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基金(200319)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顾国浩高纯喻霞云史进方樊一笋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态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紧张
  • 3篇血管紧张素
  • 3篇紧张素
  • 3篇基因
  • 2篇电解质
  • 2篇多态性
  • 2篇心肌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压
  • 2篇生物学
  • 2篇转换酶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2篇CD154
  • 1篇单核

机构

  • 13篇苏州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顾国浩
  • 4篇高纯
  • 3篇史进方
  • 3篇樊一笋
  • 2篇朱华亭
  • 2篇黄惠芳
  • 2篇张学光
  • 2篇喻霞云
  • 2篇彭群新
  • 2篇杨炳华
  • 2篇柴志军
  • 1篇姜智
  • 1篇陈岩勤
  • 1篇黄杏梅
  • 1篇卢莉莉
  • 1篇林春艳
  • 1篇陈爱明
  • 1篇夏正
  • 1篇许志荣
  • 1篇郑元

传媒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PCR、LDR及基因芯片技术对150例心脑血管病及126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作ACE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ACED等位基因频率在老龄正常对照组及年轻对照组之间,在冠心病组与老龄正常对照组及年轻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高血压患者ACED/D基因型、脑梗死及脑萎缩组患者的ACE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老龄正常对照组及年轻正常对照组(P<0.05与P<0.01)。结论ACED/D基因型可能是老年人高血压、脑梗死及脑萎缩的危险因素。
顾国浩史进方蒲剑宏卢莉莉
关键词:ACE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萎缩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表型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探讨其免疫病理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双标记免疫荧光法检测47例活动期RA患者和5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154、CD69的表达以及血清、血浆可溶性CD154(sCD154)的含量。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154(16.7%±8.1%)和CD69(13.9%±7.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其血清sCD154(18.43±6.27,ng/m l)和血浆sCD154(8.34±3.42,ng/m l)含量亦分别高于健康人血清sCD154(9.56±4.71,ng/m l)和血浆sCD154(2.98±1.13,ng/m l)。结论CD4+T细胞表达的CD154、CD69以及血浆sCD154含量与RA的病程密切相关,可以成为RA的辅助诊断、疗效估价和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实验室参数。
杨炳华樊一笋许志荣彭群新郑元沈轶骊
关键词:CD154CD69类风湿性关节炎
CD40信号介导同种反应中CD4^+T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CD40信号在血管内皮细胞(ECV)与人外周血CD4+T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同种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CD4+T细胞,将纯化的CD4+T细胞与高表达CD40分子的ECV体外共培养,同时应用功能型CD154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信号,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共培养上清IL-2、IFN-γ水平及CD4+T细胞的增殖来评价CD40信号在同种反应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CD4+T细胞与ECV共培养组上清中的IL-2和IFN-γ水平高于含有CD154单克隆抗体的阻断效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D154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CD40共信号,能有效地抑制CD4+T细胞活化,并使之对同种抗原的刺激,维持在较低的应答水平,在共培养的第6天差异最为显著(P<0.05)。结论CD40信号参与ECV介导的CD4+T细胞分泌IL-2和IFN-γ,并介导CD4+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反应;CD154单克隆抗体等多种干预CD40信号的生物制剂可能在移植排斥的免疫负性调节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柴志军樊一笋杨炳华朱华亭顾国浩张学光
关键词:CD40信号细胞因子
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的遗传多态性(英文)被引量:6
2006年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内含子内存在一个287bp的Alu序列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IgA肾病等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目的:分析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分布,并与已知的其他种族人群进行比较。设计:以健康汉族人为观察对象的观察性实验。单位: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检验系。对象:受检者为2005-12/2006-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41名,男152名,女89名,平均年龄(27±8)岁,均为无血缘关系的苏州地区汉族人,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认排除肝、肾、内分泌、心脑血管疾病。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241名汉族健康体检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并采用荧光标记末端终止法对基因型为D/D、I/I的PCR纯化产物进行DNA测序确认。主要观察指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以及与其他种族人群的比较。结果:241名受检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基因型表现为缺失纯合子(DD)、插入纯合子(II)以及缺失和插入杂合子(DI),等位基因D较等位基因Ⅰ缺失一段287bp的核苷酸,即Alu序列。②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1%,41.5%,12.4%;等位基因I,D频率分别为66.8%,33.2%。③日本人与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相似,均以II型最常见,DD型最少;欧美人群以ID居多,II型较少。汉族人群与日本人及欧美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具有种族差异性。与其他各民族人群比较,汉族人群等位基因I显著高于上述各民族(χ2=105.55,P<0.01),等位基因D明显较低(χ2=87.54,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了
高纯顾国浩夏正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体外电除颤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电除颤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对30头太湖猪进行电除颤,对除颤前及除颤后1、4、12、24、72h电解质(K+、Na+、Cl-)和心肌损伤标志物(AST、LDH、CK、CK-MB、CTnI)的含量进行比较。同时观察72h后处死的猪心肌的病理改变,从而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结果(1)电解质(K+、Na+、Cl-):除颤后各时间段与除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标志物(AST、LDH、CK、CK-MB、CTn):与除颤前相比,心肌各标志物在除颤后12~72h的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病理结果: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发现,除颤后心肌有心内膜水肿、心肌出血、局部心肌断裂及退行性病变等病理变化。结论除颤对心肌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除颤后对心肌损伤的监测。
黄惠芳朱莹顾国浩
关键词:除颤电解质心肌标志物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CHC患者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 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HCV基因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 RNA量。结果43例CHC患者中只检出了两种基因型,以HCV-Ⅰ型为主(38例,占88.3%),HCV-Ⅱ型少见(5例,占11.7%)。43例CHC患者中,除1例治疗12周无效停药外,其他患者HCV RNA均转阴。5例HCV-Ⅱ型患者中4例(80.0%)为完全应答,1例(20.0%)无应答;38例HCV-Ⅰ患者中,30例(81.6%)患者为完全应答,6例(15.8%)部分应答,2例(5.3%)无应答。低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高(90%)、高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低(5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C治疗,早期、及时地应用干扰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喻霞云顾国浩高纯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
血管紧张素受体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高纯林春艳顾国浩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受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电解质平衡ATR人体血压分子特征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L-10、IL-12和IFN-γ水平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偏移现象。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7例SLE患者和17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L-10I、L-1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SLE患者的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2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和IFN-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失调,IL-10升高,IL-12下降。
彭群新顾国浩陈爱明
关键词:IL-4IL-10IL-12
阻断型CD154抗体和CD80抗体生物学作用的研究
2005年
为比较阻断型抗人CD154单克隆抗体(1B1)和抗人CD80单克隆抗体(3H8)的单独及联合应用在调节CD4+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CD4+T细胞、将纯化的CD4+T细胞与刺激细胞体外共培养,通过检测培养上清IL-2、IFN-γ水平以及CD4+T细胞的增殖来评价1B1和3H8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显示,1B1和3H8单独或联合应用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CD4+T细胞对同种抗原刺激的增殖,下调CD4+T细胞分泌IL-2和IFN-γ,并且在再次反应中能有效诱导CD4+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低反应性。因此,1B1和3H8的单独及联合应用在移植排斥的免疫干预及同种抗原免疫耐受的诱导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樊一笋姜智柴志军朱华亭顾国浩张学光
关键词:CD154CD80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改良的纸片表型筛选法用于AmpC酶的检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并评价一种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纸片表型筛选法,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和多重PCR法作为对照,对临床分离的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164株大肠埃希菌和4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mpC酶的检测。结果164株大肠埃希菌中,改良的纸片表型筛选法检出8株产AmpC酶的阳性菌株(8/164,4.88%),其中有2株同时产ESBLs酶;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未检出产AmpC酶菌株,但检出2株(2/40,5.00%)诱导产AmpC酶菌株。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在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mpC酶阳性菌株8株(8/164,4.88%),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未检出产AmpC酶株。多重PCR法检出大肠埃希菌AmpC酶耐药基因阳性9株(9/164,5.49%),肺炎克雷伯菌阳性2株(2/40,5.00%)。结论改良的纸片表型筛选法可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和诱导产酶株,并可同时检测产ESBLs酶菌株,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需特殊仪器,可在普通临床实验室应用。
陈岩勤顾国浩张险锋黄瑞
关键词:AMPC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PCR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