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无)

作品数:1 被引量:99H指数:1
相关作者:梁宁张兵祁生文许强童立强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背景
  • 1篇灾害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斜坡
  • 1篇发育
  • 1篇发育规律
  • 1篇次生
  • 1篇次生灾害

机构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刘春玲
  • 1篇童立强
  • 1篇许强
  • 1篇祁生文
  • 1篇张兵
  • 1篇梁宁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被引量:99
2009年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的次生斜坡灾害,本次研究区域为汶川大地震的11个重灾区,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平武、茂县、江油、彭州、什邡、绵竹、理县等市县。通过对重灾区航片、卫片、雷达图像的解译研究发现,重灾区次生斜坡灾害的主要灾种表现为崩塌、滑坡以及崩塌、滑坡高速运动解体形成的碎屑流(个别地方由于水的参与表现为泥石流)以及它们堵江形成的堰塞湖。研究发现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丛集性规律。从区域上看,次生斜坡灾害明显呈带状,沿龙门山断裂带展布,并主要受北川—映秀断裂控制。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以灾害分布面积来排序,汶川县灾害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57km2,其余9个县(市)灾害面积相差不大,均介于6~17km2,其中理县灾害面积最小,为6.25km2。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青川县、平武县灾种主要为滑坡,汶川县、茂县、安县、理县灾种主要表现崩塌转化的碎屑流,北川的主要灾种则为碎屑流,其次为滑坡,什邡、彭州、绵竹、江油等地主要灾种为崩塌。灾种发育的这种地域性差别主要受控于地层岩性,除此而外,还与构造特征、地形地貌等因素紧密相关。研究表明:岩性对灾害种类的展布有决定性控制作用。统计发现,岩性越坚硬,崩塌、碎屑流发育率越高,滑坡则在软岩地区、较软岩地区和较坚硬区发育率最高,泥石流则在软岩地区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对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有重要影响,统计表明,崩塌、碎屑流以及泥石流在1200~2000m坡段范围内发育率最高,其次为800~1200m坡段;而滑坡则在800~1200m坡段范围发育率最高。对坡度而言,除11°~20°坡度范围外,崩塌和碎屑流的发育率总体具有随坡度增高而增大的特点;而滑坡和泥石
祁生文许强刘春玲张兵梁宁童立强
关键词:汶川地震次生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