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954813700)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谢进生孙衍庆乔志钰徐保卫裴金凤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综合征
  • 3篇动脉
  • 3篇主动脉
  • 3篇马方综合征
  • 2篇动脉根部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手术
  • 2篇主动脉根部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病变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扩张
  • 1篇新术式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谢进生
  • 5篇孙衍庆
  • 5篇乔志钰
  • 4篇徐保卫
  • 2篇裴金凤
  • 1篇李章红
  • 1篇周子凡
  • 1篇李斌
  • 1篇黄信生
  • 1篇杨毅
  • 1篇侯晓彤
  • 1篇许李力
  • 1篇白涛
  • 1篇刘愚勇
  • 1篇林多茂
  • 1篇郑斯宏
  • 1篇杨传瑞
  • 1篇关欣亮
  • 1篇张建群
  • 1篇谢进生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扩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长效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对儿童和青少年马方综合征(MFS)主动脉根部扩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5例临床诊断明确的MFS患者,药物治疗组7例,年龄3.5~2(011.5±5.7)岁,另外8例未用药物作为对照组。应用UCG测定用药前、后主动脉根部最大直径,记录用药前后身高、体重,按回归方程计算出体表面积,进而得出主动脉根部增长速度、增长指数和年增长指数,以及应用氨酰心安的剂量。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体表面积和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组根据个体化服用氨酰心安(0.81±0.32)mg·kg-·1d-1,随访时间1.4~3.(32.47±0.68)年,服药后安静心率由(93±9)次/min降为(74±8)次/min,其主动脉根部直径年增长速度[(2.33±0.82)mmvs(.5.30±1.89)mm)]和年增长指数[(1.14±1.09)mmv(s4.85±3.07)mm)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有2例治疗无效,表现为主动脉窦进行性扩张并反流而行改良带瓣管道置换术。结论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对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马方综合征的主动脉根部具有明显延缓扩张的效果,但对主动脉窦部已中-重度扩张者无效。
谢进生裴金凤孙衍庆徐保卫乔志钰
关键词: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扩张Β受体阻滞剂
83例主动脉根部疾病经典和非经典新术式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病变外科治疗的经典和非经典术式的适应证和前景,总结经验教训。方法:2003年至2006年在8例新术式的基础上,我们对2000年至2004年北京安贞医院75例连续经典Bentall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或重建术的适应证原则,即瓣环直径<28mm且瓣叶无明显病变,计算其潜在的应用百分率。结果:75例Bentall术死亡3例,死亡率为4.0%。4例改良Bentall术和4例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无手术和住院死亡,1例Yacoub术后第8个月因继发主动脉瓣返流而行2次瓣膜置换术。75例Bentall术中理论上适合进行瓣膜保留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者有18例(24.0%)。结论:经典Bentall术依然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和升主动脉扩张的标准术式,改良Bentall术理论上可能延长机械或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更适合儿童马方综合征患者;尽管Yacoub术和David术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复发的缺点,但是对主动脉瓣正常的根部病变是一种理想术式,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谢进生林多茂杨毅乔志钰徐保卫
关键词:主动脉根部病变心脏外科手术
儿童Marfan综合征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2004年
目的 回顾性总结儿童Marfan综合征 (MS)的诊断和心血管并发症、脊柱侧凸的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  1992年至 2 0 0 2年手术的 2 2例MS患儿采用心血管手术治疗 9例 ,其中 3例在术后又行脊柱侧凸矫正术 ,脊柱手术共 16例。 8例心外术后患儿随访 38~ 10 1个月 ,平均 (6 2 .1±2 1.4 )个月 ,检查方法主要为超声心动图 ,9例脊柱外科患儿术后随访 5~ 32个月 ,平均 (2 0 .7± 10 .5 )个月 ,要求拍摄全胸椎正侧位片。结果 家族史阳性率 6 4 %。根部扩张发生率 78% ,二尖瓣脱垂、反流 4 4 % ,窦部未处理者其根部均有扩张。心血管手术死亡 1例 ,术后随访期间无死亡 ,心功能均为 0~I级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脊柱矫治无手术和术后死亡 ,术后脊柱侧凸角平均剩余 (2 4 .3± 15 .5 0 )°(4°~ 4 0°) ,平均矫正率 6 9.31% (4 5 .0 0 %~ 93.71% ) ,9例随访患儿的矫正率平均丢失 6 .8% (11.4 %~ 3.5 % )。结论 应重视成人患者子女的检查 ;手术指征依次为根部扩张、脊柱侧凸和二尖瓣反流 ;在处理主动脉根部扩张时不能旷置窦部 ;二尖瓣反流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脊柱Scofix器械矫正及植骨融合术效果理想 ,但术前应仔细评估和处理心血管病变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和处理中非常重要。
谢进生史亚民孙衍庆张建群裴金凤周子凡刘锐林多茂
关键词:儿童MARFAN综合征外科治疗脊柱侧凸心血管手术超声心动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单个核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骨髓单个核干细胞(BMMN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存活情况,比较两种干细胞移植的优劣性。方法雌性Lewis大鼠45只按随机抽签法分3组:对照组、MSCs组、BMMNCs组。结扎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MSCs组和BMMNCs组均注射等数量(2×10^6)雄性MSCs和BMMNCs,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培养基。4周后超声检测左心功能、左心室前壁厚度,免疫原位杂交检测雄性鉴别基因sry片段的表达。结果MSCs组和BMMNCs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增加22.57%、24.09%(P=0.000),MSCs组和BMMNC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前壁厚度增加(2.6±0.5)mm和(2.5±0.3)mm对(1.8±0.4)mm(P=0.000);免疫原位杂交显示MSCs组与BMMNCs组sry表达阳性,对照组阴性。阳性细胞的数量相比较,BMMNCs组高于MSCs组(66.50±6.59比46.67±4.64,P=0.000)。结论MSCs和BMMNCs移植均能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减轻左心室重构;移植4周后在受体心肌内存活干细胞数量BMMNCs优于MSCs。
乔志钰谢进生杨传瑞白涛黄信生
关键词:心肌梗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背心式”人工血管包裹术及其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一种“背心式”升主动脉和根部成形术对于防止主动脉瓣病变同时合并轻、中度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术后中、远期发生旷置的升主动脉进行性扩张或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及应用该术式的体会。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间采用主动脉置换或成形、升主动脉缩小成形、升主和根部背心式人工血管包裹术(“背心式”手术)治疗的30例主动脉瓣病变和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0.5)个月。结果:30例“背心式”手术并同期其他部位手术病例的总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03.4±21.7)min(80~151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73.0±21.6)min(48~120min),其中19例单纯行“背心式”手术的患者体外循环平均时间仅为(91.3±8.9)min(80~118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61.6±11.3)min(48~82min),无住院死亡。平均随访18个月,无复发性主动脉扩张和夹层形成,升主动脉平均直径由术前的(46.7±3.1)mm(40~53mm)降为(33.7±2.5)mm(30~43mm)。在本组30例患者中16例为先天性主动脉二瓣化畸形,23例主动脉瘤壁病理结果显示主动脉壁弹力纤维断裂(6例)、稀少(1例)和中、重度黏液性变(16例)。结论:由于主动脉壁本身存在病理改变和血液动力学冲击,为防止远期升主动脉进一步瘤变或夹层形成,对以主动脉瓣病变为主的轻、中度主动脉根部扩张采用Robicsek术更为合理。相比Bentall和David术,此术式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小手术风险,而且能够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手术效果。
谢进生李章红乔志钰徐保卫许李力孙衍庆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主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用新标准对76例马方综合征的诊断再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由于马方综合征的临床处理与遗传咨询和其它疾病截然不同 ,因此应尽量避免滥诊和误诊。方法 :基于 1996年重新修订的新标准 ,对我院 1986年~ 1996年 76例诊断为“马方综合征”的手术患者 ,进行逐例分析其家族史和骨骼、眼及心血管等病变 ,最后作出诊断和排外。结果 :诊断准确率为 5 6 6% ( 4 3 / 76) ,误诊率 3 2 9% ( 2 5 / 76) ,病因不明占 10 5 % ( 8/ 76)。结论 :大血管手术病例中马方综合征的滥诊现象极为普遍 ,严格按照新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假阳性诊断。
谢进生孙衍庆周子凡刘愚勇侯晓彤郑斯宏
关键词:马方综合征
马方综合征患者孕产期及产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马方综合征(MFS)患者孕产期及产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4年至2006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就诊的30例 MFS 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 MFS 妊娠妇女中,3例产前检查中发现主动脉根部直径分别为50、53和58 mm;2例分别在孕24周和27周时发生主动脉根部瘤或夹层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反流、重度心力衰竭;产时和产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2例。1例足月分娩中发生急性 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另1例在产后第2天发现主动脉根部瘤、急性 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二尖瓣脱垂合并重度反流和左心功能不全;1例患者在接受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23岁)后10年妊娠,剖宫产前3 d 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其他名称:克赛)2000 U,抗凝治疗,每日2次皮下注射,母婴安全,未发生产后大出血、瓣膜血栓和细菌性心内膜炎,产后1年因主动脉根部瘤和主动脉瓣反流再次接受带瓣管道主动脉根部移植术;其余均为妊娠后4~28年接受心血管手术。(2)30例 MFS 妇女共有52例次妊娠,其中自然流产1例次、人工流产3例次;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而终止妊娠者2例次,经阴道足月分娩41例次(85%,41/48),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剖官产分娩5例次(10%,5/48)。产时和产后出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例。(3)1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安全妊娠和分娩,但1年后再次发生主动脉瘤变。(4)分娩至接受心血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9)年,其后代 MFS 的遗传发生率为26%。结论 MFS 妇女妊娠后,如果不合并或合并轻度心血管系统病变,经阴道分娩是安全的;当合并重度心血管系统病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时,则以剖宫产分娩为宜。
谢进生李斌孙衍庆关欣亮徐保卫乔志钰
关键词:马方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