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SCTC2006BB1322)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朱玲童华荣李兰英王亨洪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大茶树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萜烯
  • 1篇相色谱
  • 1篇挥发性
  • 1篇挥发性组分
  • 1篇茶树
  • 1篇大茶树

机构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篇王亨洪
  • 1篇李兰英
  • 1篇童华荣
  • 1篇朱玲

传媒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的挥发性组分及萜烯指数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分析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挥发性组分及其亲缘关系,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对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资源茶鲜叶加工的烘青绿茶挥发性组分进行萃取,经GC-MS技术进行分析,共检测出71个化合物。其中含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醇、α-萜品醇等醇类化合物,有β-水芹烯、β-香叶烯、柠檬烯、α-雪松烯、石竹烯、α-法呢烯等萜烯类化合物,有β-柠檬醛、苯甲醛、(E)-2-己烯醛等醛类物质,有棕榈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酯类化合物,有顺-茉莉酮、α-紫罗酮等5种绿茶典型的香气化合物,还有胺、烃、萘、蒽、酸等。萜烯指数(TI)分析表明,野生大茶树TI高于野生大茶树子一代及福鼎大白茶。萜烯指数的变化可以作为鉴定茶树资源的分类依据之一。
王亨洪童华荣李兰英朱玲
关键词:野生大茶树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