明珠郭建平袁彬赵俊芳
关键词:热量资源玉米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1年
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直接。由于气候变化使农业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气候适宜度,并最终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气候适宜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情况,并根据农作物对气候要素的响应提出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冶明珠郭建平蒋跃林赵俊芳袁彬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气候适宜度
长江中下游水稻生长季极端高温和低温事件的演变趋势被引量:11
2010年
选取长江中下游稻区为研究区域,结合长江中下游6省实际水稻观测数据,从近30年的气候统计资料中提取发生在水稻生长关键期的极端高温和低温事件,并从极端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两方面作了年代间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水稻生长季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单季稻孕穗至灌浆期间的极端高温事件在长江以南地区发生频次比以北地区每年平均多2~3次;和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0年至今发生频次每年平均增多1~3次,强度增加0.5~1.3℃。早稻播种育秧期和晚稻抽穗至灌浆期的极端低温天气在长江以北地区的持续时间大于以南地区。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0年至今,早稻播种育秧期间极端低温天气的持续时间在长江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分别减少1~3和4~7d,低温强度减少0.5~1.5℃;而晚稻抽穗至灌浆期极端低温天气在长江以北地区持续天数有小幅减少,但强度有所增加;而长江以南地区持续天数小幅增加,但强度有明显的减弱。
刘娟杨沈斌王主玉张玮玮
关键词:水稻高温
CO_2浓度增加对东北玉米生长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1
2010年
以东北玉米模拟模型为基础,对其中的生长子模型进行改进,将CO2浓度作为整个模型的输入变量,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CO2肥效作用对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原模型适用性的调整和验证,得出模型模拟的叶面积指数及其他器官干重均有较好的结果,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符合,说明模型适用于东北地区;利用改进的模型分别模拟了仅考虑CO2对光合作用直接影响、仅考虑CO2对蒸腾作用直接影响及综合考虑CO2对光合和蒸腾作用直接影响3种方案下玉米产量形成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随着CO2浓度的上升,3种情况下模拟出的玉米产量都呈上升趋势。但玉米蒸腾作用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更为显著,产量提高明显多于仅考虑CO2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情况。
袁东敏郭建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玉米产量CO2浓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