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300)

作品数:171 被引量:3,819H指数:37
相关作者:刘永定李伟沈银武李敦海金相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4篇生物学
  • 25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5篇理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微囊藻
  • 25篇营养化
  • 25篇富营养化
  • 23篇水体
  • 19篇污染
  • 19篇沉积物
  • 15篇藻毒素
  • 15篇微囊藻毒素
  • 15篇湖泊
  • 14篇水华
  • 14篇太湖
  • 13篇铜绿微囊藻
  • 12篇
  • 11篇滇池
  • 11篇蓝藻
  • 11篇沉水
  • 11篇沉水植物
  • 10篇水生
  • 7篇细胞
  • 7篇蓝藻水华

机构

  • 127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1篇武汉大学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山东理工大学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云南省地质科...
  • 4篇图宾根大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舰船研究...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河海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9篇刘永定
  • 21篇沈银武
  • 19篇李伟
  • 18篇李敦海
  • 14篇金相灿
  • 12篇李根保
  • 11篇常锋毅
  • 11篇潘晓洁
  • 10篇刘贵华
  • 10篇宋关玲
  • 10篇王圣瑞
  • 10篇侯文华
  • 9篇康丽娟
  • 9篇袁龙义
  • 9篇肖邦定
  • 8篇刘丛强
  • 8篇方涛
  • 8篇蔡庆华
  • 8篇尹黎燕
  • 7篇汪群慧

传媒

  • 18篇水生生物学报
  • 15篇湖泊科学
  • 10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武汉植物学研...
  • 10篇环境科学研究
  • 7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生态学报
  • 6篇中国海洋湖沼...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生态环境
  • 3篇环境化学
  • 3篇中国舰船研究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8篇2008
  • 41篇2007
  • 40篇2006
  • 32篇2005
  • 39篇2004
  • 1篇2003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生物浮岛载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6年
为改善浮岛性能,减少有机高分子材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有必要研制开发新型浮岛载体—轻质高效微生物载体。从国内外浮岛的研究现状看,目前在工程实例中广泛采用的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载体,无机材料的浮岛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在对几种典型无机材料—轻质滤料的物理特性、成分、化学稳定性、价格、来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可知,用无机材料制作有机浮岛载体的替代品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代培吴小刚张维昊张信芳
关键词:轻质孔隙率滤料
微囊藻毒素对几种淡水微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微囊藻毒素(MC)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而MC对藻类生长效应的影响却鲜见报道。通过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MC-RR对淡水藻类的生长和光合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00μg·L-1以下的MC-RR对产毒铜绿微囊藻Ds(MicrocystisaeruginosaDs)作用并不明显;相反,100μg·L-1MC-RR对铜绿微囊藻无毒株854(Microcystisaeruginosa854)有显著的杀藻效应,表明MC可能改变浮游植物种群中产毒与非产毒微囊藻的比例。MC-RR对其它藻类的作用因种类不同而效果各异。100μg·L-1MC-RR可显著抑制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elongatus)的生长,并诱使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flos-aquae)发生溶藻效应;100μg.L-1显著降低了聚球藻和束丝藻的光合活性,表明微囊藻毒素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与其对光合活性的抑制有关。100μg·L-1以下的MC-RR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水华鱼腥藻(Anabaenaflos-aquae)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1000μg·L-1MC-RR则可促进这三种藻的生长,但对小球藻和鱼腥藻的光合效能没有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说明MC参与浮游植物的种间相互作用与种群调节。
胡智泉刘永定肖波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微藻光合活性
菖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被引量:83
2006年
采用两厢培养池研究了菖蒲(Acoruscalamus)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排除藻菌作用和营养竞争前提下,共培养条件下的菖蒲可抑制微囊藻的生长,使藻液光密度(OD680)降低;抑制效应取决于菖蒲和微囊藻之间的相对生物量,实验条件下100g菖蒲在初始藻液光密度为0.2时有最强抑藻效应;抑藻化感物质的释放与菖蒲根茎密切相关,根茎受损的菖蒲无抑藻效应;在抑藻过程中对藻细胞的生理指标分析表明,菖蒲的存在降低了藻细胞内的蛋白含量,使SOD、MDA和CAT等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增加,化感物质造成活性氧的过量积累可能是微囊藻死亡的原因之一.
张维昊周连凤吴小刚宋立荣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化感作用
弱光照和富营养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7
2008年
本研究通过比较在不同光照和营养(3光照×3营养)水平下栽培的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的生长及生化指标,探讨了富营养水体中弱光和高营养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对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受外源营养浓度的影响;而高营养对苦草生长的影响受到弱光胁迫程度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在光照较强的45%日光下为抑制作用,光照最弱的2.5%日光下为促进作用,在光强居间的10%日光下没有明显作用。植物组织总氮、总磷、氨态氮及游离氨基酸氮含量随光照减弱而增加,而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减少;总磷、氨态氮、游离氨基酸氮及淀粉含量随营养增加而增加。因此弱光照和过高营养均对苦草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两者具有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弱光影响了高营养的抑制作用。在本研究中,高营养对苦草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尚不能导致铵中毒或储存碳缺乏;可能由于10%和2.5%日光下,弱光胁迫对苦草的代谢已产生很大抑制作用,限制了高营养对苦草的抑制作用。
黎慧娟倪乐意曹特朱龙喜
关键词:弱光胁迫营养苦草氨态氮
溶藻细菌及其助溶剂的筛选和应用
藻类水华频繁爆发给全球环境带来灾害,微生物方法控制有害藻类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溶藻细菌在控制水华发生和危害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作者新近在滇池分离了两株溶藻效果较好的细菌,在实验室内对其溶藻效果, 溶藻范围,...
卢兰兰刘永定胡明明李根保沈银武
文献传递
香溪河小水电的梯级开发对浮游藻类的影响被引量:42
2007年
以香溪河干流上5个连续的小水电站为对象,于2005年10月20—22日分别对其浮游藻类和主要理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占绝对优势(95.54%),其中,线性曲壳藻(Achnanthes linearis)、披针曲壳藻椭圆变种(A.lanceolatavar.elliptic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placentula)为绝对优势种,其平均相对丰富度分别为23.96%、18.62%和12.48%;所有样点的平均藻类密度为6.29×105ind.L-1,最高为1.81×106ind.L-1,最低为2.35×105ind.L-1.方差分析表明,流速变化是小水电站开发影响河流中浮游藻类的主要原因.电站取水坝的建立,使其下游生境(生境3)与其它4个生境显著不同,导致多个参数出现骤变,包括Mar-galef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属的丰富度、硅藻组成、硅藻百分含量等均受到显著影响.
吴乃成唐涛周淑婵傅小城蒋万祥李凤清蔡庆华
关键词:浮游藻类小水电站
短期氧化胁迫对西洋菜抗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提高西洋菜的抗性和在水体修复中的成活率,用不同浓度的H2O2对西洋菜进行不同程度的培养前预处理,并研究了氧化胁迫预处理对西洋菜生长的影响。主要测定了叶绿体色素、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几种酶活性的变化(POD、CAT、SOD)。结果表明:低浓度的H2O2对西洋菜进行短期的氧化胁迫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西洋菜合成能力和保护酶活性;高浓度的H2O2对西洋菜进行短期的氧化胁迫预处理,可以对西洋菜造成严重的过氧化损伤。所以,在对西洋菜进行栽培或水体修复之前,可以用浓度为0.05mmol·L-1左右的H2O2对西洋菜进行培养前预处理,从而提高西洋菜的抗性和成活率。
宋关玲
关键词:水体修复氧化胁迫抗氧化酶成活率
微囊藻毒素在细长聚球藻中的积累及其毒性效应被引量:8
2005年
用 100μg/L 的微囊藻毒素(MC-RR)处理细长聚球藻,研究了 MC-RR 在藻细胞中的积累及其对细长聚球藻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MC-RR 能在细长聚球藻中迅速积累,而细长聚球藻具有较强的降解 MC-RR 的能力,MC-RR 对细长聚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C-RR 处理后,活性氧(ROS)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则有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以上结果说明,细长聚球藻细胞在 MC-RR 处理下,膜脂过氧化加剧,受到氧化胁迫;GSH、GST、GPX 在清除活性氧,抵抗 MC-RR 的毒性伤害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胡智泉刘永定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抗氧化系统毒性
菖蒲对几种常见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自然光照条件下,菖蒲对几种藻类均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对水华鱼腥藻和小球藻的抑制率分别达100%和91.2%。遮光条件下,菖蒲对各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受到影响,效果不佳。水华鱼腥藻起始浓度越小,菖蒲种植水对其化感抑制作用越显著。小球藻生长时期越长,越易受菖蒲种植水化感作用的影响。
丁惠君张维昊王超黄振匡劼宋立荣
关键词:化感作用水华鱼腥藻小球藻斜生栅藻羊角月牙藻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被引量:91
2004年
以太湖流域浙西水利分区为研究区,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浙西区进行流域划分,选取以单一农业用地为主的子流域,利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降水、径流深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分析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的统计关系,建立该区年尺度的径流估算模型。基于林地、耕地为主的子流域水质监测数据,结合径流估算模型,分析占该区90%土地利用面积的林地、耕地与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区以林地为主的流域径流各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2.95 mg/l,BOD浓度为1.080 mg/l,总氮浓度为0.715 mg/l,总磷浓度为0.039 mg/l;耕地为主的流域径流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5.721mg/l,BOD浓度为3.097 mg/l,总氮浓度为2.092 mg/l,总磷浓度为0.166 mg/l。这一研究结果适合应用于太湖流域上游山区、丘陵地区年尺度面源污染估算。
李恒鹏刘晓玫黄文钰
关键词:太湖流域土地利用面源污染耕地林地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