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2-017)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于彬康晓楠李岩高东梅刘银坤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人脸
  • 1篇人脸识别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子空间
  • 1篇网络
  • 1篇细胞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膜蛋白
  • 1篇矩阵
  • 1篇矩阵分解
  • 1篇抗体
  • 1篇抗体芯片
  • 1篇甲胎
  • 1篇甲胎蛋白
  • 1篇甲胎蛋白类
  • 1篇非负矩阵

机构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2篇于彬
  • 1篇孙璐
  • 1篇王翼飞
  • 1篇冯铁男
  • 1篇秦殿刚
  • 1篇郭坤
  • 1篇刘银坤
  • 1篇高东梅
  • 1篇李岩
  • 1篇高松
  • 1篇康晓楠

传媒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局部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识别被引量:1
2010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以单个人的训练样本集获取其人脸特征子空间,将识别图像向每一个特征子空间中进行映射及重构,在子空间内实现人脸识别。ORL标准人脸库进行的计算机仿真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于彬
关键词:非负矩阵分解人脸识别子空间
基于小波分析的BP神经网络膜蛋白跨膜螺旋区段预测被引量:4
2010年
基因组计划所产生的大量蛋白质序列迫切需要从理论上预测跨膜螺旋区段。提出了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的BP神经网络膜蛋白跨膜螺旋区段的预测新方法,并把此方法称之为WnnTM。从MPtopo数据库中随机抽取80条三维结构已知的膜蛋白质序列构建数据集,把它们映射成疏水值序列,通过小波分解和重构得到小波系数,并结合BP神经网络构造小波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膜蛋白跨膜螺旋区段的位置和数目进行预测。实例验证,WnnTM预测方法比单独用BP神经网络对膜蛋白跨膜螺旋区段进行预测更有效。
于彬
关键词:小波分析BP神经网络膜蛋白
二阶HMM算法改进及在miRNA靶基因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隐马氏模型在语音识别和生物信息学中有重要的应用.本文研究二阶隐马氏模型(HMM2)的基本算法,利用归一化和递推原理,改进模型的前向-后向算法及Baum-Welch训练算法并给予证明,使得该算法更容易理解和机器实现,并保证数值稳定性.将HMM2应用到miRNA靶基因预测的后期过滤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高松秦殿刚冯铁男马成荣王翼飞
多重定量抗体芯片检测系统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利用多重定量抗体芯片同时检测肝细胞癌(HCC)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水平,建立HCC早期诊断模型,以提高HCC早期诊断的准确度。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原理建立了相关指标的多重定量抗体芯片检测系统,8种肿瘤相关血清学标志物作为芯片检测目标:甲胎蛋白(AFP)和7种细胞因子包括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应用该系统检测临床确诊的160例HCC和58例肝硬化(LC)患者血清,随机抽取其中60%为训练集(HCC96人;LC36人),40%为测试集(HCC64人;LC22人),通过对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SPSS软件做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训练集创建诊断模型,获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以及cutoff值,并在测试集中验证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AFP联合7种细胞因子在训练集中诊断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0.9%;而在测试集中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77.3%,准确度为86%,传统血清AFP值(cut off值为20ng/ml)诊断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59%,准确度为64%。结论多重定量抗体芯片检测系统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AFP联合7种细胞因子诊断模型对肝癌早期诊断优于传统AFP,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东梅孙璐郭坤李岩刘银坤康晓楠
关键词:肝细胞甲胎蛋白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