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698012)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臧伟进于晓江胥晓丽陈莉娜刘兵行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迷走
  • 4篇迷走神经
  • 3篇胆碱
  • 3篇心脏
  • 3篇炎症
  • 3篇缺血
  • 2篇心肌
  • 2篇心肌保护
  • 2篇心室
  • 2篇心脏病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乙酰
  • 2篇乙酰胆碱
  • 2篇缺血性心脏病
  • 1篇胆碱能
  • 1篇胆碱能抗炎通...
  • 1篇胆碱能神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臧伟进
  • 4篇于晓江
  • 3篇胥晓丽
  • 2篇刘兵行
  • 2篇吕军
  • 2篇孙蕾
  • 2篇陈莉娜
  • 2篇李冬玲
  • 1篇崔长琮
  • 1篇周筠
  • 1篇孔珊珊
  • 1篇曹永孝
  • 1篇李明
  • 1篇贺建宇
  • 1篇朱树明
  • 1篇贾冰
  • 1篇杜克莘
  • 1篇康新勤

传媒

  • 3篇心脏杂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生理学报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力衰竭中的炎症反应及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炎症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力衰竭(HF)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抗炎将是HF治疗中极有希望的一种治疗措施。心血管疾病与胆碱能神经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表明,胆碱能抗炎通路(CAP)能够反馈性监测、调整炎症反应。本文主要从HF和炎症以及CAP在临床治疗HF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孔珊珊臧伟进
关键词:胆碱能抗炎通路迷走神经心力衰竭炎症
尼古丁损伤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功能及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影响以及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器官培养技术和离体血管环张力描记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尼古丁(10-5、10-4、10-3mol/L)在有或无卡托普利(0.01、0.030、.1 mmol/L)的情况下,对培养24 h的成年SD大鼠肠系膜动脉环(1 mm)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影响。结果尼古丁呈浓度依赖性损伤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卡托普利呈浓度依赖性改善尼古丁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害。低浓度时对尼古丁损伤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与尼古丁10-4mol/L组比较)。结论卡托普利对尼古丁所引起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罗宏丽臧伟进曹永孝贺建宇于晓江胥晓丽朱树明
关键词:尼古丁卡托普利肠系膜动脉
大鼠心房与心室胆碱能神经和M_2受体的分布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房,心室以及左室游离壁3层组织胆碱能神经分布及其主要靶受体-M2受体的整体表达模式和特点。方法实验应用Karnovsky-Roots组化染色结合点计数法,免疫组化SABC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的分布,并比较各部位之间神经和受体的密度差异。结果(1)大鼠心房和心室均有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的阳性染色产物,心房的胆碱能神经点计数为心室的4.6倍,M2受体免疫阳性产物面积为心室的3倍;(2)左室游离壁3层组织分析发现:中层心肌组织胆碱能神经纤维点计数明显少于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左室游离壁3层心肌组织M2受体密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心房、心室肌均有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并存在明显的密度差异;左心室游离壁3层之间胆碱能神经分布有跨室壁不均一性,而M2受体密度没有明显差异。
胥晓丽臧伟进康新勤李明于晓江陈莉娜罗宏丽
关键词:胆碱能神经M2受体心脏
迷走神经功能调节与心肌缺血保护被引量:13
2008年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调节。已有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低下,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就本研究室在迷走神经对心脏不同部位的调控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通过收缩功能检测及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发现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对哺乳动物心室肌有直接作用,可抑制细胞收缩力及动作电位时程;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明心室有毒蕈碱受体分布;通过膜片钳技术显示在部分动物心室肌上存在乙酰胆碱激活的内向整流钾通道(acetylcholine-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KACh),并且其电流(IK·ACh)和心房肌一样具有衰减现象。前期研究证明心房肌IK·ACh的衰减与毒蕈碱受体、G蛋白或钾通道磷酸化有关;而心室肌的IK·ACh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们建立了相关动物模型,结合心率变异性分析等自主神经评价方法,探讨ANS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变化情况,证明了迷走神经对心脏调节的增龄性改变及代偿效应。通过提高迷走张力(乙酰胆碱缺血预/后适应、有氧运动、β受体阻断剂),研究改善自主神经平衡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胆碱能抗炎通路防御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炎症损伤机制。综合评价心脏自主神经调节,改善交感和迷走张力平衡,将为CVD防治的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臧伟进孙蕾于晓江吕军陈莉娜刘兵行
关键词:迷走神经缺血性心脏病心肌保护炎症反应
胺碘酮对犬左心室M细胞动作电位和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胺碘酮对犬左心室M细胞动作电位和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探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机制。方法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在不同频率刺激下,记录应用胺碘酮前后犬左室游离壁内、外膜及中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AP)各种参数的变化。结果:①胺碘酮延长内、外膜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当基础周长(BCL)为1 000 m s时,使用胺碘酮后心内膜层肌细胞的APD90由(254±38)m s延长为(274±37)m s(P<0.01),外膜层肌细胞的APD90由(205±37)m s延长为(229±16)m s(P<0.01);但其明显缩短中层肌细胞的APD,其APD90由(331±50)m s缩短为(290±62)m s(P<0.01)。②胺碘酮能显著缩短TDR,当BCL为1 000 m s时,用药后TDR由(126±20)m s减小为(61±11)m s(P<0.01)。结论胺碘酮对左室三层肌细胞电生理具有不同影响,延长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而缩短中层肌细胞的APD。使左室TDR缩短。
周筠臧伟进杜克莘于晓江崔长琮
关键词:心律失常动作电位胺碘酮
迷走神经和乙酰胆碱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能抗炎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s,IHD)是由于心脏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随着对IH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迷走张力的低下可作为独立因素诱发IHD;而缺血发生后心肌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又可进一步损伤缺血心肌的功能。近年来,许多研究对内毒素和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全身性免疫炎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神经元损伤等实验模型的研究表明,刺激迷走神经或增加乙酰胆碱(ACh)可通过活化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保护作用。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中,刺激迷走神经可显著抑制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增加长期存活率。本文拟通过对迷走神经及其递质ACh的抗炎作用以及IHD发生前后迷走张力降低的特征阐述改善迷走张力或增加ACh对缺血心肌潜在的抗炎保护通路。这一通路可能是经过α7-nAChR激活后续的下游分子从而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
李冬玲臧伟进刘兵行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炎症迷走神经乙酰胆碱抗炎作用
迷走神经和乙酰胆碱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缺血性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新近研究发现,心肌缺血与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及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密切相关。本文从缺血性心脏病时心脏迷走神经调控的改变、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乙酰胆碱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和其在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中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对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予以综述,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为该疾病的防治开辟新思路。
臧伟进吕军李冬玲贾冰胥晓丽孙蕾
关键词: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心肌缺血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
Effect of insulin in combination with selenium on blood glucose and GLUT4 expression in skeletal muscle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被引量:1
2009年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ow-dose insulin [1 U/(kg·d)] in combination with selenium [180 g/(kg·d)] on general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4) level in skeletal muscle of streptozotocin (STZ)-induced diabetic rats. Methods Diabetic rats were treated with insulin,selenium,and insulin and selenium in combination for four weeks. The level of blood glucose was determined using One Touch SureStep Blood Glucose meter and the level of GLUT4 in skeletal muscle was examined by immuno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Our data showed that insulin in combination with selenium could significantly lower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restore the disturbance in GLUT4 level in skeletal muscle. Treatment with insulin was only partially effective in restoring diabetic alterations. Conclus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synergistic 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selenium,and that treatment of diabetic rats with combined doses of insulin and selenium is effective in the normaliza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correction of altered GLUT4 distribution in skeletal muscle of diabetic rats.
Tian-jiao Xu,Bing-xiang Yuan,Ya-min Zou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Medical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关键词:INSULINSELENIU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